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6
r/>除了這些小雛們,西遠還讓大人們打聽著有沒有誰家賣正在產奶的母羊,結果母親在姥姥家所在的村里給買回來一只,是個帶著小羊羔的母羊,小羊羔沒生下多久,母羊的奶也很好。因為屬于買了兩只羊,所以就多花了點錢,一共用掉了一吊半。家里大人有些心疼銀子,不過看西遠堅持,也沒反對。 羊買回來,西遠就開始擠羊奶,不過以西遠的技術,羊奶沒擠出來,反而差一點被母羊給帶著摔倒,所以西遠只是第一次伸了伸手,還沒成功,剩下的時間,每天早晨,家里四個大人不管誰先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把羊奶擠出來放到西遠洗刷干凈的瓦罐里,等西遠起來,用小鍋在灶臺上煮開,給西韋和衛成喝。西韋喝了兩口怎么也不肯再喝了,太難喝了,還有一股膻味。衛成雖然也討厭這個東西,不過看哥哥辛辛苦苦地弄,就捏著鼻子往下灌,像喝藥一樣。西遠自己嘗了嘗,覺得實在是味道不大好,就去鎮里挑便宜的茶葉買了一些,每次煮奶的時候放里邊點去奶腥,又在園子邊栽種了些茉莉花,等到初夏茉莉花開放的時候,摘下來曬上幾天,用曬完的茉莉花煮奶。 去掉腥膻味的羊奶很好喝,有羊奶特有的香甜味道,不光衛成,連西韋這個小逃兵也開始喝了。有時候煮的奶夠多,西遠自己也會來一碗,他也不想長得這么瘦瘦小小的,偶爾的爺爺奶奶、父親母親也會嘗兩口,不過他們始終說喝不慣,西遠合計著他們這樣說一定是怕不夠喝,也不勉強他們,等以后家里條件好了,再買兩只羊就可以都喝了。 這次西遠下定決心買羊可不光是為了長個,而是為了衛成。衛成的身體,李大夫一直在給調理,雖然不用像冬天那樣天天吃藥了,但是湯藥也是沒斷,西遠想著總靠吃藥來調理也不行,本著藥補不如食補的方針,西遠想到了羊奶,這可是營養豐富的東西,不然光靠農家的飯食和西遠偶爾給做的小吃食,真的只能解決溫飽而已。結果兩個多月下來,衛成的氣色好了許多,李大夫給診治了一下,又給換了藥方,說是只要繼續堅持下去衛成的身體有望徹底恢復健康。西遠心里很欣慰,覺得自己用對了方法。 喝羊奶最見成效的是西韋,只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小家伙長了有半頭,現在比衛成都高了,雖然不胖,但是身體倍棒,跟個小牛犢子似的壯實。衛成還是老樣子,也沒見長,不過看著有精神頭多了,一雙大大的桃花眼,笑起來彎彎著,兩個黑眼珠如夜晚天上最亮的星星,流光溢彩,仿佛能把人吸進去。 “成子他娘長得就好看,不然當初也不會叫衛老二給盯上,沒辦法嫁了他,可惜命不好,沒享著福?!蔽鬟h娘嘆息著說。 “為啥非得嫁他,不同意不就完事了嗎?”西遠覺得里邊應該有隱情。 “誰知道呢,估計是衛老二使啥損招了唄,成親那天,成子娘一直從娘家哭到咱村?!蔽鬟h娘又嘆息了一聲。 西遠也沉默了,不是當事人可能也無法了解內情,衛成的姥爺家從衛成到西家來,一趟也沒來看過,不知道是真不了解情況還是裝作不知道。不過西遠也不稀罕他們來,衛成自然有他們一家子人護著。 小家伙剛開春的時候,西遠不讓他拘在屋里面了,很是興奮的出去玩了幾天,不過四五天的時間,就哪兒也不去了,每天圍著西遠轉,或者一個人在院子里玩。西遠偷偷的跟西韋和柱子打聽,原來有的孩子和衛成打架,罵衛成是被他爹給賣了的,是給西家當奴才的,跟他們不一樣。衛成聽了把那個混賬孩子狠狠咬了幾口,他個子小憑力氣打不過人家。后來就不出家門了,也沒找西遠哭訴,可能這些話叫他在心里也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吧,當初西遠給衛老二錢的時候他也是在當場的。 西遠沒去開導衛成,也沒去找那個孩子算賬,小孩子能懂什么,這都是從家里大人那聽來的,西遠堵了一個人的嘴,不可能把所有人的嘴都堵上,而且村里的這些小孩子和衛成的年齡差不多,是以后衛成成長過程當中的重要伙伴,也是他在村里不得不交往的對象以及人脈基礎。 衛成訓練手底下招募來的新兵,而那一部分朝廷調撥過來的老兵卻遲遲不來。不過,衛成不急,不來才好呢,都由他來招募才好呢,這樣手底下的人用著才可心。 天佑帝本來是心血來潮,聽從了底下大臣的建議,準了在彥綏建這個小小的衛所,當時及以后的很長時間,都沒咋當回事,說白了,在天佑帝的心中,這跟老百姓在自家院落里養個看家犬差不多,當然了,把人比做狗有些不地道,不過性質差不多罷了。 不過,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小小的衛所,在二十幾年后,卻為大燕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要說,北邊的胡人,當年永寧關一役,已經被打老實了。但是,塞外苦寒,尤其趕上荒年,胡人連吃的都沒有,而且,好了傷疤忘了疼,所以,天佑三十五年的那年冬天,又一次大舉南下,妄想掠奪中原。 不過,他們這次吸取三十幾年前的教訓,沒有從西北永寧關方向入侵,而是從中部,經黑虎關,黑水關,直逼彥綏方向。 胡人也不傻,早都哨探到了,知道北地彥綏附近富庶非常,所以做好了即使不能南下入關,也能在彥綏劫掠個夠本的打算。 胡人南下,一開始勢如破竹,朝廷接到八百里加急奏報,一時間又是人心惶惶,而此時,已經老邁的天佑帝,再沒有了當初剛為帝王時的鎮定與勇氣,坐在龍椅上,半天沒有動彈,不知道何去何從。 而讓天佑帝,以及成竹在胸的胡人,沒有想到的是,就是那個小小的,毫不起眼的彥綏衛,以衛所五千多人的兵力,嗯,經過這么多年,彥綏衛終于也有了發展,由一開始的兩千多人,增加到五個千戶所,五千六百多人,終于像一個正規衛所了。 衛所五千多人,加上以往曾在衛所從過軍的已經解甲回鄉耕田的兵士,共兩萬多人,拒敵于綏河縣老黑山,那里早早有彥綏衛所修建的防御工事,是衛長山任職之后,一直領人修建的,離蓮花村一百許里。 北地百姓,在西家長兄西長關的帶領下,于風雪嚴寒中,給抵御胡人的兵士,送棉衣送糧食送草料送木炭,軍民一心,誓死捍衛家園。 這兩萬人,守著老黑山,抵御胡人十萬鐵騎一月有余,一直到朝廷反應過來,喘息過來,派來了援軍。 援軍到來后,與彥綏衛所士兵匯合,開始了絕地反擊,當時年近六旬的衛老將軍,持手中□□,立馬敵前,言只要有衛長山一口氣在,不叫胡馬踏入彥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