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35
來,哥幾個稍微有些閑暇了,人家西勇的信中開始抒發居于京中的各種感慨了,什么官場人際關系復雜,他每天疲于應付,頭發都要白了啊,什么孤身在外,節假日無人相伴形影相吊啊,什么京城雖然繁華,卻于生活習慣一飲一食種種不適應啊……總之,各種訴苦。哥幾個看了小勇的信,又是氣又是笑,你說你一個小小的編修,無非就是做些抄抄寫寫的活兒,怎么會參與到官場各種復雜中去了?再說,小勇媳婦去年早早就被護送到京城與他團聚,如今也相伴在側,而且,他大舅哥,當時送妹子去的,一直也沒回來,哪里就到了形影相吊的程度了?還有飲食方面,怕小勇不習慣,家里現把李東媳婦派去的,一個為了李東夫妻兩個免于分居兩地之苦,一個為了照看小勇的飲食,臨走前,西遠娘和二嬸特意培訓了一下李東媳婦,把小勇愛吃的菜,樣樣數數教了個遍,這樣還能各種不習慣?氣過笑過,幾個哥哥又開始心疼弟弟,小勇雖然懂事,不過,家里除了長朔,他是最小的了,在家的時候,很得幾個哥哥的照看,對幾位兄長自然產生了一種依賴,另外,這孩子估計是想家,想家里人了。所以,思量了一番,西遠和衛成商量,讓他先回家一趟,頂替西陽,然后叫西陽去京城看看小勇,順便瞧瞧京城那邊的藥材鋪子生意如何,并且囑咐,如果二叔二嬸能妥開身子,也帶他們去京城瞧瞧,見識一下京城繁華,瞧瞧小勇和他媳婦。衛成雖然不情愿,萬般不想離開西遠,不過沒有辦法,只好磨磨蹭蹭的回去了。好在西陽了解西韋這邊的情況,沒有多待,一個多月后就回來了,衛成方又回轉。別看衛成沒有參與到西韋這邊具體事務的管理上,可是卻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俗話說,強龍壓不住地頭蛇,當初剛來的時候,安慶地界的地頭蛇可是沒輕難為西韋,后來實在過分了,衛成和那幾個為首的豪強,認認真真地干了一架,把那幾個給收服了。挑頭的人沒有了,其他的人才跟著老實,事情才能夠得以順利實施。那幾個被他收服的豪強,對衛長山是心服口服,基本上唯衛成馬首是瞻。所以,衛成本身的震懾作用還是大大滴,有他在,就沒人敢挑刺。中秋前,兩個作坊終于建成,剩下的只等待地里的甜高粱和甜菜收獲了。好在等待的時間不用多久,中秋過后,馬上到了秋收,兩個作坊開始運作起來。當釀酒作坊制出了第一壇好酒,當制糖作坊產出了第一捧雪白雪白的糖,西韋眼圈兒都紅了,激動地抱著哥哥轉了好幾圈兒。西遠也跟著高興,晚上多喝了幾杯酒,然后大大的便宜了某人。把前段時間欠的,恨不得一夜之間都找補回來,吃了個酒足飯飽,嗯,撐得直打飽嗝,以后好幾天,高興的,一直持續著嘴丫子差點沒咧到耳根后邊去的狀態。當然,西遠就慘了,連續兩天沒精打采的躺在炕上養精蓄銳,白了某人一眼又一眼,不過,人家根本沒有當一回事兒,該樂呵照樣樂呵,屋里屋外轉悠,嘴里還不停地哼著小曲兒,氣得西遠恨不能把衛成的嘴給縫上。好吧,這大半年的光景,的確因為小韋的事情,忽略了衛成,難怪人家扯大旗造反,西遠心里給自己找原諒某人的理由。糖和酒生產出來了,這兩樣在大燕國絕對是搶手貨,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所以根本不愁賣。西韋學當初蓮花村的做法,在北地幾個地方,設置了專門的鋪面,對外發賣,人手都是事先選好的,早早送到蓮花食鋪實習過,個頂個的嘴碼子利索,算賬管錢有一手。所謂酒香不怕巷子深,有好東西,一定不乏識貨的人。一開始知道的人的確不多,銷量也就一般,但是轉過年來,那些老主顧開始回頭來買,并且一傳十十傳百,帶來了許多新主顧,一點一點的,安慶高粱酒,安慶雪花糖,徹底出了名,不光北地人熟知,連京城一帶和更遠一點的南部,有專門的行腳商人,來安慶或者安慶設置在北地的其他售貨點,進貨回去販賣。而去年那些固執的不肯種植甜高粱甜菜的農戶,悔得腸子都快青了。因為事實勝于雄辯,那幾個為數不多被說動的幾家,地里所產的甜高粱,不但高粱穗賣出去了,連秸稈都沒少賣錢。甜菜也是,有多少,人家作坊收多少。賣得的銀錢,足足過了個好年,剩下的銀錢,換來糧食,足夠來年一年的吃喝。把認識這幾戶的村民們眼饞的,不行不行的。所以,轉過年的春天,根本不用動員,人們自發自覺的想辦法,家家戶戶開始大規模的種植甜高粱和甜菜。第一炮打響,有了好的開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如今,西縣令讓大家種植那幾樣草藥,和到草甸子上撒苜蓿籽,建議老百姓養牛養羊養雞,人們也不懷疑了,全部欣然接受。不過,一開始養牛羊的還是很少,畢竟這些大牲畜需要的本錢太多,一直到幾年后,人們手里銀錢多了,才形成規模。那時候,安慶縣界域內的大草甸子上,已經不再是白花花的一片,而且綠油油的長滿了紫苜蓿草,足夠牛羊撒歡的吃。在安慶這個地方,西韋西長若一共當了三任知縣,九年的時間,離任時,最初一窮二白的安慶,已經成為大燕國赫赫有名的高粱酒雪花糖生產基地,并且還是牛羊的主要產地,以及枸杞子、甘草、車前子、紅花這幾樣藥材的主要供應地,安慶人自己不出產糧食,卻家家戶戶糧囤豐足,手有余財。并且,和彥綏一樣,安慶一縣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周邊幾個縣,尤其跟安慶相似的明達縣,這幾個縣雖說沒有安慶人生活富足,可是和當初連飯都吃不上,時不時會出現餓死人的事情時候相比,已經是天壤之別了。俗話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所以,當西縣令離任的時候,安慶全縣的老百姓前去相送,哭天抹淚的苦苦挽留。不過,西長若仍然態度堅決的辭了官。本來因為政績突出,西韋被擢升了,但是,他不貪圖官位,上書辭官,言自幼多得長兄教育撫養,如今離家九年,祖父母年事已高,父母也已老邁,長兄亦歲數已大,所以,福佑一方之后,希望能夠回家盡孝,與長輩長兄相伴左右。因言辭懇切,態度堅決,天佑帝不得不放行,說白了,大燕國是以孝治天下,人家為國為君盡過忠了,你還阻止人家回家盡孝,于情于理都說不通啊。“哎,朕又失一人才??!”天佑帝忍不住一聲長嘆,你說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