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7
只可惜,人還沒等到御醫來就冷冰冰的了,那老御醫一見尸體雖面貌栩栩如生,美艷絕倫,卻瞪著一雙眼珠子死不瞑目,早已魂飛天外,如實上報永慶帝說:“甄氏受胎以來血虧氣弱,又受了驚嚇,兼一個成形的男胎生生一尸兩命?!?/br> 永慶帝聽畢,心痛得宛如刀絞劍戳,扶著龍椅久久說不出話來,直到無人在側時,方悲道:“難道真是命里注定,孤作孽太深命中無子,孤苦一生?否則怎么連著克死了兩位妻妾?!?/br> 永慶帝的性子便是“人死了萬般皆休”,與甄氏有夫妻情分,故也憶起了她生前的品貌高才,死的又不分明,便露意要恢復她的位份,甚而要追封為繼后。 此言一出,更惹惱了太后和輔國公一脈,太后先把皇帝招進慈寧宮痛斥了一頓,再叫廉王來勸,不過水瀾推有病,王府回說:“王爺偶感風寒,不宜出門,告假了?!庇谑蔷偷R下來。 后宮的事以甄氏殞命落幕,但前朝的事卻剛開始。自從那以訛傳訛的流言傳開,便是如煮如沸,在民間大肆蔓延開來,連京城中的權貴都聽聞了,各種形形□□的話說得叫人心慌:譬如上皇是皇帝害死的,皇后是甄妃害死的,甄妃現在又畏罪自縊,但矛盾指向的都是皇家的權威。 永慶帝自甄氏死了,想著她的舊情,雖不大在太后跟前作聲勢,還是請人連夜趕造了一副上好棺材,又讓一大班僧侶在靈寶宮內超度亡魂,自己也守了半日的靈。 靈寶宮里原本都是念經的悲音,外面一時吵鬧聲和腳步聲此起彼伏,永慶帝蹙眉正要斥責,忽然見太后進來了,身上衣飾都簡單,卻氣色不成氣色,一副嚇慌的模樣,不知是何道理。 作者有話要說: 更新時間有點長了,最近在忙三次元后續的事情,醫院,我爸的單位包括勞動仲裁幾邊跑。 這次回歸以后不會再等那么久更啦,沒有特別的事隔日更到完結,謝謝小天使! 第73章 第七十二回 話說永慶帝正在那里設壇為甄妃超度, 忽見太后由人攙扶走上來,急聲道:“皇帝,現在還有心思作這些?可知道外頭亂作一團, 乃是北靜王反了!” 這些宮女和僧侶聽見,一個個皆嚇得面如土色, 滿身發顫。連永慶帝都愣住了, 一時連話也說不出來,好半晌方回過氣來:“大膽水溶, 孤看他是活膩了!宮中侍衛尚且能抵擋一陣, 外頭的叛軍有多少人馬?” 問罷, 只見一個掌事太監一直聲的嚷進來說:“不、不好了!啟稟皇上、太后, 多多少少的叛軍涌進來和御前護衛在廝殺,血流得跟河一樣!” 那時外面宮殿里的人拉這個扯那個,正鬧得翻天覆地,又聽見一疊聲的尖叫和哭喊, 令永慶帝的心也跟著慌了起來,便對太后說:“此地兇險, 還請母后速速快走?!?/br> 太后一聽卻執意不從,即收淚道:“這是咱們娘兒倆的天下, 還能往何處去?母后自與你一道留在宮里, 等著看那逆賊伏誅?!?/br> 永慶帝恐太后安危,勸了幾句還是不肯便罷了,轉頭向掌事太監查問個分明,勉強安了安心神, 吩咐:“死守把護各門,若有可能盡快傳遞消息出去,以解宮內困厄!” 說著,親自透過窗戶向外張望,看見周圍都密密的圍著侍立聽候的差使,人人滿面淚痕,各各喪聲歪氣。不遠處各門上宮女太監亂糟糟的,都不知要怎樣的亂跑,四處的宮門全封鎖,妃嬪也都鎖在各屋中,那些無處可走的便放聲大哭起來。 永慶帝瞧在眼內,一回頭滿屋里的人俱哭個不住,著實酸心不已。這時,太后走到皇帝身邊,淌淚寬慰道:“皇帝,列祖列宗在上,一定會保佑咱們逢兇化吉。要不鬧出這個亂兒來,也不知道北靜王原一直包藏禍心,等這個坎兒過去了要好生料理,將那些不忠不孝的東西都給趕盡殺絕了!” 永慶帝見太后折騰了一宿勞乏,求著老人家歇歇養神:“還請母后寬懷,兒子真無地自容。只愿托列祖列宗的福,兒子兢兢業業的治理朝事,奉養母后頤養天年?!?/br> 一句話未說完,只見侍衛長慌慌張張的跑來,跪下磕頭回道:“兩道宮門都守不住了,外頭的叛軍實在太多,臣跪請陛下和太后移駕避禍!” 眾人等聽到這里,更加傷感,有宮娥越發抽抽搭搭的哭,顯得陰云慘淡。永慶帝是從來沒有經過這大風浪的,口里雖不言語,但是心里刀攪一般,心道:難道這次真的兇多吉少?萬沒有想到,最后竟敗在水溶這小兒手中。 正在著急聽候外信,隨時有撤走的準備,又見大明宮掌事氣噓噓的跑進來,臉帶歡欣的亂嚷:“大喜!廉王爺帶著羽林衛來了!” 這一聲叫喚,滿屋中不由振奮起來,外面有驚天動地的刀槍廝殺,永慶帝和太后二人驟聞喜訊皆難抑喜色,太后更念佛不絕道:“虧得上天有靈,到底還有廉王來相助?!?/br> 不知等了多久,外頭兩三處的動靜漸漸少了,靈寶宮的門“呼喇”一下洞開,有個人穿著鎧甲提著一把寶劍進來,那寶劍上還有血珠子順著滴落。永慶帝定睛細瞧,正是水瀾帶兵來勤王,聽他沉聲說道:“微臣來遲,讓陛下和太后受驚,罪該萬死?!?/br> 此時永慶帝魂魄方定,猶是發怔。還是太后忙讓人扶起廉王,含淚接口說:“廉王的話見外了,一家子的骨rou,哪有罪不罪的?這會子外頭怎么樣了?” 水瀾將如何得知的消息,如何火速帶兵趕來,在外與叛軍爭奪廝殺一一回明,又道:“宵小之徒不足為懼,如今臣代為下令封城,與水溶勾結的亂臣賊子多被斬殺。只是追擊水溶時,那廝狡猾得很,拿自己的侍妾擋了一刀,不過還是被臣砍下一條臂膀,想來逃不出京?!?/br> 太后等聽著心驚rou跳,惟有永慶帝猶不解恨一般,發狠的死啐了一口:“務必活捉水溶,孤要叫他生不如死!” 永慶十三年秋,忽有北靜王水溶反戈入京,以“清君側”為名冒大不韙,實圖廢斥當今,波及皇室,致有倉卒逼宮之。值此危難之際,幸得廉王火速派勤王之師,解大明宮之困厄,不至釀成災禍,當普天同慶也。 誰知,這里的永慶帝卻是躲過了風暴又遭了雨。因北靜王謀反逼宮,民間的各種謠言喧囂塵上,百官人人自危,路上好事的人在底下傳:“皇帝做了虧心事,夜不能寐?!被蛘哒f:“當天龍體空乏,恐怕活不過四十,不如讓賢?!?/br> 永慶帝聽聞后暴跳如雷,全當是北靜王造謠生事,一定要全力緝拿。這幾日,為的北靜王一事的余波,永慶帝又發落了一批官員,說到氣頭時咳嗽不住,面如紙灰,各位樞密院大臣對視一眼,散朝后一道去見了廉王水瀾,愁眉不展的問:“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