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6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之庶妻難為(重生之打臉系統)上、重生之承安 下+番外、剎不住、重生之承安 上、廢太子的重生路 下、他變成鬼也不放過我[娛樂圈]、廢太子的重生路 上、重生之庶妻難為(重生之打臉系統)下、仙骨債、末日的小尾巴(包子)上
著榕樹的手,回過身看他。 “我是這個廠的技術員?!?/br> 他推了下眼鏡,頓了頓,又說:“曾經?!?/br> “你好,我叫張微??雌饋砟苁煜み@里?” 張微走近他,友好主動地先伸出手去他握了握手。 他因為張微的客氣非常高興,臉上擠出一個有些生澀的微笑。 “當然,我在這里過了大半輩子。這個廠子是五八年建的,當時我們還都是年輕人……” 他在追憶往事時,臉上的表情有些惆悵。 “老廠長的妻子曾是留學德國的園藝師。新中國成立時,百廢待興,城市的復建和城市的膨脹需要大量的建筑學、園林綠化和城市規劃專家,她和當時學習機械制造的廠長選擇了回國,支持祖國的建設?!?/br> “她的先生在這里主持建設了這座當年全國有名的紡織廠,她則協助規劃和設計了本市大部分的園林和綠化景觀。因為她的專業優勢,所以這座廠子里的所有綠化和廠房設計都是她親自參與規劃的,我們為它們耗費的心血,現在的人已經很難感受的到了。這里的每一棵樹,每一顆草籽,也都是我們親自栽種下的?!?/br> 老先生嘴角噙著溫暖的笑意。 “正如你剛才所說,她考慮到了整座廠房的光線、通風,在能力所及范圍內選擇了最貴重的、最適宜本地氣候和水土的植物,無論是樹種搭配還是功能性,都既滿足了生物學的特性,又考慮到了綠化景觀的效果?!?/br> “你剛剛摸的那棵榕樹,大概是在六零年時,我們打聽到有一處山頭要采石,想要要砍掉它,廠子里特地派專人用運貨的卡車將它一路從山里運回來、再重新栽種成活,你看它現在這么大,其實當年就已經很大了?!?/br> 聽著聽著,這位老先生的話,讓江山幾人心中某一個角落驀地柔軟了起來。 他們并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對于大建設、對于這些開闊的廠房,很難引起什么共鳴。 如今這些廠房里已經沒有了工人,空空蕩蕩的廠子猶如喧鬧過后只剩寂寥的廢墟,唯有這些植物還依舊這般繁盛,充滿了讓人為之欣喜的生命力。 “當年無論誰進了我們的廠子,都會為這些景觀贊嘆,這也是我們廠里除了創造出的效益以外,最值得驕傲的地方??珊髞頃r代漸漸變了,人也變了,有些人來過,走過。有些人死了,有些人恨不得早些死……” 他的臉龐在樹冠投映下的光影里變幻不定。 “……再后來,領導換了,同事換了,時代也變了,這些東西都不再被人看重。這里什么都沒有了,就剩下這些樹,這些花,這些房子?!?/br> 那些冬暖夏涼、爬滿爬山虎.可以讓孩子們在空場上自由打鬧嬉戲的宿舍,再也不是眾人眼中曾經羨慕的對象,哪怕它們堅固的可以再用一百年; 這些需要細心照顧的樹木,也成了讓廠里領導頭疼的麻煩,哪怕它們還堅守著它們當年被人類在種下時賦予的期望; 而那些曾滿足于人與人之間美好氛圍的人們,也轉而開始追求那些鋼鐵森林和淡漠冰冷的所謂“隱私感”。 只有被遺忘的他們,還恒久眷戀和無限回味著,心中最初的那一片風景。 “我已經很多年,沒見過能從這些樹里看到她良苦用心的人了。如果她還活著,應該會很高興能結交你這個小友……” 老先生微微側過頭,仔細看著面前這個女人,像是要替廠長夫人將她的容貌記在心里。 “我聽別人說,有開發公司想要和廠子一起開發這里,你們來是為了這個嗎?” 第73章 大夢之城 在老先生的邀請下,張微他們跟隨他到了廠房的后方, 那個傳說中“開滿爬山虎”的宿舍區。 廠區的道路并不曲折, 在兩排漂亮的紅楓樹指引下,他們很快就看到了所謂“宿舍區”的外墻。 讓人驚訝的是, 外墻上原本是門的地方被人用水泥封上了,所有能進去的入口都一樣。只有一片稍微低矮的院墻下豎著梯子,可以借助翻墻進入院內。 “這里還住著人?” 之前曾在崔皓那里接收資料的江山吃了一驚。 “不是說所有人都搬走了嗎?” “如果我們都搬走了,廠里那么多植物怎么可能還活的好好的?” 老先生毫無局促感地爬上那個梯子, 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了,他熱情地招呼他們翻過去。 “他們斷了我們的水和電, 想把我們趕出去??晌覀兊募以谶@里,我們在這里過了一輩子,就算走了,又能去哪兒呢?” 趙軍看著老先生顫巍巍的爬著那架木梯, 眉頭皺得死緊,他實在擔心這位老先生的安危, 用手緊緊按著梯子。 江山也緊跟在他的身后,思忖著萬一他要踩空了, 自己還能扶一下。 好在老先生走的雖慢,走的卻還穩。張微以前是cao盤手,工地里沒有梯子的樓層都爬過, 更別說還有個木梯了, 動作極其利落的翻了過去。 翻過那段低矮的院墻, 整整一橫排漂亮的紅磚樓就這么撞入眾人的視野之中, 這些樓都不高,最多不過四層,樓前是一大片修剪漂亮的草坪,草坪里種著一棵高大的銀杏樹,樹下灑滿金黃的落葉。 樓旁還種著不少低矮的樹,這些樹大多是果樹,有幾棵樹上還系著秋千,一片爬滿藤蔓的人造長廊下停著幾部小朋友的三輪自行車和木馬等玩具,可惜這些東西也像是很久沒人用過了,自行車銹蝕的不成樣子,木馬上也積著厚厚的灰。 張微和陸春來都是有孩子的,見到這幾幢小樓和樓前寬闊的空場就十分欣賞。 見他們的目光的從那些積灰的玩具上掃過時,老先生低沉著聲音說:“孩子們小的時候還是很喜歡這里的,他們那時候來的很勤。有時候在院子里蕩一蕩秋千,或者什么都不干,只撿那些果子葉子,就能撿一天??伤麄兇罅?,就嫌這里破敗了……” 人和植物不同,人的傳承更多的需要是“參與感”,當孩子們不再需要老先生時,老先生的失落顯而易見。 不過,老先生是個很講究風度的人,那失落只是一瞬,他就將其隱藏了起來,轉而向他們介紹這幾棟樓。 “這些小樓一共是四棟,每棟有十二戶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