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5
,只想好好護著一家人而已!這件事稍有不慎,只怕會把我家人牽扯其中,這是我絕對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把師兄你還是換個人吧,你身邊人才濟濟,找一個比我算學好的應該不是難事?!?/br> 說完這話,王玥為了表示自己的態度堅決,直接轉身離開,沒有給白原留下任何幻想的空間,白原這會才明白,王玥說的是真的,只是以他平日接觸到的思想,怎么也想不到世上竟有人為了所謂的家人可以放棄唾手可得的名利。 白原看著王玥走出包間,突然想起他來的時侯那位對他的計劃嗤之以鼻,直接說他絕對不會成功的,想起兩人的交情,白原突然有些明白為何那位說的那么肯定。 同時他也明白了為何這王玥能在那位身邊留了這么久。 這下子他對王玥的興趣更高了。 只是這王玥是他計劃當中關鍵的一環,必不可少,必須要說服他。 而且哪里像王玥說的那么簡單,他要真的能在身邊找到一個算學超過王玥的,又何必在這里多費口舌,非要把到手的好處分給外人呢? 這時候,在酒樓里面高談闊論的考生們已經發現了王玥的蹤跡,紛紛涌上前來與他道喜,年紀小,才華出眾,看樣子又是個會做人的,這樣優質的人脈,有誰不想結交呢? 更何況這王玥若真是開堂講課,哪怕是收取些費用,這泰半考生都要欠他的人情,若是能通過他結交更多的人,那可真是個大好的機會。 白原眼見著怎么也輪不到他與王玥說話了,知道今天是沒機會了,因此略想了想,便跟他帶過來的兩個人打了個眼色,便走了。 這里到底不是說話的好地方,下次直接到他家里拜訪,做起事來也沒有顧忌,應該能更好說服他,大不了請那位幫他說說好話就是了,總之是后會有期! 第103章 出事 事實上別看這一回題目這么難,而且保守派還打算以此為契機攻訐夏子舟,借機打壓改革派,但實際上算學在這次科舉場上所占的比重陡然升高還真沒有對考試結果有什么影響。 這個道理很簡單,現在的科舉考試已經實行評分制,就跟王玥的現代考試一樣,都是按照分數排比而不再分為上中下三等。 鄉試一共三場考試,每場考試一百分,而在第三場考試中,除去定例的八股文,以及說起來有些不太公平但好歹占分數比較低的公文書寫,算學的題目占了七十分。 而除了像王玥這般在算學上非常有優勢的考生之外,諸多考生在上學生的水平都是差不多的,這七十分的題目,他們的平均分是十五分。 也就是說,他們基本上都能答出最前面的那幾道基礎題,至于后面的難則難矣,但是大家都不會,也就無所謂了。 既然除了極個別考生之外,大家都只能拿到15分左右,那么算學難不難,對他們根本沒什么影響。 至于哪些連這最基本的15分都拿不到的,在朝廷幾次三番提出注重算學的思想后竟然連九章算術這種算學中少有的著作都沒有翻看的,可見實在是個不用功的,即便是被淘汰也是應該的。 當然,這就是按常理來說,總有不合常理的事情發生。 總有那么些心態不好的考生,在考場上發現竟有那么多他們根本無從下手的算學題,別說答題了,看到這些題目,他們一點思緒都沒有。 遇到這種問題,他們并不去想其他人可能也不會這些題目,而只是覺得自己完了,考試也完了。 三天的考試時間,他們基本都在胡思亂想中度過,他們的精神受到了重大打擊,以至于心態崩潰,原本應該在他們能力范圍以內的八股文也寫的滿篇胡言亂語,邏輯不通,以至于得了個低分。 出了考場之后,不知道有多少人慶幸這算術題是出在最后一場考試當中,要不然,前兩場也是要一敗涂地。 而當他們心態崩潰的時候,別說平常信手拈來的八股文寫的亂七八糟,就連可以輕易奪取的算術基礎分,怕是也得不了多少,至于公文書寫,只怕也難。 如此一來,這場考試心態好的,最起碼還能拿個三四十分,而心態差的恐怕只有一二十分,甚至還有個位數的。 參加鄉試的考生有上千名,然而錄取的人數只有一百人,雖然朝廷有規定,除了正榜之外,還可設置副榜,正榜每錄取五人,副榜可錄取一人。 而上了正榜的可以參加明年春天的會試,而副榜上的人則可以進入國子監學習。 不過即便朝廷有這樣寬松的政策,但滿打滿算能夠榜上有名的也不過是一百二十人,與那多達上千之數相比可謂是十里挑一了,比起現代的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也不遑多讓。 而在高考中差一分,可能就是一本線跟二本線的區別,重點大學和普通大學的區別,而在鄉試當中,一分也有可能是榜上有名跟名落孫山的區別。 那些原本很有希望榜上有名的考生等到結果出來之后發現自己名落孫山,而平常跟自己平常水平差不多的卻能夠考中,這讓他們如何不氣憤? 他們原本就心態不好,遇到這種問題,更是把責任都推脫到考題上面,只覺得是因為這次的考題出的太難,所以他們才一敗涂地。 一聽說有人串聯,想要聯合考生抗議□□,以此來逼迫朝廷,修改考題,重新考試,這些人怒火沖頭,竟然不顧后果,直接上了賊船。 而另外則有一些考生對自己的水平心知肚明,知道自己這輩子天賦有限,差不多是無望鄉試通過。 然而鄉試對于讀書人來說,卻是一道分水嶺,從來都只聽過窮秀才,卻沒聽說過舉人有窮的,便可知這功名隔了一級,相差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不說成為舉人之后,名下可有百畝的免稅田,無論是剩下的田地還是別人,舉家來投,都是一大筆收入。 而且每年的縣試、府試、院試和鄉試,凡是參加的考生都要有舉人作為保員,這又是一大筆收入。 只當這兩樣就足夠這一家人吃穿不愁了。 而最大的不同便是舉人可以做官。 當然按理來說,秀才其實也可以入官場,卻只是不入流的小吏,若是經營得好,找個油水豐厚的職位,也能發一大筆財,不過,在社會地位上,相較而言確實相差太多。 而舉人入官場,若是舍得花銀兩,又有人脈關系相托,說不定運氣好,還能撈個縣令當當,再要不然六七品的官職也是大有希望的,比起不入流的小官來又是大大的不同。 秀才頂多是平民百姓尊重些,官府或可另眼相看一些,卻也不會與平民百姓差的太多。 而舉人又不一樣,先不說舉人見官可以不跪,而舉人如果犯了事,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