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91
做一件大家都穿的白袍,并不是奢望。人有了本事才有底氣,小小年紀,自己就能養活自己,的確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所以,在蓮花學堂就讀的孩童,一個個腦袋仰得高高,跟院子里嘎嘎叫的大白鵝有的一拼。那些還沒有穿上書生袍的小孩童,正在努力攢錢,哼,有啥可吹噓的?你有的,我過一段時間也會有!所以,這種只要你努力,就會有所收獲的觀念,從小就深深植入了這些孩子們的心間。這是從蓮花學堂出來的學生,即使出身平凡,也沒有卑躬屈膝之態的緣由,比起寄希望于他人,他們更相信自己。蓮花學堂比其他學堂、私塾更有特色的是,這里不僅教授孩童們書本知識,還有其他課業。每日早晨,前半個時辰,是強身健體課,由先生領著教孩子們練習拳腳功夫。當然,擔任教習的,是西韋程南和王柱幾個,他們幾個分派了天數,到誰負責的那天,誰就來教授孩子們。這幾個可是已經考中舉人的讀書人,本身往那一站,就具有無比的說服力。而且,他們手腳功夫絲毫不弱,從小練習,長大后一直保持著,當然不錯。至于功夫最好的衛成衛長山,嗯,這些初級的功夫,還不用勞他大駕。其實,最主要的是,衛成要在蓮花村塾里,教授蓮花村自己的孩子,每日清晨,這些孩子們早早起來,到學堂隨衛成練習拳腳,練完半個時辰,再回家吃飯,然后來學堂上課。這只是蓮花學堂的一個方面,最具有特色的,是蓮花學堂不僅招收蒙學的孩童,還招收已經長大的青少年。那些孩子學習文章辭賦已經來不及,但是,因為年紀還輕,仍然可以學習其他東西,所以,西遠留下的那些各行各業,如今在彥綏各地開著他們自己鋪子的手藝師傅,就有了用武之地。這些手藝師傅,每個人負責一個行業的課業,想要學門手藝的青少年,只要有意向,交了束脩,便可前來學習。一般情況下,三年時間,學藝即可結束,當然,如果你有這方面的天賦,能夠提前學完,學堂也不會強制性的,非得留你學到三年才出師。好吧,西遠實際上是想將蓮花學堂,建成一個包括基礎學科與職業技能,類似現代職業技術學校的學堂。不過,不同的是,這里的孩子,在讀書上如果有潛力,那么蒙學課程結束,經過葉先生考核,合格者可以進入隔著書館的蓮花學館;如果在功名上沒有指望,那么,可以決定學一項技能,這樣,會于一項手藝傍身,不愁養家糊口。比如,在這里可以學到怎樣記賬算賬,以后可以做賬房先生;還可以學如何辨別草藥,以后可以種植草藥或者開藥鋪;以及可以學習木工,怎樣做出復雜而精美的家具門窗梁枋……總之,西遠將他能夠請到的藝人,都請來了,有年輕人想學,他們這里有師傅,就會開展相應的課業。前來學習技藝的學生,雖然要交束脩,不過,可比給人家當學徒好多了。要知道,在大燕國,學徒的日子并不好過:一是,學徒期間,基本上沒有工錢,等于白給師傅家出力干活;另外,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因此,碰到良心不好的師傅,不肯將看家本領真心相授,在師傅那學十年八年,不能夠學成的事情屢見不鮮。蓮花學堂則不一樣,師傅毫無保留的教,只要你肯下功夫,認真學習,三年內,基本上能夠學成一門技藝。因此,有些本來持觀望態度的年輕人,憑著一股子子闖勁兒,抱著試試看的念頭來學習,結果,發現自己做了一個很明智的決定。而且,這里不僅教授他們技藝,還有基本的識字課,算學課,以后自己有手藝了,如果發展的好,開起鋪子,不愁記賬算賬,這些人的算學,由張財、西陽、小林來講授,他們有理論,有實際經驗,所講知識,有的放矢,很受大家歡迎。這真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所以,那些不肯安分守著幾畝田地過生活的年輕仔,都蠢蠢欲動,來到了蓮花村。不過,因為學堂規模還不大,現在只能招收彥綏縣境內的學子。由此,蓮花村及整個彥綏,興起了一股子勞動熱、讀書熱、技能熱。那些身負高超技藝,卻苦于難以維持生計的能工巧匠,只要本事到家,來到蓮花村,考核通過,即可被聘為技能師傅,教授年輕人本領,不用再為生活發愁。而且,蓮花學堂明確規定,那些在學堂教授技能達到二十年以上的師傅,年老后,蓮花學堂每年會支付相應數額的養老金。這個規定一出,本來還猶豫,害怕自己吃飯的本領教給別人,以后會不會沒了生活來源的師傅,完全沒有了后顧之憂。這些在此學習的年輕人,憑著一股子熱血進來,學到了足夠的知識和技能離開,他們將各自學到的手藝,帶到其他地方,其后的幾十年,彥綏的能工巧匠,將手藝鋪子開遍了整個濱江府乃至整個大燕國。伴著朗朗的讀書聲,西遠邁步走在開滿鮮花的路上,嘴角不自覺的翹了起來,這才是他想要的盛世田園,不禁物質富足,精神面貌也要發生改變。為啥非得請葉先生來?上輩子有那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英國的劍橋,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正確譯名應為馬薩諸塞理工學院),均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學府,帶動一個地方聞名遐邇,如今,他們有這個資源,有這個機會,為什么不用?☆、第161章吃醋“‘蓮花三杰’!不錯啊,西長關,每天專門有人在學堂門口,等著盼著見一見,你這魅力沒邊兒了吧?”衛成趴在炕上,西遠給他的左胳膊做著按摩。“哎呀,是不是醋瓶子倒了,我咋聞著一股子酸味兒呢?”西遠插科打諢,一臉討好的笑,他也沒有辦法啊,誰讓那些來玩的讀書人附庸風雅,非得評出個三景三人來。“別往別處打岔,避重就輕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毙l成酸了吧唧的道。“又不是我想這樣!還能把他們趕跑了?”西遠沒轍,無奈地回到。“我看,你是很享受這個過程吧?平時懶得跟虎頭有的一拼,現在往學堂跑的可挺歡?!毙l成真吃醋了,盡管他自己不想承認。只要來蓮花村玩的人,聽到所謂的“三景三人”一說,打聽好西遠和秋陽去學堂上課的時間,一起聚集在學堂門外,像瞧啥稀罕物一樣,非得看看倆人才算滿足。人都愛湊熱鬧,有獵奇心理,本來還不以為意,結果,回去一聽別人白話,非得轉回來特意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