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2
瑾效力的君王,公瑾最后必然會棄朕而去,也就沒有機會把朕逼入險境。若朕有幸得公瑾鼎力相助,朕又何必去疑心朕的股肱之臣呢?”周瑜想了想,點頭道:“現在我知道為何趙將軍會對皇上如此忠心了。在下先行告退,皇上不妨想想要如何用我。相信皇上能找到我的落腳之處?!?/br>周瑜走后,皇帝左思右想,不由嘆起氣來。趙云不解道:“皇上因何發愁?”“哎……希望公瑾看到朕的任命不會想要揍死朕吧!”趙云一驚:“皇上?”皇帝卻擺了擺手:“算了,船到橋頭自然直。咱們還是先想想怎么搞定大朝會吧!為什么朕總覺得忘記了什么事呢?”正月十七,大朝會。從刺殺事件中恢復了元氣的皇帝穿戴整齊出現在朝堂上,這也是他在新年里的頭一次亮相。朝野中中山王的事已經有了很多傳聞,不管傳聞的內容是什么,皇帝活著,中山王死了,卻已是不爭的事實。這件事讓大臣們第一次體會到皇帝的果決,于是有些人對皇帝的態度正悄然發生著轉變。大朝會上,皇帝的第一道政令是將年號定為“嘉禾”。這個諧音“家和”的年號多少安撫了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背后的勢力,至于皇帝真正的想法就不得而知了。另一方面,右丞相王庭的官爵升了兩級,已經超出了三公九卿的最高品級。但奇怪的事,王庭一系的官員卻沒有多大提升,在他們原先牢牢把持著的衙門里,突然出現了許多左丞相趙文山一系的人馬??梢韵胍?,嘉禾元年他們的日子不會像往年那么好過。左丞相趙文山的品級沒有任何變化,但皇帝夸獎他是“實心宰相”,實心實意為民辦事。這個稱呼沒多久就傳遍了長安城的大街小巷,有幾天趙丞相走路都是飄的。他前一年親赴災區的事也被廣為傳頌,相比老朽的毫無建樹的右丞相,他政績斐然,老百姓也似乎更喜歡他。有時候民心也是一種力量。皇帝對王氏的明褒實貶,和他對趙氏的似抑實揚,讓王庭很是氣憤。聯系到中山王的事,他不信皇帝會一點都沒有懷疑到他。但這種涉及謀朝篡位的事,他也無法對宮中的太皇太后言明,而對皇帝的指責也被太皇太后嚴厲地駁斥了。他不知道這個年僅十四歲的皇帝到底有什么能耐,竟然能蒙蔽他自幼就聰慧絕倫的jiejie,卻已經有了一種大廈將傾的危機感,連續好幾個晚上都被噩夢驚醒。年輕的皇帝在長達五天的大朝會過程中會見了幾乎所有的重要臣子。他看起來聰慧異常,而且彬彬有禮。他對任何人都很寬厚,幾乎沒有架子,還帶著一點少年人的天真好奇。王庭無法改變皇帝在外臣們心目中的形象。他越發覺得皇帝狡詐刁滑,但他沒有立場去指責剛剛給他加官進爵的皇帝,否則的話就會變成恩將仇報、貪心不足,反而詆毀了自己。此外皇帝還特別挑出兩個晚上來接見別國的使臣。他欣賞他們送來的禮物,送出的回禮雖然沒有從前厚重,卻提出要在長安建造萬國館,方便他國派來人員常駐,并傳播大焉的文化。據說,鴻臚寺卿魯肅已經按照皇帝的旨意,和不少國家派來的商人簽訂了協議,皇帝要用內庫的金銀購買那些國家的特產。能向大焉輸送“留學生”和大量的貨物,讓使臣們大感不虛此行。大焉朝的新皇帝不像過去那些皇帝那樣顯得高高在上。大約是年紀還小的原因,皇帝對大焉外面的世界很好奇,這對依附于大焉的屬國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對有些夾在大焉、匈奴和西羌之間的國家來說,匈奴人和西羌人往往意味著恐怖和危險,他們本來并不傾向于大焉,現在卻有些向往和大焉的和平貿易,更何況大焉還答應賣給他們一定數量的優秀農具,那對他們來說無異于一場及時雨。而對另一些地處險要的小國來說,鴻臚寺卿魯肅提出的大焉派駐軍保障他們統治的建議,既讓他們心動,又讓他們疑慮。這件事好需要慎重考慮,但可以肯定有些局勢動蕩的小國最終會接收這一提議。皇帝對這個結果很滿意。他的目標是建立起外交優勢,改變大焉被孤立的外交局勢。魯肅很明白他的想法,因此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團結屬國,二是支援匈奴和西羌周圍的小國,三是監視軍事要地,先一步發現匈奴人和西羌人的動向。只要做到了這三點,就可以漸漸讓實力的天秤傾向于大焉。在之后的史書中,嘉禾元年的大朝會被稱為治世之始。文人們稱贊元帝的少年睿智,認為這是他開始摒棄外戚之害的第一步。卻很少有人看到,實際上這次大朝會的最大作用在于外交而非內政。正是從這一時刻起,大焉對外面世界的態度發生了改變,這改變影響著此后數十年的世界局勢,甚至對百年、千年后的世界依然作用深遠。當然了,年輕的皇帝并不是算無遺策。在大朝會終于結束之后,他才猛然發現,他好像把某人遺忘在西羌了。“高力士,李白怎么還沒回來?你沒派人通知他朕的毒已經解了嗎?”高公公笑而不語,轉身拿出一句對聯讓皇帝對。自顧不暇的皇帝只好默默為詩仙點了一根蠟……引弓射虎狼第23章有約不知時已晚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一轉眼已是嘉禾元年初夏,皇帝剛過完十四歲壽辰,這一日正忙里偷閑坐在御花園的小池塘邊上喂魚。他一面掰碎餌食一塊塊投下,一面回顧這小半年來的政令得失。包拯提出的和終于推行下去了,這多半要歸功于左丞相趙文山的鼎力支持。劉曦已經看出來,趙文山不是個能力卓絕的人,卻十分好大喜功,而且看不慣右丞相王庭處處壓他一頭。正是利用這一點,劉曦才決定處處褒獎趙文山的“實干”,并把將來執行好包拯提議的功績歸到趙文山身上,讓他站出來力挺包拯,挫敗了法令提出時王庭反對的聲音。唯一比較吃虧的是,做事的是包拯,聲望卻被趙文山拿去了一半。不過在法令推出后不久,趙文山卻突然意識到,真讓這兩道法案執行下去,就意味著自己收到的“孝敬”會比以往銳減。目前他正在就執法的尺度和包拯扯皮,劉曦估計還要有好一陣,這兩道法律才能被真正嚴格地執行。不過沒關系,他可以等,他的耐心一向很好。另一方面,李白在三月頭上終于從西羌回來了。他一開始的確不知道劉曦的毒已經解了,不過后來卻決定不要浪費此次西羌之行,花費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在西羌埋下了幾枚“釘子”。李白回來后,“嘉禾衛”正式成立,劉曦封李白為指揮使,領三品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