分卷閱讀13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之天下(四)、重生之相守 上、穿越之攻下冰山美人、重生之相守 下、穿越之蟲族末途/重生之悲傷的蟲族、凝光、煮夫快上崗、喂,領你的盒飯了[娛樂圈]、緋聞影帝(穿越)上、這是一個關于打鐵和打水的故事
來的人是高可,太子這次出門只帶了他這一個貼身太監。他一見到寧云晉,便著急地道,寧大人,太子殿下豆腐腦您過去一趟,有事相議。寧云晉瞥了他一眼,見他的神色有些惶惶不安,頓時心中便明白了一二,既然自己都收到了這些內容,鴻明那里自然也不會少,先別說左師平林出事的消息會讓自己那太子弟弟心里怎么想,光是即將面臨的危機只怕就要讓他心中擔憂不止了!他跟著高可走進了太子的營帳的時候,鴻明正捏著一張紙焦急地來回踱步。寧云晉你來了?快快,你倒是說說看,咱們該怎么辦是好?鴻明說著將手中的紙塞到了他手里。寧云晉不急不緩地展開那張紙,發現上面居然是緊急軍報。上面寫到在烏蘭察和包頭附近都曾經看到了大商騎兵的蹤跡,更提到蒙或放出豪言說要擒獲大夏太子。軍報上詳細的寫出了如今蒙或的兵力分布,他們已經占據了烏拉特旗,五萬大軍除了有一萬駐扎在那里,剩下的一分為二,隱匿了行蹤。按照他們的行軍路線,猜測可能一部分準備攻打五原縣,一部分準備攻打固陽縣。固陽縣距離歸化非常近,快馬奔襲只要一天不到的時間。若是他們存心想要伏擊這支行動緩慢的運糧隊,并不是沒有機會。從出了大同之后一直到歸化這段距離沒有像樣的城池,也沒有關口可以抵御騎兵,這就意味著離開了大同,寧云晉他們就會曝露在危險之中。鴻明虎著臉,強作鎮定道:你怎么看?寧云晉瞥了一眼這個裝模作樣的弟弟,嘴角露出了一抹微笑。到底還是沒經歷過戰火的小孩,聽說可能要面對兩萬大軍心里就慌了。太子殿下,微臣倒是有一個主意。鴻明忙道,說來聽聽。他們這一行只帶了一副地圖,就在太子營帳里面,寧云晉指著墻上的地圖道,通常去歸化有兩條路,為了方便一般會選擇經過涼城縣直抵歸化。若是騎行,則是先繞道烏蘭察布,再到歸化。乍從得知手中的軍報,鴻明就一直在琢磨著地圖。不用看他都知道涼城縣四面環山,地形復雜,雖然從地圖上看是直線距離,但直要是走起來,不一定會比繞道烏蘭察布快,畢竟他們帶了這多么輜重。他們的原說計劃是從涼城走,畢竟比起人煙稀少的烏蘭察布,在涼城更方便招民夫。你的意思是我們改走烏蘭察布?寧云晉搖了搖頭道,不,微臣的意思是收起太子儀仗兵分兩路。這樣一來對方摸不清虛實,即使要伏擊也要再次分兵。鴻明頓時猶豫了,我們原本就有五千兵馬,若還分兵,真的遇到大商的騎兵又怎么對付得了?太子殿下,打仗的時候不能這樣算。從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以少勝多的戰事呢!寧云晉指著地圖上的涼城縣道,這這里四面環山,我們可以沿著山道走,雖然行進速度會慢一些,但是卻也將對方騎兵的優勢給襒除了。我們有輜重他們沒有,一旦相遇只要依險固守、點起狼煙便可以等到救援。他一說完鴻明就皺起來了眉頭,鴻明雖然沒打過仗,卻也是習過兵法的,這樣的方法聽起來不錯,但是若是救援不及或者守不住陣地就會成為被圍困的孤軍,怎么都覺得這是無奈之舉。寧云晉瞥了一眼他的神情,心中暗笑,接著又指著烏蘭察布的位置道,若是繞道于此,便可以與這里駐軍匯合,請他們協助將軍糧押送到歸化。這樣一來有大軍護送,量大商的人也不敢輕舉妄動。聽寧云晉分析完之后,鴻明陷入了沉思,他又問了幾句該如何分兵又該如何掩藏自己的行蹤,接著便道,孤要好好想想。寧云晉出了營帳,忍不住翻了個白眼,他就不相信鴻明能想出更好的辦法,若是想完成這個任務最后多半是要分兵的。時間緊迫,他便直接前往穆丹書的營賬,去商量分兵的事情了。太子出行自然不可能一個謀士都不帶,他走后鴻明便將高可將沈呂功叫了進來。沈呂功雖然受到當初陳立言事情的影響,但是他跟隨太子多年,沒有功勞也沒苦勞,沈家也算是受害者,因此并沒有失去寵信。沈家也是跟著太祖打江山的,雖然沈呂功這一代的人并沒有上過戰場,但該懂的也都懂。他聽完太子的陳述之后,沉吟了片刻,便道,太子殿下,不得不說寧大人這個辦法是最好的!除非放棄這趟差事,否則無論如何都是要往歸化走一遭析!怎么可能放棄。鴻明生氣地一拍桌子,多雙眼睛盯著的,放棄的話孤的顏面要往哪里放。沈呂功自然也是支持他繼續完成這次的差事,他眼睛珠子一轉,要微臣說,寧大人其他的點子都不錯,但是收起太子儀仗這點不妥。他頓了頓,說道,畢竟全天下的人都知道這趟運糧是太子殿下您做監軍,或是將大子儀仗收起來反倒像是怕了大商似的。不如索性將儀仗也一分為二,您與寧大人年紀相仿、身材相仿,如果讓他份作您,不是親近之人絕對發現不了,這樣便可以掩人耳目。讓他假扮孤鴻明有些遲疑。沈呂功忙道,特殊時期自然要有特殊做法,即使是皇上也會諒解的。虛虛實實,實實虛虛,正合兵法之道。這廂他們兩主仆才剛剛商量完,寧云晉與穆丹書那連連兵馬如何分配都已經快研究好了。走涼城的一路,分五百騎兵,兩千步兵,走烏蘭察布的一路則分一千五騎兵和一千步兵。輜重糧草則三分之二交由涼城一路,畢竟他們的速度慢,萬一遇險也可以靠著這些物資固守。另外三分之一則分給另一路,他們行動速度快,帶多了輜重反倒成為了拖累。不出寧云晉所料,鴻明果然選擇了走烏蘭察布這一咱,畢竟只要趕到那邊就在軍想到這一點,聽起來都要安全得多。太子有自己的親兵首領,自然不愁人帶兵,于是他與穆丹書則只有選擇走涼城這邊。隔日,他們這一行人從大同整裝待發,等到行處十里之后,大軍一分為二,每邊都一副太子儀仗,朝著不同的方便各自前進。這次出行一切從簡,鴻明本來就沒有帶全所有儀仗。不過華蓋、傳教幡、告止幡、信幡絳引幡、五色龍幟等卻一樣不秒,而且還有都有備用的,正好拿出來就是一套。唯有太子的車駕是特殊定做的,要想一晚上復制出來很難。最后只好將這輛車放在大同,然后緊急從大同守備那里征來兩輛華貴的馬車,然后再進行改造。輪內車心加個抹金銅蓮花瓣輪盤,軸首左右各用鐵轄拴以抹金銅龍頭管心裝訂,咋一看到也是以假亂真,不是熟悉禮制的人一下子根本分辨不出來。寧云晉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