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0
只在聽見那一句“鳥道重關啼不住,舍身非望別峰知”時,整個人的面色便蒼白了下來;又聽他念“野人忘卻衣裳恩,布袋街頭愁鼓腹”,則心痛如絞;及至“污泥總是蓮花國,甘露傾瓶掌上香”,已覺世事弄人……他愿渡他,不過是因為慈悲。因為“污泥總是蓮花國”罷了,可他這樣一團臟污的泥淖,終成不了“甘露”,沒那傾瓶的掌上之香。沈獨還記得清清楚楚,這佛偈是那一封從天機禪院送來的信里寫的,那時他只知寫信之人是善哉,卻不知善哉便是他,于是那信竟看也沒看一眼,便擱在一旁。如今了然,已陰差陽錯、時過境遷。他一個人在原地站了很久,想事情怎么平白到了這一步,又想他若早點看見和尚的那封信是否會有點不一樣的改變,可到頭來終究無解。他還是他罪與業。那為他背佛經的小老頭兒見他半天不說話,暗道納罕,只是家中還有人等著,也不好等多久,便嘀咕了幾句,又搖頭晃腦地念著那佛經,背著柴禾慢慢去遠了。“法眼攢眉休借問,觀蓮池和沒弦琴……”過了許久,沈獨才回過了神來,念了一聲。這時崔紅、姚青二人已經站到了他的身后。崔紅的眉頭緊緊皺著沒說話。邀請卻是到底要擔心他幾分的,上前問道:“道主,你沒事吧?”“沒事?!?/br>沈獨想,都已經過去了。他笑了一聲,只向姚青伸出手去,道:“就是忽然想吃糖了?!?/br>姚青頓時一怔,但還是趕緊將那小小的糖盒取了出來,遞給沈獨。沈獨將那糖盒打開,一塊一塊方塊狀的冰糖便松散地躺在盒子里面。他拿了一顆,放進了口中。只是抬頭時卻看向了崔紅,唇邊的笑意掛起來,只道:“說起來,小時候第一次吃糖,還是崔護法給的。從那以后,雖然總被你耳提面命,可也總沒戒掉這嗜甜的毛病?!?/br>崔紅與姚青,幾乎是看著沈獨長大的。原本趕路趕得好好的,結果半道上放走了裴無寂不說,遇到個老頭還停了下來說了好一通話,現在更回憶起以往來……不知怎么,讓人覺得不很妙。崔紅其實都要忘記還有過這么一段了,如果不是沈獨提起,只怕就要與其他庸俗的記憶一道,深埋起來。他恍惚了一下。在沈獨說這話的時候,他便想起了很久以前的那個沈獨。那時東方戟還未到間天崖,連螞蟻都舍不得殺的沈獨還是那個渾然不似長在妖魔道的沈少主,成日跟在他身旁問外面的世界如何,又問他為什么道主最近看他的眼神總是很奇怪。知道一切的崔紅,忘記自己是怎么說的了。他只記得自己說了假話,然后給了沈獨一盒糖,過了沒三天,便從山下帶回了東方戟,從此沈獨有了一位妖魔道上人人喜歡的師兄。陳年往事,本應該放進灰塵里。崔紅抬起頭來,只對上了沈獨此刻那含著一點笑意的眼眸,只是不知為何,已生出滿心的悚然!“咔嚓”,輕微的脆響,那冰糖在沈獨的口中碎裂了,化作忽然濃郁的甜。“啪?!?/br>他垂眸看了一眼,竟將糖盒蓋上了,轉手遞給崔紅。一句話沒有。崔紅伸出手來,只從這一雙眼底看見了無盡的復雜,仿若舊日時光在長河里流動,可最后一剎那都歸于了虛無。他聽到了沈獨輕飄飄的聲音。是忽然的一句問:“崔叔,你至今也覺得,我不如東方戟嗎?”那個在妖魔道上近乎于禁忌的名字脫口而出的瞬間,一種席卷生死的危機感便已經瘋狂涌上。只是再想逃已經遲了。在崔紅的手摸到那糖盒還沒來得及撤走的時候,他的頭顱便離開了脖頸,“咚”地一聲滾落在地!沒有任何人看清沈獨的出劍!他的六合神訣,在這一刻已然臻至化境,雪鹿劍出更是悄無聲息,劍鋒落時,人頭也落。糖盒跟著掉在地上,糖塊浸了血,像瑪瑙。姚青整個人甚至都還沒有反應過來,只不過覺得眼前被那雪藍的劍光一晃,身旁的崔紅便已經倒了下去。她睜著眼,只能看見眼前的沈獨。冰冷的臉上濺了血,眉眼間的戾氣沒了,可平靜的瞳孔下是更駭人的兇殺冷酷。沒擦臉,也沒擦劍,沈獨隨意地將劍還了鞘,甚至都沒看崔紅那身首異處的尸首一眼,也沒看那散落的糖塊一眼,只奇怪地嘆了一聲:“想活的不能活,能活的不想活……”這話所有人都聽見了。可這時候,包括姚青在內,所有人心底里第一時間生出的竟然是一種難以形容的恐懼。為方才那笑語之間突然翻臉的殺戮……仿佛這一路來那種奇怪的感覺都是錯覺,沈獨還是那個沈獨,喜怒不定,動輒殺伐,永遠不會變得更好,只會變得更壞。他衣袍上還沾著血,也沒管所有人是怎樣神情,只利落地翻身上馬,然后道:“不必為他收尸,就這么放著吧?!?/br>該看到的人總會看到的。話畢,已是當先打馬而去,向著五風口方向去了。日已過中,漸漸西斜。這一片連綿莽蒼的群山,依舊保持著一種似乎永不改變的平靜,除了偶然起落的飛鳥,便像是一幅靜止的圖畫。不空山上,所有不速之客已去。小沙彌宏本手中抱著幾卷剛抄好的經文,走在善哉的身后,臉上還帶著幾分興奮,沒辦法收住自己嘰嘰喳喳的話語:“我還是第一次要去村落里呢,到時候善哉師叔也在那邊講經嗎?那這樣的話他們可要羨慕死我了,又能聽到師叔講經……”后山腳下這一段路,并不平坦。僧人垂首看路,走了下去,卻只任由那小沙彌在耳旁聒噪著,并不接一句話,也未露出任何不耐的神情。或許是不在意,或許是沒聽見。山下又是那一片茫茫的竹海,翠色的竹葉搖動起來,像是在山與山的溝壑之間鑲嵌上一塊又一塊碧綠的翡翠。林間那條小道已落滿枯葉。善哉望了過去,想起自己自上一次后便再未踏足竹舍,這一時間本該心如止水,可腦海中卻驀地冒出某一個人在佛堂上那些大膽放肆的污言穢語,還有最后那荒涼的眼神……止水微瀾。原本該向前的腳步,在這片刻的沉思與游移間,已轉了方向,竟向著那林間竹舍去了。直到站到了竹舍門前,他才反應過來。這一時想要再退,又忽覺退也無用,本心便在此間,縱使此刻離去,也并不代表他從此便不牽掛了。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