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8
!不,重點是自家男神會受傷,這必須不能!想到這里,沈時抬頭,聲音堅定:“你要親征我沒意見,但是有個條件,我要隨你一起去?!?/br>這次沉默的人便成了蕭明冽,他抬頭看著沈時,眸子烏黑。半晌,輕輕點了點頭。之后一夜無話。旦日沈時同蕭明冽一起去上早朝,果然又看到一場市井鬧劇。主戰派的又和主和派吵成一團。主戰派的意思是被這么打臉了咱們必須打回去,主和派則是哎,上次我們不同意你們非要打,弄成這么個結果不坑爹么?沈時看著面前亂糟糟的場景就替蕭明冽發愁,同時順手在心里為他們點了一排蠟。吵鬧的結果自然是被蕭明冽*。朝堂終于安靜下來,沈時本以為可以開始冷靜談論一下對于此次前線戰報的想法了,結果沒安靜幾分鐘,主和派就把話頭引導了他身上。沈時看著主和派為首的老頭向前幾步,表情嚴肅道:“陛下,依祖宗立法,國師向來不得上朝堂,如今國師這般行徑,實在是有違祖訓?!?/br>身后便又是一陣附議聲。沈時懶得理他,我又不是第一次上朝堂了,上次你怎么不拿祖宗禮法說事?再說了,我身為作者,都不知道還有國師不能上朝的規矩。簡直扯淡。沈時懶得搭理,坐于上方的蕭明冽更是如此,他原本就因為北方十城淪陷的事情心煩不已,如今聽到底下的人喧鬧,更是覺得煩躁。如今好不容易得了一會兒安靜,話頭卻又轉到了國師身上。可是如今最要緊的戰事,和國師有什么關系?蕭明冽揉揉眉頭,沉默不語。底下的人卻因為他揉眉頭的動作安靜了下來。揉眉頭這個動作是皇帝要下決定前的習慣動作,大臣們知道,沈時也清楚。一時間寂靜無聲。這樣不知過了多久,上方終于有沙啞的聲音傳來。“傳旨,朕要率兵親征紫云關,即刻準備?!?/br>……在皇權至上的年代,皇帝御駕親征向來是大事。這一點從儀式的繁冗程度上就能看得出來。身為國師,關于祭天的所有事情自然就全部壓在了沈時身上,按照規矩做完一切后,宅男已經覺得自己累成狗。就這還是因為蕭明冽不耐煩,把儀式簡化了。如果真的按照原本儀式完完全全來那么一次,沈時覺得自己不死也得脫層皮。怪不得和電視中的國師壽命永遠長不了,過勞死實在太可怕。所有儀式結束后,沈時和蕭明遠便一起去了城門,城墻底下是氣勢磅礴的大齊軍隊,氣氛莊嚴肅穆。在這里,沈時還有最后一場儀式,神佑。為得是求神明庇佑,鼓舞士氣。四周已經響起了戰歌,配合戰歌的鼓點振奮人心。沈時按著傳承記憶動作,神佑動作結束后,他點燃了線香,插到面前的香爐中,神情虔誠。“天佑我大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向披靡!”少年聲音不大,卻讓在場的每個人都聽得清楚,片刻沉默后,沈時聽到下方有整齊的聲音響起。“天佑我大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向披靡!”這樣的聲音在士兵口中重復了數十次,最后蕭明冽舉起手,四周立刻安靜了下來。便只能聽到蕭明冽的聲音。“此次匈奴犯我邊境,北方十城被屠,在場將士皆為我大齊兒男,當保家衛國?!笔捗髻穆曇舻统粒骸胺肝壹覈?,殺無赦!”接下來,便是此起彼伏的“殺!”沈時站在高臺之上看著下方,想到北方被屠的十座城池和接下來的大戰,只覺得心被蒙上一層陰影。希望陰霾快點過去。讓光明歸來。……北方匈奴國,單于營長。阿奇多坐于上方聽著身邊軍師的話語,突然外面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接著帳簾被一只手用力掀起,有一白衣女子走了進來,滿臉怒容。正是蘇柔。阿奇多便停止了與軍師的談話,軍師也是個極有眼色的人,行禮離去了。見帳篷沒了別人,蘇柔便不再克制,質問道:“此次與大齊交戰,形勢大好,本應乘勝追擊,單于卻將軍隊撤了回來,是什么意思?”阿奇多抬頭看了她一眼,眸中閃過不屑和厭煩。一開始見到蘇柔,他驚為天人,只覺得這樣出塵脫俗的女子天下難得,結果相處之后卻發現蘇柔其人狹隘且粗鄙,心被仇恨蒙蔽,整個人無比偏執。如今還說什么形勢,想到這里阿奇多就一陣惱火,屠城這樣事情虧蘇柔這個女人干得出來!他與大齊交戰圖的是什么?是資源,是想要給匈奴國子民更加安定的生活,不是為了殺戮,更不是為了讓別人覺得北匈奴國兇殘冷血。手指無規律的敲著桌面,阿奇多眼睛微垂,若不是蘇柔確實有些本事,神女之名也讓她名聲大噪,像這樣的女人,他是萬萬不會留在自己領地的。還是要先看看。阿奇多抬頭看蘇柔,道:“有些事情自是有我的考慮,怎么了么?”蘇柔冷笑:“我不知單于的考慮如何,但放棄大好機會,未免是可惜了些?!?/br>話這么說著,蘇柔攢緊了拳頭,心中憤恨。原本就是可以讓她一雪前恥的大好機會,卻這么從手中流失,太不甘心。蘇柔咬牙,想到自己恨之入骨的那個人還在京城享受榮華,她的心便猶如刀割。憑什么,憑什么?!恨啊,真的太恨了。蘇柔低下頭,掩去臉上的瘋狂與怨恨。將蘇柔的表情和動作看在眼里,阿奇多的臉上閃過不屑。心被仇恨蒙蔽的女人,以后的路能走多遠?只可惜他現在對蘇柔有所顧忌,還不能這么快撕破臉。這么想著,阿奇多收回臉上的不屑,開口道:“那么神女認為,接下來應當如何?”蘇柔抬頭,便又是原先那副出塵脫俗的樣子,他看著阿奇多,微微一笑。“我確實有一些想法?!?/br>“還望單于不要笑話?!?/br>☆、第二十九章一路行軍到了泗水,泗水一過,便是紫云關。經過商討,大軍在泗水尋了地方暫時扎營。交代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