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2
全排查。但如果連錦不想要相認,那也沒人能夠逼迫他。在連錦還沒想好要如何回答周言朗的時候,周言朗就有些著急了,因為看連錦的神色周言朗就知道有戲,但連錦那糾結的神情,周言朗也知道連錦在猶豫,所以就心焦之下就繼續追問連錦:“你脖子上掛著的是玉佩嗎?是一塊雕琢錦鯉和荷花的暖玉嗎?”之前周言朗那番話還可以用認錯人推托,但這次的話卻堵死了連錦想要逃避的退路,在毫不知情下,周言朗會這樣巧合地猜到他掛著的玉佩的紋飾嗎?☆、相認(上)連錦隔著襯衣用手覆蓋著玉佩,神色莫名。既然有人找上門來了,那是不是證明當年拋棄他的事是另有隱情呢?或許他應該給個機會自己,也給個機會面前這個人,將這件事搞清楚。最糟糕的事實就是他真的是被拋棄的,但也已經屬于過去的事,對于現在的他不過是一個給過去的自己一個答案。現在的他已經擁有了方尚云,方尚云就是他的鎧甲,他并不需要太過擔心,會因為這個答案而失去什么。連錦將遮蓋在衣服下的玉佩提了出來,在明亮的水晶燈的照射下這塊玉佩的紋理十分的清晰。宛如隨風搖曳的荷花下是有一條探出頭來的錦鯉,淡粉的荷花,紅白相間的錦鯉,玉雕師靈巧地運用玉佩的天然成色,別具匠心巧妙的設計將這塊玉佩變成了一塊小畫板,畫上的荷花和錦鯉都相得益彰,栩栩如生。周言朗看見這塊玉佩,情緒有些激動,這塊玉佩是當時周錦年百日宴時周老爺子送的,他也只在照片上見過這塊玉佩就掛在了周錦年的脖子上,這塊玉佩就叫錦年寓意豐收順遂,是從先輩手上流傳下來的。他們周家一開始并不是像現在這樣大多選擇從軍這條路的,在周老爺子之前周家是上京市有名望的書香世家,先輩的人都喜歡風雅之物,所以積聚下不少像玉佩、字畫等東西。到了周老爺子這一輩國內就發生了戰爭,當時周老爺子沒有聽從父輩的話出國避難,而是留了下來選擇抗戰。一個文弱的書生在戰爭中慢慢磨礪成為鐵血錚錚的漢子,運用以前專研古書上的戰術,周老爺子打了一場又一場的勝仗,這軍階也是越升越高。以周老爺子的軍功其實周家不可能在上京只有現在這樣的地位,但偏偏當時的周老爺子喜歡上了來自腐國增援的救助護士,也就是現在的周老夫人。周老爺子身邊的人都勸他不要娶外國人會影響前途,但周家人身上除了有顏控的毛病還是情種,喜歡上了一個人就一輩子都栽在這一個人的身上。就像周四叔也是在妻子死后,一直也沒有續弦。在戰爭結束后,因為政治敏感的問題,娶了外國媳婦的周老爺子被放逐到了權利的邊緣,過的日子是不好也不壞。在旁人的眼里周老爺子是真真的蠢,為了一個媳婦丟了當將軍的機會。但夫妻兩人卻不理會旁人的反對聲音,毅然決然地不離不棄地過著自己認定的幸福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周老爺子和周老夫人在上京這里生根落地,在抗戰十周年的紀念活動中,重新嘉許過去戰爭貢獻杰出的人時,周老爺子的事又被提了出來。時間也洗涮了周老夫人身份的敏感性,周老爺子也才重新得到重用。但因為這十年的蹉跎,使得周老爺子落后于當年一起打仗的兄弟。雖然身份上有所不及,但這十年的冷遇讓國家更加認真對待這位老人,周老爺子雖然和那些現在軍界中數一數二的人身份有些差距,但當年一起抗戰積下的兄弟情義,讓那些上位的人對周家也十分優厚。所以因為周老爺子現在軍界中的地位和人脈,在上京倒沒有人敢招惹。或許是周老爺子激發了周家人身上的血性,后來除了最小的四叔其他的幾個兄弟都選擇了從軍,而現在的小輩只要不是女孩在父親的影響大多同樣選擇了從軍。因為周家曾經是世代書香出身,所以畫風清奇的四叔并沒有因為不從軍而受到排擠,相反因為周老爺子也是一個舞文弄墨的人,所以對于這個和自己愛好一樣的兒子也十分有好感。雖然周家在風采、書法上的傳承并沒有消失,但是以前收集下來的寶玉、字畫大多在戰爭中損毀了,現在保存在周老爺子手中的就去只有那么些了。為了不偏心,周老爺子對周家每個出生的孩子都會在其百日宴上贈予一塊玉佩,無論男女。當然他身上也有,這是周家的孩子到了會走路的時候,父母就會將這塊周老爺子贈送的玉佩為孩子帶上。在周老爺子第一次見到周錦年的時候,就十分喜歡這個和自己的妻子同樣有著一雙藍眼睛的孫子,所以早就打算將自己一直都很喜歡的錦年玉佩贈送給周錦年,當然周錦年的名字也是因這塊玉佩而來的。為了追查周錦年的行蹤,他們用盡了一切的辦法,其中一個就是通過調查這塊玉佩。這塊玉佩是出自古代玉雕大師親手雕琢出來的,無論是這塊玉佩本身就是罕見的暖玉,還是其紋理出自現在已經失傳的技術,都讓這塊玉佩變得獨一無二。所以他們一直都在留意玉石市場上有沒有這塊玉佩的出現,但這些年來都毫無收獲。現在這塊只存在于照片上的玉佩就出現在了周言朗的面前,又怎么會不讓他激動呢。如果這塊玉佩是拿在其他的手上,他或許還要調查這人的身份來源,但現在這塊玉佩就帶在與四叔如此相像的人身上,他有□□成的信心連錦就是他們一直在找的周錦年。在周言朗猜測他玉佩上的紋飾時,連錦就知道他的身份周言朗一定了解,所以現在周言朗露出確信的神色,連錦也只是有一種果然如此的想法。而在一旁的馮啟賢在看到周言朗眼中的驚喜時,當然猜到了連錦就是當年被他連累的那個孩子。他應該慶幸找到周錦年的不是嗎?看著擁有出席馮家宴會的身份,臉色健康,眼神柔和,連錦現在應該很幸福吧。并沒有當年被他的拖累而變得不幸,他的愧疚應該能因此而較少吧。但為什么他沒有一點開心的感覺,懊惱,后悔的情緒充斥著馮啟賢的內心。如果他能更早找到連錦,能更早認識連錦,甚至當年連錦沒有被誤捉,現在站在連錦身邊的就是他,而不是方尚云了。馮啟賢的想法是怎樣,另外三人都沒有興趣知道,周言朗現在已經能夠大概確認連錦就是當年失蹤的周錦年了,所以一心就想著快點帶連錦去見四叔。現在距離宴會結束還有很長的時間,但周言朗卻有些等不及了,上前就要拉著連錦的手臂,想將連錦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