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8
上煩惱,每次要不是到了萬不得已,他一定不會來麻煩皇上。我們當初既然定下了先讓兩虎相爭,再捧高趙文山,等他觸犯眾怒后再一舉拿下的計策,子龍還跑來向皇上告狀,那不是存心讓皇上為難嘛?”劉曦思索了一會兒,嘆氣道:“朕知道,可朕不想讓子龍受委屈。上林苑是朕的地方,趙文山都敢強占,還有什么是他做不出來的?”周瑜笑道:“皇上也太小看子龍了,這件事他是斷斷不會放在心上。我聽說子龍昨日已經帶著五千人馬離開了京畿,自去年八月起,他剿滅了長安附近的全部匪患,這一回去的地方更遠。子龍一心撲在為皇上練兵上,怎么可能在意這種蠅營狗茍的小事?”劉曦想了想,覺得男神這么說也有道理,但他怎么也咽不下這口氣:“無論如何,趙文山惹到子龍頭上就是欺人太甚!公瑾,朕還需要忍多久?”叔可忍嫂不可忍,更何況趙文山做的某些事實在太過分了。“前幾日林巖死在牢里了,他本來就沒什么罪,只因為大膽彈劾趙文山就被誣陷下獄,說他通敵賣國,虧趙文山說得出口!朕的言官,還沒去職就死在牢里,過了三天朕才知道,這讓朕怎么跟他的家人交代?朕記得他有個兒子被稱作小神童,在他下獄后不久就失足落水而死,而且死得十分蹊蹺。要不是這樣,林巖也不至于連半個月都熬不過。這些都是人命??!朕每天都在想,是不是都是因為朕的姑息,才會害死他們?!?/br>“皇上……”周瑜注視劉曦的眼睛,認真地說,“若有錯也是臣的錯,皇上不必自責!”劉曦皺眉:“公瑾?”“以臣的智謀,想不出其他計策對付趙文山,只能建議皇上等他罪大惡極之時,再一擊以斃之。沒有考慮到皇上的心情,是臣的失職。不過皇上也應當以大局為重,暫且放下婦人之仁?!?/br>“你說朕是婦人之仁?”“沒錯?!敝荑っC然道,“仁有大仁小仁。比如國家有虎狼在側,果斷地犧牲一部分兵勇保護百姓,這就是大的仁德。如果犧牲十萬人的性命可以保證國家十年的平安,就應當毫不猶豫地去做。假如不關心國家的存亡,只在意街口的乞丐是否會餓死,擔憂對門的老人是否有人照顧,那就是婦人之仁。小門小戶的婦人可以有婦人之仁,但當權者絕不能將婦人之仁放在第一位?;噬喜蛔屘煜氯嗣靼淄馄葜?,那么就算今天趕走了趙文山,明天也會有劉文山、方文山出現,到時候犧牲就不只是一個林巖了?!?/br>劉曦深呼一口氣,眼神變得堅定起來:“你說得對。當初公瑾問我要行何種道義的時候,我就應該做好這樣的心理準備,而不是到現在這個時候再來后悔。既然選擇了一條道路,就該承受走在這條路上所有可能發生的事?!?/br>趙文山當上右丞相的時候,周瑜曾問劉曦是想行霸者之道還是王者之道。如果行霸者之道,就應該以上林衛的武力為倚靠,給朝廷來一次大清洗,殺趙文山,驅逐曹家,把重要的位置全都換成自己的人。外戚中勢力最大的王庭倒了,皇帝要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手,朝中沒有人能阻止這件事。如果行王者之道,就得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動,必須平緩地解決外戚之禍,讓天下人感受到皇帝的仁德,打心眼里支持皇帝的決定。劉曦最后選擇了王者之道。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王道和霸道之爭幾乎貫徹著整個中國歷史,兩者之間最顯著的區別是到底要以德服人還是以力制人。王道思想認為人性本善,注重以道德修養的提升規范人的行為。霸道思想則認為人性本惡,必須用暴力強權限制每個人的行為。不過即便是霸道思想,往往也需要打著正義的旗號,所以才會被說成是以力“假”仁。當然,絕對的王道和霸道都是不存在的。一個國家處于其他國家的環伺之下,一味想要以德服人無疑只能招來災禍。但是如果一味以霸權奴役百姓,百姓的呼聲也許可以被壓制一時,卻不可能被永遠地壓制下去。一個只有弱rou強食沒有道德約束的社會是不穩固的,誰都可以以更強的力量推翻統治者。所以古往今來的皇帝,無一不是取王道或霸道之一作為執政綱領,但也不會完全放棄另一面。周瑜告訴劉曦,王道和霸道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管仲和商鞅。管仲用王道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他的做法在劉曦看來有點類似后世的美國。管仲在齊國制定物價,使別國的物價向齊國看齊,以經濟影響力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是一種典型的大國政治。商鞅則恰恰相反,他主張霸道,最終目的是以武力征服。他立下嚴酷的法令,使秦國的實力飛速發展,奠定了秦統一六國的基礎。但是成也蕭何敗蕭何,之后陳勝吳廣的起義也是因為害怕被嚴酷的法令追究責任,秦終究二世而亡。劉曦覺得,他更傾向于王道思想,雖然王道比較費時費力,但是他必須考慮到他百年之后大焉要如何發展。霸道成就的功業太短暫,他可不想他一駕鶴西游大焉就馬上陷入戰亂。不過,無論是哪種執政綱領,劉曦都認為必須注重“法”的作用。他認為封建社會的失敗就在于太看重情理道德,把一些道德觀點和一個人的行為、能力掛鉤。孝順的人就一定不會貪污腐敗嗎?品行高潔的人就一定可以當一個好官嗎?劉曦以為不盡然。所以在以王道思想提高全民道德素質的同時,必須有完善的法律規范人的行為。這法律未必需要嚴苛,朱元璋的剝皮法都治不了貪官,只有當法律適當地反映出社會各階層的需要時,法律才會被接受,被良好地執行。因為劉曦選擇了王道,所以就不能一揮手讓人把趙文山砍了。他必須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因為他是皇帝,是這個時代所有人的道德模板。雖然心理上很難接受,但是他也明白男神說的對,有一些犧牲是必須的。周瑜在聽到劉曦的話后卻有些失神,同樣的問題他從前也問過孫策,當時小霸王的回答和劉曦恰恰相反。三國亂世,是一個刀劍底下出真知的年代。孫策是個能征善戰的將領,卻不是一個很好的統治者,在他的治下只有嚴酷的鎮壓,江東子弟以他為豪,同時也敬畏他的兇惡。就連孫策的死,也和他一意孤行要殺于吉有關,而于吉并沒有什么惡行,反而很受百姓愛戴。周瑜不止一次勸過孫策,不可以耗盡民力征兵無度,要給江東父老留下一點香火。但彼時小霸王正意氣風發,準備帶著這些江東子弟創下萬世基業,并不能把他的話聽到心里去。“我要讓天下人怕我,臣服于我,至于那些治理地方的事,就留給后人好了。對了,我看仲謀長大以后就可以做這些事嘛?!睂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