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0
書迷正在閱讀:皇甫六、影帝的聲音、他死后自戀了、飼主,請喂食、穿越之晨旭、愛的體溫、勾過手的約定、穿越之采花賊、大神總是在懟我[電競]、男主臉上有彈幕[快穿]
挑,分揀的時候把血管毛單獨挑出來也就是費點事而已。 知道守仁其實在經營這方面遠沒有淑珍腦袋活絡、點子多,但身為劉家村生產大隊的一把手,老楊于情于理也不會越過他去白白給人質疑甚至挑撥的機會。 而正如他所想的一般,接過他寫的滿滿登登一張紙的想法后,守仁直接起身穿大棉襖,爺倆簡直桿兒地就奔著淑珍家去了。 無他,縱是知道這想法不錯,但不跟小妹和妹夫交換下意見,他這心里也是不落底兒??! 正跟連山倆教龍鳳胎說話的淑珍見這爺倆聯袂而來很是一愣:“老楊叔你這可是稀客,不是忙在羽絨制品廠生產上各種廢寢忘食么,怎么今兒這么有空?” 老楊笑著接過二嬸子倒的熱茶水,邊喝邊答著:“空倒是也沒多空,這不是想了幾個新點子,琢磨著跟大侄女你討論討論么!老楊叔打過來之后就頭一把得了重用,大侄女你千萬幫幫忙,別叫老楊叔掉了鏈子去?!?/br> 接過了他那寫了滿滿當當一篇子對于鴨、鵝毛的利用辦法的紙。 細細看過之后,淑珍不禁喟嘆:jian商就是jian商??! 比起她這半吊子的門外漢,老楊實在是高明了太多太多。 畢竟有著前世的記憶在,她所謂的聰明不過是拾人牙慧。多數生搬硬套,唯一原創的種子優化與研究還是靠著異能的加持。 而人家老楊這,絕對完完全全的就是人自身的超前眼光了。 想法周到得體的,簡直就讓淑珍不說個服字兒都不行。 因為她從一開始打算走的就是精品路線,什么直接把片子毛塞進去、或者是粉碎了桿子毛冒充絨毛之類自降逼格的事情她壓根兒想都沒想過。 作出最優質的羽絨被、羽絨服,她們這小小的羽絨制品廠就能作出大文章來。 再把翎毛制作成羽毛扇,剩下的直接漚肥,就是她所能想到的全部方法了。 而老楊這張紙一出,簡直就再也沒有一根無用羽毛的節奏,利用率絕對百分百。除了現階段根本沒有辦法發展,也不敢發展的鵝毛工藝品之外,他這簡直囊括了淑珍知道的一切關于羽毛處理辦法。 最厲害人家還把咋個鼓動附近村屯社員、生產隊大力養鴨、鵝,再預定對方的鴨、鵝毛兒的方面都給寫出來了。那為了調動社員們的養殖熱情,愣要想法子提升鴨、鵝蛋和rou的銷量、提高收購價格之類的想法兒更是叫淑珍眼前一亮。 “老楊叔的想法很好,很全面。我想除了個服字之外,是找不出旁的字兒來形容我此刻的心情了?!笔缯湫σ庥匕咽种械募垙堉赜诌€給他:“找您當這個羽絨制品廠的副廠長,絕對是大哥和咱們劉家村最最正確的選擇。換了任何一個人,也沒有辦法比您做得更好?!?/br> 被自己心中深深感恩的人如斯夸獎,老楊的心頭翻涌著無盡的激動、喜悅。 淚,不期然地就模糊了眼眶。 伸手抹掉了眼角guntang的淚珠,老楊聽到自己說:“再有想法,再有才,那也得多虧了大侄女你和連山、守仁肯給、敢給咱們這些人個施展的平臺。不然的話,老楊叔就是范蠡再世那也無濟于事對不對?你放心,劉家村就是我的第二故鄉,你們就是我比血脈還要親近的親人。 但凡你們敢用,肯用我老楊,我就必然不會辜負你們的信任與重托。 等著吧,劉家村羽絨制品廠這個屯名兒,早晚有一天會走出屬于自己的國際范兒來! 土咋了,屯咋了,到了稻香村在面點方面的程度,咱這隨意起起的土名兒那也能成返璞歸真的表率!” 老楊叔,你心真大! 不約而同地,淑珍、連山和劉守仁心里都閃過如斯想法。 只是滿滿激動中的老楊沒有注意到這仨的表情,不然的話,他肯定特語重心長地告訴他們:夢想什么的,首先你得敢想!如果連個藍圖都沒有,還談什么實現? 有了劉守仁和淑珍、連山的支持,老楊回頭就開始了鵝毛枕頭、鵝毛凳墊兒的試制作。 因為**比較大的關系,也沒用里外雙層的涂尼面料。而是把做羽絨被剩下的散碎涂尼面料拼接起來做內膽,外面或者素雅、或者花俏的柔軟布料做了外皮。成品看上去十分亮眼,手感輕柔質量好。 用其中一個參與試坐、試枕的某小媳婦的話說就是:“艾瑪,這也忒好了!枕著暄騰騰,軟乎乎的,半點兒不扎不硌,瞅著還特別的上檔次。那屁股墊子更是軟和、暄騰還暖和,就好像屁股底下坐了一團云似的?!?/br> 老楊覺得連人工都算上也就是一塊多錢的家伙六塊錢一個,還是十分合理的。 你看這頭一批采購的人員還滿滿不情不愿,第二批過來的時候可不就上趕著給他遞煙,叫他楊廠長,跟他商量著加大產量的事兒了么? 對此,淑珍也是萬分服氣。 難怪人家老楊叔說資金上不用村里的半分幫忙,只要許他放開手腳。過年一開春兒,劉家村羽絨制品廠就能鳥槍換炮,擁有屬于自己的廠房、倉庫。洗曬、挑揀、分類羽毛啥的,也不用工人們帶回到自家解決去。只要磚木、人員的全體到位,明年的這個時候,大家伙兒就能穩穩當當坐在包括了羽絨被生產車間、羽絨服生產車間、羽毛枕頭、凳墊等等一系列生產車間的明亮廠房里上班。 劉家村羽絨制品廠就好比那開了花的芝麻,且節節高著呢! 207.初提蓋房 就這樣學校里交給武叔叔,羽絨制品這邊就由老楊全權負責。村里的大事小情兒有大哥頂著,淑珍只要跟連山兩個全心搞她們的良種優化與培育就好。 經過七二、七三、七四這三年的推廣,她們夫妻提出的套種理念已經火遍了全國。 那七百八十多畝的稻田產量也是一年高過一年,七三年的秋收時竟然超過了畝產千斤大關。在沒有雜交水稻理念的當下,這產量絕對有夠驚人。而且不同于別處的虛高浮夸,他們這是實實在在拉到省里當作種子的。數量都恨不得精確到兩,絕對沒有弄虛作假可能。 光是靠著這稻種,淑珍和連山夫妻倆就一次又一次地登上了國家級的新聞版面。 雖然仍在劉家村沒挪動地方,但兩口子的待遇卻也是漲了又漲。 淑珍和連山的工資都超過了百元,比一般的市廳級干部待遇還要高些,每月還有定量的各類供應。在普通工人一個月二三十塊的當下,這兩口子養活著四個孩子還能每月存個百元左右,小日子過得也是眾人稱羨。 是的,四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