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40
人相顧而視,一時間都有些呆住了,倒是服人先回神過來,靜默片刻,道:“阿瑜……國俌,時間還早,你陪我去太廟逛逛?!?/br>夏瑜沉默了一會兒,道:“好?!?/br>燕國遷國之時,列代國君的牌位也從薊都太廟里搬了出來跟著一起走了,到了無終城,太廟也自然就在燕宮,按照左祖右社的禮儀所定,在燕宮偏左的位置的一處殿堂里。無終城內的燕宮很是狹小,服人與夏瑜沒走幾步就到了太廟,兩人緩慢踱步進了廟中,服人的眼光掃過燕國歷代國君的靈位,行拜禮,過后,起身,緩緩在太廟中踱步,良久,背對著夏瑜,道:“阿瑜,我們以后做君臣吧?!?/br>夏瑜看著服人的背影,又透過服人的背影掃視燕國歷代祖宗的牌位,沒說話。服人始終背對著夏瑜,沒有轉身,僵硬的幾乎沒有起伏的聲音,道:“阿瑜,你從來不欠我什么,是我欠你的,我違背了我當初的誓言,違背了昔日我們的約法三章?!?/br>夏瑜此時神色平淡,淡淡道:“算不上,若我不許,君上亦不能行?!?/br>服人背影抽動,似是笑了,笑聲中有別樣苦澀,道:“阿瑜,你不用再愧疚了,你不欠我什么,本就無需對我懷愧,以后,我們,作君臣吧?!?/br>最后幾個字,服人幾乎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從口中慢慢吐出來,像石頭一樣堅硬,緩緩的砸在地上。夏瑜微微閉了眼,良久,平復了心中微微起伏的情緒,道:“好?!?/br>服人站在那里沒動,夏瑜睜開眼,看著服人的背影,微微行了一禮,道:“小朝會上我有要事啟奏,就是前幾天和君上商議的那些法令,我還要回去準備下?!?/br>服人負手而立,道:“我再呆一會兒,一會兒我們朝會上再匯合詳談?!?/br>夏瑜道了聲“諾”,轉身離去,此時秋衣漸消,天氣漸寒,從太廟出來,一陣風起,竟是有幾分寒冷了,夏瑜攏了攏衣襟,裹緊了幾分背后的披風,從太廟的高階之上緩緩而下。自己對服人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夏瑜緩行而下時,心里捫心自問著。其實這樣更好,這樣也好,很是簡單方便,只是心里那幾分酸澀又是怎么回事?服人說自己無需愧疚,是啊,最初的時候是愧疚,后來慢慢的相處久了,也是有了幾分喜歡的,但也就只是喜歡吧,因為從來沒覺得那幾分溫暖那幾分淡淡的喜歡重要過胸中萬千報復,許久就是因為那只是淡淡的喜歡而已。喜歡而已,不是愛,從來不是。太廟內,服人負手而立,始終沒有回頭,仰首看著燕國歷代國君的靈位,目中眼淚涌出,毫無表情的臉上,淚流滿面,然而再多的眼淚也是有流干的時候,漸漸的,眼淚止住了,而那黝黑的不見喜怒的臉上神色漸漸變得堅硬變得寒冷變得更加沒有半分情緒。微微閉了眼,服人腦中開始回憶前幾日夏瑜和他討論的添丁不加賦以養息人口的法令,思索著小朝會上要商談的細目。燕國國君姬姓服人,繼位第五載時,經歷內廷外廷政爭之后,終是將心里的最有那一片柔軟割舍掉了,也終是學會從將之殺伐,進而到君之決斷。所謂將之殺伐,乃果決,所謂君之決斷,乃無心。服人背對著太廟殿門,看著列朝列代燕國國君靈位,嘴角扯出一個冷笑,心道:我最愛的終是這燕國祖宗邦國社稷。夏瑜從太廟殿門而出,緩階而下,在這個時候,也前所未有的明了——自己要的終是一展胸中萬千抱負。曾經同榻相擁、共枕而眠,幾乎是世界上最親密的兩個人,此時背對著背,漸行而馳。☆、第201章十年后,燕國,無終城,燕國宮室內。國俌正室,一班朝臣吏員正侍立其中,以爵位高低排位,向燕國國俌夏瑜匯報今日國府賬務、稅收、工農、司法案例等等,這邊匯報,那邊國俌夏瑜便隨手批示,將近日要務紛紛而下,有司各自領命,依令執行。及至朝臣吏員差不多匯報完畢,夏瑜也快吩咐妥當時,卻是有一個寺人匆匆跑進來,在殿外徘徊,服侍在內的菏澤見狀,信步而出,那寺人在菏澤耳邊低聲耳語幾句,菏澤眉毛不禁一挑,嘴角竟是扯出了一個略帶譏諷的笑容。菏澤轉身進殿,在夏瑜耳邊低聲耳語了幾句,夏瑜神色平常,倒是沒什么變化,依舊按部就班的將手中政事處理完畢。眼見朝臣吏員各自領命而下,夏瑜起身,親手收拾了下案幾上已經改為紙質材料的國府賬冊及各司奏章,問菏澤道:“方才入春,天氣還有些冷,我前幾日吩咐你們備下的小羊絨的襯衣,還有貂皮的小披風,都背下了嗎?仆從呢,準備停當了嗎?”菏澤倒是沒有插手幫夏瑜收拾奏章,不是因為他不識尊卑禮儀,而是因為那些奏章賬冊凌亂,夏瑜向來不許別人亂動,只有他自己收拾分類過后才能再快速的查找到需要的東西,菏澤在一旁一邊恭敬的等候著,一邊輕聲道:“都背下了,我還吩咐宮中織造趕制了不少上等燕絲裁作的襁褓內衣,至于服侍的仆從,也都是預備下許久了?!?/br>夏瑜此時也將案幾上的東西收拾完了,聽得菏澤的話點頭,道:“吩咐楊之孫帶公眾護衛隨行?!?/br>一邊這樣吩咐,一邊揉著因為批示奏章、案卷、賬冊而有些酸麻的手腕,夏瑜信步出了國俌正室大殿,上了馬車,朝著燕宮一處偏室而去。楊之孫自從遷國以后,就一直擔任宮中護衛統領。因為昔日在孫由手中的變故,楊之孫說話一直不流利,甚至于一緊張就口吃說不出話來,這等情形,使得楊之孫雖然小有兵才,卻是不太適合獨當一面為領軍將領的。楊之孫本就是夏瑜心腹舊屬,很的信任,加之夏瑜對他又有幾分懷愧,就被調來擔任宮中護衛統領了。現今除了國君寢殿的武衛軍,整個燕宮的侍衛護從都歸楊之孫調遣。菏澤聽了夏瑜的吩咐,道了聲“諾”,便去傳喚楊之孫,及至楊之孫帶著護衛急急跟隨在側,菏澤也小跑著在車架之側,一起朝著燕宮中那側殿而去。此時無終城里的燕國宮室已經比以往初時大了很多,雖然服人有令不準修繕擴充宮殿,但一則宮中人口漸多,原來的宮室實在不夠居住了,二則現在的燕國府庫不比遷國之初的困窘,所以這么多年來,雖然沒有大規模修繕擴張,但燕國宮室已經是擴張再擴張,修建了很多新的宮殿,眼前這處側殿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