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之天下(三)、重生之天下(四)、重生之相守 上、穿越之攻下冰山美人、重生之相守 下、穿越之蟲族末途/重生之悲傷的蟲族、凝光、煮夫快上崗、喂,領你的盒飯了[娛樂圈]、緋聞影帝(穿越)上
犯嘀咕,皇上既然下了口諭,他也只能親自去太子的住所跑一趟。天授十六年的時候文禛為了突顯鴻明的地位,特地為他修建的毓慶宮建成。鑒于這個與某倒霉太子住所一樣的名字,寧云晉為自己的太子弟弟偷偷的掬了一把淚。李德明趕到毓慶宮的時候,鴻明才剛剛放學,連衣服都還來不及換。一聽文禛召見,即使是忙也要說不忙,他草草地沖了個澡洗去一身汗漬,趕去乾清宮。能夠被皇帝親自指導,即使對于皇子們也是莫大的恩寵。可是行進間鴻明的小臉上有種說不出的淡漠,似乎并沒有因此而興奮。他在心里偶爾回憶今天的功課,又不時演練稍后與父皇的應對,絲毫不敢松懈。如今他比起小的時候更加沉默冷靜,曾經肆意外放的驕傲自大全都收斂了起來。鴻明知道自己在宮里雖然是最受皇帝重視的皇子,但是前有出色到讓所有同齡人望塵莫及的寧家二子珠玉在前,后有越來越優秀的二弟三弟四弟緊追在后,隨著年歲的增長自己與他們的年紀優勢正漸漸地縮小,這讓鴻明有種莫名的危機感。對鴻明而言,唯一的好消息是他的血脈之力已經覺醒,卻與四弟一樣都只是祭人鬼而已。自己的能力足足少了寧家二子兩階,這讓他歇了和對方較勁的心思,光是要靠著這樣的能力在宮中眾皇子中保持最出類拔萃,他已經要付出相當多的努力,已經沒有經歷再節外生枝。就像曾外祖父叮囑的那樣,自己要想保住太子之位只能靠父皇的寵愛,既然父皇一心要培養寧家二子,自己與他弄僵反倒容易失了圣心。外祖父說得對,寧云晉即使再出色也只不過是個臣子而已,等到自己能順利登基哼!然而雖然鴻明看清了形勢,但是他畢竟是真正的孩子,又哪里咽得下這口氣,在這樣的重重心理壓力之下,他的性子變得越來越陰沉,手腕也越發狠辣,處罰其他得罪自己的人時更是毫不留情。鴻明的這幅樣子讓寧云晉每次看到他的時候都心驚,記憶里上一世的太子雖然有些驕傲自大,卻意氣風發、風度翩翩,如同光潔的明月般高高在上,不屑與星辰爭輝,哪會像現在這種陰郁的樣子,兩世唯一讓他熟悉的地方僅僅只剩下太子越來越狠辣的手段。且不提皇宮中兩父子如何用奏折聯絡感情,出了宮門寧云晉便跟著鉆進了寧敬賢的馬車。自從聽聞過一次兒子與皇帝的相處之后,寧敬賢有些受不了刺激那么和善的皇帝真的是自己知道的那個嗎?自此他從不主動詢問寧云晉與皇上的事,所以上車了之后只是問了一些鄉試的事情。寧云晉一一應答之后,便好奇地問,兒子進場之前看到了盧文道,他怎么也會去參加科舉?就算他失了伴讀之位,憑他爺爺是吏部侍郎,要想給他弄個外放還不容易嗎?老爺子快不行了。寧敬賢嘆了口氣,盧家若無中興之人,只怕要衰敗了,皇上是真的厭棄了他家。寧云晉恍然大悟,啐了一口道,難怪他會想去參加考試,莫不成是想高中之后洗刷自己的名譽?寧敬賢在他頭上輕敲一記,叮囑道,你知道就好,別在外面幸災樂禍的,咱們寧家沒有那樣氣量狹窄的!這不就只有父親您在嘛!寧云晉嘿嘿一笑,您是不知道,他那日望著我的眼神,像是想將兒子生吞活剝似的,那個怨毒嘖嘖!他敢!寧敬賢怒而瞠目,到底他也曾是武官,近些年升為堂官,又多和武人打交道,生起氣來頗有幾分威儀。那小子要再敢惹事生非,咱們寧家也不怕他!上次若不是皇上下手太早,盧家老爺子又出了那檔子事,實在不好再落井下石。他敢莽著膽子抹了寧家面子,別說你爺爺,為父就饒不了他。寧云晉裝模作樣地拱手,得意地擠眉弄眼,就知道父親最疼兒子。提起那盧文道,寧云晉就心里膩歪得緊,看到他倒霉,只有暗地里高興的。也不是他缺乏同情心,實在是那小子自作自受。他們兩個的這樁恩怨還要追溯到那年聞香居出事,雖然在外放話的是二皇子,寧云晉卻知道事情并不簡單,因此沒有貿然動手而是推給了文禛去處理。他畢竟沒有專門的人調查,只知道查來查去那些人確實曾經與有二皇子的門人接觸過,可是直到二月里文禛突然在上書房考驗功課的時候發難,寧云晉才知道這事居然還與盧文道有關。那次所有人被考問的題目都在正常范圍,只要用功讀書了便可以回答,可唯有二皇子和盧文道的問題格外難,即使以寧云晉遠超兩人的水平答起來都有難度,更別說他們二人了。之后文禛便借題發揮,罰了二皇子抄寫四書百遍靜心,而盧文道則以資質駑鈍、無法一心向學為由直接革了他的伴讀身份。寧云晉聽說鴻明原本還想出面保他,后來也不知道太子從哪里聽說盧文道和聞香居的事有關,便沒了下文。不管他是和二皇子私下暗通款曲,還是他口口聲聲說的那樣只是想為自己解憂,讓二皇子與寧云晉敵對,在太子看來盧文道都是違背了自己的命令,這樣的人他不處罰便是看在多年的情分了!為了這件事盧家與寧家有一段時間弄得很僵,京里的人都等著看兩家的熱鬧。畢竟只是兩家孩子鬧出的事情,文禛也不想見到自己的肱骨之臣相互對掐,正巧廣州出現了洋人與百姓之間的沖突,由于其中涉及了兩廣總督,他便干脆將當時已經升任吏部尚書的盧自友派了出去處理。文禛的原意是想保全兩家,畢竟盧家當家人出去之后勢必要低調,而寧家也不好仗勢欺人,誰知道盧老爺子這趟出去卻壞了事。廣州的事情鬧得很大,但是由于路途遙遠京里還不是很清楚情況。只知道是洋人突然包圍縣衙,打死了當地知縣的仆從,之后被憤怒百姓沖進商館打死了三四十人,焚燒了一家英國教堂,直接導致洋人們將船上的大炮豎了起來,一副不道歉賠償便不罷休想要開戰的架勢。盧自友千里迢迢的趕到廣州之后,先是不分緣由的將那知縣革職流放,又處死帶頭鬧事的八人,充軍流放協同鬧事的二十多人,并且簽訂了協議賠償英國人十萬兩白銀。他這處置結果是自以為體察上意了的,奉武族今年來一直正蠢蠢欲動,帝國又剛結束了一場戰事,不宜再與洋人開戰。等到這個結果與真正的沖突原因傳至宮中之后,聽說文禛當場捏碎了一塊玉石鎮紙。原來會出這事的原因是洋人花了二十萬兩白銀賄賂了兩廣總督,想讓他下令取消十三行,讓洋人能有直接銷售或進貨的權利。在當時被稱為十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