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0
消息后亦萬分不解,于是請得圣旨后她親自出宮去了戰場,她拿著天玄令再次要求楚涼國退兵,這一次,楚涼國終是照令行事。而后她被楚涼國軍請到了軍營中密探,一個時辰……兩個時辰……直到晌午,從叛軍隊伍的楚涼國軍突然加入大俞軍隊,與大俞國軍聯合,一舉掃平叛賊。 隨著關珩被捕,事情終于水落石出。 楚涼國軍為何會與叛軍為伍,這事還得從十幾年前說起。 南綰被那家好心的老爺撿回去后,老爺前去官府報官,地方官沒見著,卻見著了朝廷官,這朝廷官不是別人,正是關珩。 關珩早就聽聞可號令楚涼三軍的楚涼神寶天玄令在楚涼國君最疼愛的南綰公主身上,當他知道南綰走失至此地后,嘴上應著三日后他回皇都帶上南綰公主,心里卻已經對天玄令開始了算計,他特地詢問得知目前除了自己,知曉此事的只有那人與他夫人后,便以此事關系重大為由仔細要求此人再不能告訴他人,老爺面對朝廷重臣的囑咐,自是趕忙應下。 送到嘴邊rou豈能再任由它飛了?關珩決心鋌而走險,獨自奪下天玄令。 天玄令在南綰公主身上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所以,若是他回朝之時帶回了南綰卻未帶回天玄令,且不說皇上是否會疑心,來日楚涼國人前來接回公主卻未見天玄令,絕對不會善罷甘休,到時候莫說他想用天玄令來調動楚涼國軍隊,只怕楚涼國軍隊會頭個要了他關珩的命,楚涼軍隊豈會聽從一個通過搶占偷奪而拿到天玄令的賊人,即便他天玄令在手,可是楚涼國軍的高統帥依舊是楚涼國君王,惹怒了楚涼國人,他們大可親自廢了天玄令的作用與大俞開戰--權利和利益,永遠凌駕在規矩之上。 所以,若想將天玄令神不知鬼不覺地占為己有,南綰公主,只能有來無回,所有知曉此事的人,也必須死。 一場火災,是對殺人最好的掩蓋。 關珩欣喜若狂地拿到“天玄令”后便一直小心翼翼地藏著,重要的東西,自然得用到關鍵的時刻。 野心勃勃的關珩終于在三年前帶著天玄令借大俞與楚涼國往來之名親自去了一趟楚涼,楚涼宮密殿里,楚涼國君終是再次見到了那塊隨著南綰公主一同失蹤了十多年的碧玉,楚涼國君雙手顫抖地打開碧玉,卻發現里頭空空如也。 關珩直到此時才知,原來自己處心積慮拿到的、當做寶貝一樣藏了十幾年的東西,竟然只是個用來盛放天玄令的空殼,不過老狐貍終究是老狐貍,關珩震驚之余口中喃喃道:“不愧是老皇帝……厲害……真是厲害……我竟從未發覺……”他猛然握拳,一字一頓地對楚涼國君說:“老皇帝已死,想必天玄令現在定在當今皇上手中!” 關珩此言自然是有緣由的,因為他為了使楚涼大軍為他所用,將昔年那樁牽扯了南綰公主的命案告訴了楚涼國君,只不過,放火殺人奪令的,成了他口中的老皇帝——大俞先帝元盛爺,而他關珩自己,雖不得不聽從圣令,但依舊選擇拼一把偷偷救下南綰公主,只可惜失敗了,公主在偷偷將天玄令塞到他手中后便被皇帝的人從背后一刀刺死。向皇帝復命時,他雖極不愿意,卻也不得不將沾滿了公主鮮血的天玄令交給皇帝,只是他沒想到,皇帝因此而更加信任他,又因著他兵部尚書的身份,竟直接將天玄令交由他保管,于是他這一放,便放了十五年。 關珩的這番所作所為,自然也是有緣由的,他要的,就是謀權篡位,坐上皇座。他來到楚涼,就是想利用南綰公主已死以及天玄令被奪之事來激怒楚涼國君,他特意強調是大俞先踐踏二者互相不得與對方為敵的規矩對楚涼公主下手,最后他說,大俞與楚涼不得要求對方參與自己的戰事是上百年來的規矩,他大俞皇帝不僅自己違反規矩,來日拿著天玄令借楚涼國軍打他自己的仗,楚涼國是同意呢?還是拒絕呢? 楚涼國君雖明白關珩的意思,倒也不是三言兩語就可被糊弄的傻子,他反問關珩:“那我楚涼國又為何要助你?綰綰的死,天玄令被奪,你一處也脫不了干系,而你,也是大俞的人?!?/br> 關珩一笑:“大俞?早就不是以前那個大俞了,我若起兵推翻了它,就沒有大俞了,你楚涼與大俞之間的規矩傳承了幾百年,現在大俞皇帝已經不當回事了,但你若助我,來日我們也可新立一套規矩,你們楚涼國能存在上千年而不倒,自然最為清楚,時間久了,守著規矩的人就乏了,這時候就需要出來一個和你們重新合作的人?!?/br> 關珩說的沒錯,楚涼國能存在上千年而不倒,靠的就是和一朝又一朝進行合作,他們提供雄厚的兵力助開國皇帝贏得江山,自己也獲得生存的保障。百年前的楚涼國君和平琮帝定下規矩,不是楚涼國的頭一次,自然,也不一定是最后一次…… 趁著楚涼國君靜默思考的時刻,關珩方才拿出了碧玉:“而且,號稱可調動你們楚涼三軍的天玄令在我手上,你們的南綰公主死前親自塞進我手中的天玄令……當然,信不信由你?!?/br> 最終,楚涼國君答應了與關珩合作,來日關珩起兵,楚涼國可助他一臂之力。 ☆、浮沉 關珩走后,楚涼國君登上城樓遙遙望向大俞的方向,現在的大俞正處在繁華的頂峰,但昔年的大越,還有更早的那些王朝,無一不證實著繁華才是落幕的開始……也許……是該為楚涼國選個新的國家延續他們的規矩了……只是關珩,真的可靠嗎? 楚涼國君心頭總有一絲不安,但此時除了關珩,他別無選擇,不是沒懷疑過關珩所說的關于綰綰與天玄令的那些事,只是在兩個時辰的交談中,他從關珩的臉上看到了勢在必得的決心……或者說,野心。他清楚,關珩能夠找到他說這些,那必是做了萬全準備的,即便沒有楚涼軍的相助他一樣會去做他要做的事,談下楚涼軍,不過是為了以防萬一。不過楚涼國君對關珩的話雖未全信,但也未必不信,關珩拿來的只有盛放天玄令的碧玉,而真正的天玄令下落不明,且看當時關珩的神色,他對于他手中所握并不是天玄令一事的確是真的一無所知,那么,天玄令究竟在哪?是否真如關珩所言,天玄令現在就在大俞皇帝的手里?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對于楚涼國來說,大俞王朝的時代,的確可以結束了。 其實一切正如楚涼國君所 ,關珩,的確是做了萬全的準備,談下楚涼國軍,也的確是為了以防萬一。關珩早已拉攏數位朝廷命官密謀起兵叛亂,從兵力至戰術,他們早已做了細細的研究與安排。 不過對于挑起翊辰與秦寒間的矛盾這一事,本只是叛軍想讓翊辰逐漸對秦寒不信任、逐漸對秦寒疑心,直至削弱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