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17
廣日漸順利?!?/br>秦弼一邊匯報國政,一邊忍不住吸著鼻子,嗅那“紅燒rou”的香氣,忍者肚里的饞蟲,道,“今年入我燕國的商人數量大幅增加,據商事的官員回報,這些商人所購買的大宗品相多是燕錦和我燕國的海鹽,有賴于國俌教導百工的煉鹽法和織造法,列國商人皆贊我國燕錦比吳越國絲綢還要華美細膩,我燕國的海鹽比齊國的海鹽、晉國的井鹽要細膩潔白,我燕國燕錦和海鹽在各國都供不應求。去歲我燕國與狄人有戰,緊隨國君親征山戎,國庫消耗巨大,有鑒于此態,臣下建議提升提升燕錦和海鹽的價格,充實國庫?!?/br>夏瑜的案幾上擺放著一堆堆的臣下上奏的竹簡,夏瑜一邊在批示竹簡上的東西,一邊聽著朝臣的匯奏,聽到秦弼關于燕錦與海燕的提價的建議,道:“燕錦升價,海鹽降價?!?/br>秦弼不解,問道:“鹽巴一直都是列國官賣之物,我燕國海鹽又十分緊俏,為何不升價反而減價?夏瑜放下手里的竹簡,又拿起另一卷奏報竹簡,一邊批示一邊道:“我們不降鹽價,列國商人會去和齊國買?!?/br>一句話秦弼就明白了,昔日管仲將鹽列為官賣之物,控制食鹽買賣,險些將列國國庫掏空,只有晉國因為境內有幾塊大的井鹽池而不受其轄制,夏瑜苦心教導培養鹽工,開辟鹽場,花費很多精力心思,這一兩年來開始產出食鹽,此時不升價卻降價,就是想分化齊國對食鹽的控制權。秦弼又問道:“海鹽降價,那燕錦為何要升價?”夏瑜批示完畢,又換了一卷竹簡,道:“鹽巴是每個人每天都要吃的,而絲綢錦緞則是有錢人才能買得起的,有錢人最大特點是什么,無非虛榮炫耀,對于列國諸侯,公卿貴戚,巨富商賈來說,能有人所不能有的東西,才是尊貴的體現,燕錦越是貴,他們越是會趨之若鶩?!?/br>☆、第189章秦弼聽到此處,已經明了夏瑜的意思,道了聲:“諾?!北硎绢I命。已經升任司農兼長史的公子啟出列匯稟道:“啟稟國俌,去歲國府頒布法令,重劃國君直屬封地,改邑里為縣,設縣丞、縣尉、縣法官,如今各縣職屬已定,今歲國府法令,推廣稻米,并興農爵之制,納稻米大戶可以得爵,其他地方倒還好說,只是孤竹縣、令支兩縣,百姓頗有不從。聽到這話,司徒冶倒是笑了,看著孤竹存阿調笑道:“喲,太傅老家啊,您的鄉親可是挺不給你面子?!?/br>孤竹存阿有幾分尷尬,摸摸鼻子沒說話,孤竹存阿的家族祖上出身就是在孤竹,只是早已在薊都生活幾代了,司徒冶調侃孤竹存阿,其實也有幾分言之偏頗。要說這孤竹與令支,往上追的話都是山戎的分支,但是當年山戎以屠何人為首襲擊燕國,包圍了燕國的國都,險些滅亡燕國,還是當時的霸主齊桓公率軍救援才得以保全,齊桓公當時幫助燕國退敵,順手就把離得比較近的山戎的部族孤竹和令支給滅了,從此這兩個地方就成了燕國的國土。但雖說是并入了燕國,但畢竟這兩個地方還是有些山戎遺民的,風俗習氣與中原諸侯禮樂文明大是不同,雖然是被打怕了沒膽子造反,但因為這兩地苦寒燕國素來也沒花多少心思經營,就難免這兩處的百姓不生出些別樣心思,對有些燕國國府的法令并不是那么遵循,以往因為燕國國君對這兩處地方不是十分上心,也就罷了,但現在卻是不行了,因為現在國府主政的是夏瑜。孤竹、令支兩縣在灤河兩側,土地肥沃,只要改進耕種之法和耕種器具,不再用刀耕火種之法,這兩個地方就可以變為燕國的暫時的糧倉。說是暫時乃是因為夏瑜心中有更大謀劃,就是并吞整個東北,要知道作為后世的糧倉,東北地區多是平原,黑土肥沃,三江源水源豐沛,可謂得天獨厚,幾乎可說說這個北方唯一適合種植稻米的地區,而眾所周知,稻米的畝產要比小麥高上不少。當然,這個過程不易,別說現在盤踞在此的東胡與山戎,就是那濃密的原始森林山川就夠這個生產力極為低下時代的人喝一壺的了,不過這些在手握龐大資料庫在這個時代可謂變態存在的夏瑜眼里,卻不是什么問題。在燕國遷國之后的第一年,整理國政,安頓百姓,忙過這些種種后,第二年夏瑜便開始劃分改革國君直屬封地,劃邑為縣,并且任命自己的心腹,同時成立工農學宮,任命齊椽為學宮令,培養百工,有修習農桑的、織造的、制鹽的、筑造的、鑄兵的等等,然后著新任命的縣丞推廣。這些縣丞初初被任命,自然急于表現,加之夏瑜所授的種種又確實能使百姓受惠,自然推廣迅速。夏瑜初入燕國時,曾經派遣手下人潛入各國經商,這些人有許多在列國慢慢有小成,雖然只能說算是富足商戶算不得大商賈,但也算是一股勢力,這些人的家眷都握在夏瑜手中,不敢不從,夏瑜命令這些人向列國推廣燕國特產,如新研制出來的燕錦與海鹽便是其一。如此種種,使得府庫迅速漸漸充盈。同一時間,服人親自主持國府強軍練兵,改革兵制,興騎兵、步兵,消減戰車數量。夏瑜也頒布法令,強制百姓分家,鼓勵生育,生育人口多著有獎,不肯分家不育子嗣者重罰,以增加人口。如此種種,若非此時燕國國中大貴族幾乎不存,封君盡滅,幾乎是不可能的。沒了封君掣肘,國府底層士人官吏沒有封君依附,只能給國君“打工”,政令推行異常順暢。第三載,服人親自率軍掃滅侵擾燕國北部的殘余赤狄與北狄,劫掠戰戰馬人口無數。國府盡顯霹靂手段,上行下效,燕國一日千里,短短三載,便穩固了從遷國之后的動蕩的人心,國力恢復迅速。第四載,也就是現在,服人與夏瑜都下定決心開始推行軍農爵制,徹底改變整個燕國的獎勵機制,使得庶民可以得爵位封土,土。在外,服人興兵意欲攻滅早就被他打怕了的屠何,將這塊土地拿下來犒賞軍士,實踐軍功爵制度,讓燕國的庶民親眼見證一個事實——只要打勝仗,庶民也可以封土得爵。在內,夏瑜進一步推廣稻種,實施農爵制,百姓納糧超過官府規定標準,按量授爵位。這等大事,牽一發而動全身,關系燕國能否強盛起來,吞并東北,收復失地,夏瑜怎會容得孤竹、令支這兩個小地方鬧將起來壞了整個燕國的大計是以夏瑜一遍批示手中竹簡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