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之天下(四)、重生之相守 上、穿越之攻下冰山美人、重生之相守 下、穿越之蟲族末途/重生之悲傷的蟲族、凝光、煮夫快上崗、喂,領你的盒飯了[娛樂圈]、緋聞影帝(穿越)上、這是一個關于打鐵和打水的故事
道自己這樣強迫的行為會讓著小子反感。但是戰場無情,雖然這次他與太子并沒有直接去到前線,可這小子就是個惹禍體質,又有那三皇子對他虎視眈眈,不這樣文禛根本不能放心。文禛興致勃勃地讓人拿來幾根紅繩打了個絡子,親手給寧云晉帶在脖子上,還特地吩咐他不準取下來,這才將已經氣得不肯說話的人放走。戰爭時期朝廷的動作一向很快,僅僅三天時間居然又湊集出來一批七萬石的糧食。不過這些糧食已經榨干了京城附近的官倉,是用來發放京官們糧餉的,如果不是這樣著急備戰的時候,就連文禛也不敢擅自動用。天授二十年正月二十日,寧云晉作為督糧官,太子鴻明作為監軍,兩人將一同前往歸化。由于這次有太子同行,開拔之前不止來了不少官員,甚至有很多百姓也在長安街上圍觀太子儀仗。文禛并沒有出面為他們送行,只是站在城墻上望著越行越遠的隊伍。運糧軍剛剛開拔,大雪便飄飄灑灑的落了下來,他卻如同一桿標槍似的站得筆直,一直望著已經成為小黑點的那一行人。李德明望著文禛肩上的厚厚積雪,想要上前去為他拂去,卻有擔心驚擾了他的思緒。偏偏文禛又不許撐起華蓋,急得李大總管心里著急,卻又覺得皇上的心思不可理喻。皇上明明喜歡寧公子,可偏偏不對其用強的;皇上明明舍不得寧公子,可偏偏又讓其離京都說女人心海底針,可李德明還真猜不透文禛這樣的用意何在???直到再也看不見遠去的隊伍,文禛才神情一肅,轉身道,走吧,回宮。寧云晉今天穿了一身皮質軟甲,這并不是真正的盔甲,而是平時行獵穿的。但是他身上的這身卻是簇新的,是得到他要去歸化的消息之后,寧云亭連忙去給他找同僚淘換來的。他是文官,哪會有動手的機會,穿上這么一套這樣的軟甲也不過是讓家人能安心罷了。眼見還沒出城,這雪就越下越大,即使軟甲里面穿著皮馬甲,但是被那蕭瑟的寒風吹著,寧云晉還是覺得手腳冰涼。跟著緩慢的太子儀仗出了京師之后,他們還要先去與城外的官倉與糧隊匯合。見送行的官員都已經開始紛紛離開,寧云晉這才策馬走到寧敬賢與寧云亭身旁。父親,這雪越下越大了,要不您就送到這里吧!寧云亭也道,就是,父親您身體不好,還是換馬車吧!你們兩個就是瞎cao心。寧敬賢望著兩個兒子,神情中滿是自豪。他望著寧云晉道,為父就是想看看我兒的英姿罷了!我這一輩子估計是沒機會去戰場了的,原以為云亭會能上陣殺敵,卻沒想到反倒是小二你先拔頭籌。父親,孩兒這次可只是負責后勤呢!寧云晉笑道,實際上若不是太子要去,也輪不到我。寧敬賢點了點頭,知道他說的是實話。畢竟太子的地位特殊,年紀尚幼,又是第一次監軍,派年齡太大的人與之配合總不太好。因此這次督糧北上的事情落在行事穩妥、卻又與太子差不多年齡的寧云晉頭上居然沒引起什么爭議,這多虧了他這些年來的事跡早就為人所知,才沒人懷疑派兩個黃毛小子做這樣的大事會不會有不妥。拗不過你們,云亭,去幫為父叫馬車來吧!寧敬賢突然轉口道,寧云亭愣了一下,連忙御馬去尋車了,他知道父親支開自己只怕是有事要和弟弟說。等到寧云亭走開,寧敬賢才小聲道,皇上此時將太子調開,只怕是要打壓打壓左師家與安平家了。為父只擔心有人會狗急跳墻,你與太子孤身在外,總要多注意一點。他的話讓寧云晉頓時瞪圓了眼睛,但是他很快就體味到了父親話中的涵義,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寧敬賢相信以兒子的智慧肯定能夠領悟,便點到為止。他慈祥地拍了拍寧云晉的肩膀,吩咐道,出門在外,又臨近前線,只有安全最重要。切記不要魯莽行事,讓家里人cao心。兒子省得。寧云晉不舍地望著他,父親也要多注意身體,按時用藥。寧云亭帶著馬車過來的時候,就看到父親與弟弟兩人這黏黏糊糊的相互叮囑,忍不住翻了個白眼。難怪父親要將自己遣走,這樣rou麻兮兮的話,自己可不想聽。第110章與糧車合并之后,寧云晉便一頭鉆進了馬車,不再待在外面吹風。他這一次正式的官職應該叫糧草督運,是負責監督一路上的行程與日期的。有太子同行,陣仗自然不能太過寒酸。文禛直接調了兩千騎兵和三千步兵作為護衛,其中還有一個火槍隊。這只部隊的任務除了壓糧之外,更重要的自然是保護鴻明的安全。而率領這只部隊的人則是寧云晉的熟人,穆丹書。穆丹書這個曾經的小胖子,在上次戰爭中混了一圈回來,不但長高了,身上的肥rou也成了肌rou,看著跟鐵塔似的,若不是臉上還帶著憨厚的笑容,寧云晉差點認不出來。他是寧云亭的大舅子,說起來兩人也算是姻親。光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得出來文禛這樣安排還是為了方便自己行事,畢竟要是個軍隊的老油條,自己行事就難辦多了。從北京前往歸化城,大約五六百公里,如果是在現代社會,八個小時就到了,快馬的話只要四五天。但是像他們這樣押運著糧食前進,速度實在慢得驚人,一天能走二十公里就算速度快的了,這批糧食要運到歸化起碼要一個月時間。寧云晉以前帶過兵,自然不會腦袋一拍隨便亂定,他計劃從北京到大同都用極限速度,要求每天至少要行軍二十公里,等出了大同以后,每天改為十公里。穆丹書對他這個要求有些為難,畢竟士兵們還好,他們都已經習慣了這樣的行軍,但是那些民夫肯定會承受不住。寧云晉只得分析道,從北京到大同這一段,有修繕完好的官道,而且不會有受襲之憂,咱們辛苦趕一趕,應該沒問題。每批民夫咱們只用一到兩天,然后快馬到前一個縣志重新雇人便是。等到出了大同,速度肯定不能這么快,而且越靠近歸化咱們越容易被大商襲擊,為了能盡快將這批糧食運到,只能把速度提著趕出來。聽他這么一說,穆丹書也覺得在理,他打趣道,我只當你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沒想到對于帶兵打倒也挺有一套嘛!寧云晉嘿嘿笑道:咱也是看過幾本兵書的嘛!孫子的軍爭篇早就說過,卷甲倍道是不可取的。說不過你。穆丹書比寧云亭還討厭看書,從小就是提起讀書就頭疼的性子,連忙擺手道:你覺得行就依你的。兩人商定之后,便將議定好的行軍方案拿給鴻明過目。鴻明哪知道這些,他雖然覺得這個速度慢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