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3
了逐層分析。 這幾天葉慈的戲份殺青,看著網上的這些評論只覺心塞。就算心里明白這是那男人轉折前必經的疼痛期,還是忍不住跟著心煩意亂。 索性在回到B市后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地恢復了自己的“繡女”作息,每天朝九晚五跟上班一樣準時準點做起了繡活,李曉溪在這段時間和范宏伯一起從新梳理了店鋪的分類和定價。 范宏伯更是動用了自己的一切人脈在“念川”正式營業后進行了一波又一波的宣傳,投放廣告的目標很精準,成功地吸引了第一波“資訊前沿”消費者的關注。 網店里現在出售的商品不多,每件就算賣完也要看葉慈有沒有時間“補貨”,經常就是無用定制的小物件只有四至五件的庫存,對于無意中逛進店鋪的消費者而言,這庫存數量的確夠觸目驚心的。 “念川”不溫不火地做著自己的小買賣。范宏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直到有一天微博熱搜中出現了“念川”關鍵詞,葉慈的這家店在一次無心插柳留成蔭的交易后——火了。 第82章 “念川”正式上線營業的時候,庫存的幾件成衣都是葉慈在進劇組前兩個月和李曉溪沒日沒夜地趕制出來的,自古制衣就講究量體裁衣,葉慈第一批上的偏漢風設計的華服只有兩套,嫁衣也就只有一套,倒是類似挎包、書衣等小物件不多也有些存貨,這些東西制作快還不講究定制不定制的,所以當時葉慈就備了些存貨。 原本這些萌物也是單獨出售的,價格都是范宏伯根據目前市面上的同類產品比較后定價而成,本來這家店就走的是高端路線,再加上大多店鋪是采用機器制造或手推繡的半人半機方式,像“念川”這樣至少在刺繡范疇內完全脫離機器的純手工店鋪可以用鳳毛麟角來形容了。 范宏伯在宣傳上下功夫重點突出的只有兩點,一是純手工刺繡,二是純正古風設計。在他看到了葉慈給他的半成品后這兩點最直觀的印象讓他毫不猶豫地拿來當做宣傳要點。 “念川無川,思緒輕安”的兩句廣告語帶給人們直觀的臆想也很好地傳達了“念川”的設計概念??杉幢闶沁@樣,古風服飾本就圈子不大,大家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遠沒有其他領域來得那么迅速。而且“念川”的定價偏高,也無形中讓喜好古風萌物但經濟實力并不充足的學生黨們望而卻步了。 “資訊最前沿”又愿意嘗鮮的學生黨們缺少對應的購買能力,這讓范宏伯的廣告投放很大程度上沒有辦法短時間內轉換成相應的購買力。 葉慈回到B市過了幾天“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生活,打算去工作室里看看情況,李曉溪正在充當客服有一搭沒一搭地和客戶聊天,葉慈店里現有的成衣只打算當做“實物圖”不做出售的,漢服只能定制,沒有所謂的均碼、S 、M、L這些現代服飾的尺碼標準。本來葉慈和李曉溪計劃的也是有生意來了再根據具體要求趕制,這也是正常購買漢服的流程。 這幾天大多數找來詢問的買家都是針對刺繡萌物發問,而問到成衣詳細打聽了最快工期后也都沒了后續。而今天來的這位買家很執著,只問店內成品能不能賣,如果可以的話她加價也買。 買家很執著,賣家就懵逼了。李曉溪不確定到底賣不賣只好想范宏伯求助,葉慈趕到他們臨時租用的辦公室時正巧和范宏伯碰了個正面。 兩人聽完李曉溪的復述后都一時沒有說話。范宏伯半晌后開口,語氣中很堅定—— “我建議不賣,這樣價格任我們開、不論尺寸就要貨的很可能是同行。等摸清了你的底細,不過多久市面上就會出現大批的山寨貨?!?/br> 李曉溪聞言不由得詫異:“不是吧?我們這家店才開張多久?正式的訂單還沒接到就有仿貨了?” 范宏伯點點頭:“店鋪現在的訂單不多,主要原因是工期比其他同行都要長,而且定價偏高讓很多人不愿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闭J真分析完造成現狀的原因,他又繼續道—— “但是我們前期宣傳得很充足,就算沒能輻射到真正吸引的消費群體,同行的競爭者不可能毫無察覺。而且……”范宏伯微微停頓了一下,才看向葉慈,“我們的宣傳一看就知道是有專門的經理人在cao作,力度這么大就不可能是一般的小打小鬧,可能早就引來無數側目了?!?/br> 說到這個,其實范宏伯覺得是自己考慮不周,當時做宣傳時完全按照大公司的套路從網絡上下手,卻忽略了很多網絡店鋪是在前期直接省略了這一部而完全靠口碑慢慢擴大知名度的,畢竟創業者還是要有創業者的姿勢。 “念川”前陣子的宣傳可能在外界沒什么廣泛影響,但關注古風尤其是漢服這領域的人肯定都有所覺察。 葉慈靜靜聽完范宏伯的分析,想了想才轉頭看向李曉溪,輕聲詢問:“她要的是哪套衣服?” 葉慈現在正式掛出來展示的一共兩套漢服,一件是傳統曲裾,一件是交領襦裙。 “曲裾?!崩顣韵焖倩卮鸬?。 “她怎么說?只要現貨,無論尺寸合不合身?” “對?!?/br> 葉慈皺了皺眉:“有沒有說要別的什么?” 李曉溪翻看了一下聊天記錄,輕聲報出了幾個萌物的名稱。 葉慈聽完后低頭思索了一會兒,半晌后才緩緩抬頭:“我們賣?!?/br> “???” “你確定?” 李曉溪和范宏伯幾乎是同時開口。 葉慈微微頷首,平靜說道:“曲裾比襦裙更能考驗一個繡品的好壞,我之前粗粗看過市面上的一些所謂的曲裾,形制正確的如同大海撈針,很多都是八字袖入字底而不是曲裾形制。況且她選的其他幾款小物件,也都是在繡制時最費心做的幾樣?!?/br> 在場的另外兩個人聽得似懂非懂,葉慈只好進一步解釋:“這個人看她選的東西就知道是行家,據我了解真正對刺繡有了解或者愛好的人是不會制作仿品的,更何況……” 葉慈沖著范宏伯笑了笑:“山寨這種東西根本不用花高價買回去研究,你看我當初的紅毯禮服,沒幾天淘寶上不就全是高仿了么?” 范宏伯聞言先是赧然一笑,然后才不解地開口問道:“可她買回去一件不對尺碼的衣服做什么呢?” 既然是純顧客,那必然買回去是要穿的吧? 葉慈想了想,才笑著回答道:“我猜是收藏?!?/br> 漢服近幾年大火,但也造成了市面上產品良莠不齊的現象,很多打著古風服飾或者漢服的店鋪實際上買的都不能稱之為傳統意義上的真正漢服,影樓服和COS服一搜一大堆,剛入門的人很難從中辨別真偽。 隨著古風再次流行,也有了一批漢服收藏者,從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