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之天下(四)、重生之相守 上、穿越之攻下冰山美人、重生之相守 下、穿越之蟲族末途/重生之悲傷的蟲族、凝光、煮夫快上崗、喂,領你的盒飯了[娛樂圈]、緋聞影帝(穿越)上、這是一個關于打鐵和打水的故事
須要從外地運進糧食。以這個年代的運輸條件,運糧需要大量的車馬、民夫,再由一只運糧軍護衛。車馬和民夫都是從當地征調的,這年頭的結算方式可不是銀子,而是糧食。這樣一來,想要將這五萬石糧食運到當地,能剩下一半都是萬幸了。偏偏西北軍如今最缺的就是這些糧食,寧敬賢一直愁的就是這一點。這個問題寧云晉早就已經想過,便抽出一張紙,提筆將自己的建議寫了下來。近兩年來大夏的國庫還算比較豐盈,并不缺銀子。而對于被征調的那些民夫來說,他們都是當地的農民,家里一般都是有著存糧的,比起賣不起價格的糧食,他們更喜歡銀子。但是之所以沒有人提出用銀子結算,可不是沒有人想到,而是大家都知道,如果真發銀子下去,那些民夫能拿到手里的就不知道有沒有了,到時候引起民變,誰知道能不能兜得住。寧云晉想到的辦法則是回避官員的直接插手!他建議戶部可以將沿路征調民夫消耗的糧食折算成銀兩,然后將實力最為雄厚的幾家車馬行和其他對此感興趣的商人都召集起來,將這筆運費進行招標,價低者得,簽訂合同之后,戶部全額支付銀錢。寧云晉想了想,又將更細致的處理方法寫了下來。由于五萬石糧食不是小數,一個商人通常吃不下來,可以分為一大四小的標段,這樣也可以防止壟斷。車馬行和大商戶一般都養得有足夠的車馬和人手,但是要承運這么多糧食可能人手不夠,中標之后也可以去當地官府借人,但是征調來的民夫由他們安排和開支銀兩。能夠將生意經營起來的這些商戶,背后一般都有權貴撐腰,他們雖然也要奉承著當地官員,卻并不害怕。通過這樣的一次轉手,便能夠保證糧食萬無一失的運到。寧云晉越寫思路越開闊,他又繼續提筆補充。這些年來他一直想找個辦法提高一些商人的地位,好能促進資本主義萌芽加快,不被西方的發展甩開,若是這條建議能被采納,也是一個好機會。對于大商人來說他們最不缺的是銀子,而是地位。這些人有的直接是某個家族的門人,有的則是商人世家為了生存尋找門路依附上大人物,每年上繳孝敬。因此寧云晉建議可以對踴躍支持這次運糧的商戶進行獎勵,甚至在報紙上進行頭版頭條報道。寧敬賢睜開眼睛的時候,便看到寧云晉正伏案疾書。他一看到自己躺在炕上,就知道肯定這小子做的手腳。兒子埋頭用功的樣子,顯得格外的充滿魅力,讓寧敬賢舍不得打攪,便只是望著他。等到寧云晉擱下筆,他才問道,在寫些什么呢?父親,您醒了?寧云晉正準備活動一下有些僵硬的手腕,聞聲驚訝地道,自己點的xue起碼應該要半個時辰才能醒吧!他瞥了一眼桌上厚厚的一疊草稿紙,有些囧了,難怪自己覺得手腕酸痛。下次不要這樣!寧敬賢一邊起身,一邊道,為父只是瞇一下而已,何必將我扶上床。父親您才剛剛大病一場,就算是為了我們、為了老太太也總要多愛惜身體一點。寧云晉連忙上前幫忙,不過他只有一只手實在是不方便,被寧敬賢拒絕了。說不過你!寧敬賢一貫拿他沒轍,只得笑了笑,披著衣服走到書案前,他隨著拿起寧云晉寫的建議,一看便入了神。寧云晉垂手而立,等他將那剛剛書寫好的內容看完。好,非常好!寧敬賢看完之后,只覺得這四兩撥千斤的法子再妙不過,特別是寧云晉在最后還提到,利用商人運糧是有先例可言的,前朝雖然采用屯兵制,但是在糧食不足時也有鼓勵商人運糧的政策。他興奮地道,小二你果然厲害,若是皇上知道這難題終于解決,只怕會十分高興說著他望了一眼寧云晉,忍不住嘆了口氣,頓時覺得意興闌珊。小二越出色,皇上只怕就越無法放手,這樣的孽緣寧云晉沒法無視他眼中的憂心,突然也覺得自己是在自掘墳墓。他撓了撓頭,要不這折子兒子不署名?沒有用的。寧敬賢嘆了口氣,這樣不拘一格的法子,除了你還有誰能想到。除非你現在罷官歸隱,否則你的才華是掩不住的。他將那些紙按順序放好,為父現在就去面圣,將這份意見遞上去。哪有直接上交草稿紙的!寧云晉連忙道,總要寫成折子才好!不用了!這樣剛剛好。寧敬賢笑了笑,果然只有在某些小處拐不過彎來的小二最可愛。見父親叫了福滿去備車,寧云晉摸著下巴琢磨著。好在他只是拐不過來,并不是真的蠢,很快就想到了其中的原因。關于備戰運糧的事情,這幾日的朝議一直都在提及,已經成了一大難題,只不過自己在忙倉儲條陳的事情沒有太過關注罷了!今天上午議事的重點肯定是有關倉儲和這件事,如果等到議完了自己才呈上去一份筆墨工整的折子,那簡直就是在打其他人的臉。但是像這樣遞上去一份字跡潦草,筆墨未干,甚至有修改的草稿紙,那就是明顯表示自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但是才剛剛拿出一個定案。特別是早上自己剛遞上去了倉儲實行的細則,這就更有說服力了,如此才不會讓人反感。想通了之后寧云晉郁悶的鼓了鼓腮幫子,自己果然還是太嫩了!又是寧云晉!不同于文禛的贊賞,如今閣老們對于寧云晉時不時上的折子從驚艷,開始轉為波瀾不驚了。寧敬賢趕在午時之后,插隊面圣。他將寧云晉那條建議遞上去之后,文禛立刻就來了興趣,連忙著急當值的大學士以及戶部尚書吳庸,談論這條意見的可行性。議論的結果非常微妙,六個人一半同意,一半堅決反對。反對的人自然以楊讓功為首,他將此事斥之為荒謬,認為如此行事有損朝廷形象。文禛心里自然是傾向于寧云晉的,更別說這個主意即省錢,又能讓糧食順利運到,他本來就不是個墨守成規的人,越想便越覺得這個點子好!不過若是他強壓著通過,卻要給寧云晉無形中拉仇恨了,于是便改為次日再議,讓寧云晉自己來解釋cao作辦法!第二天寧云晉便被招到了南書房,他一走進門便有幾雙眼睛唰唰地朝他掃射過來。被人盯著他一點也不慌,畢竟都是熟人,不過唯一讓他錯愕的是居然在這里看到了太子鴻明。帶著關心與期待的自然是文禛、左師、寧敬賢,而那雙尖銳如同鷹眼的則是楊讓功。文禛對他柔和的笑了笑,朕昨日看了,你給你父親出的這個意見很不錯。不過楊閣老認為此例一開,容易讓好不容易禁下來的鹽商開中則例死而復燃,你便來好好說說,可有規避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