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9
學習的鄧蕭, 也注意到了這種變化。 他微微皺了皺眉頭。 這本是個崇尚英雄的年代, 可隨著外來思潮的沖擊, 人們的思維方式也發生了微妙改變。 現在,無論是報紙上還是廣播里,大公無私、集體主義的宣傳開始弱化了, 發家致富、個人奮斗被大力提倡起來。就連社會風氣都受到了影響,不良習氣也再次抬起了頭。 對此,他有些困惑,也有些迷惘。 以往的社會秩序被打亂了,而新的秩序尚未形成。 一切都顯得匆忙而紊亂。 聽元元分析,這種變化將會持續下去,所有的人都得跟著改變,否則就會跟不上形勢發展,最后被時代所拋棄。 在這種思潮的涌動下,連隊里的生活照舊,職工們依然按時上下班。 當然也有例外的,那些包地的家屬們,即便到了下班時間,還是喜歡逡巡在田間地頭,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耕作著。 而知青們,還在苦苦等著消息。 可外界傳來的,只有南方知青、北大荒知青大批返城的消息,支邊青年就像被人遺忘了一般,在南部邊疆這片大農場里悄無聲息。 有的人灰了心。 有的人還在蠢蠢欲動。 有的人加倍從滬上淘東西,什么花襯衣、□□.鏡、口香糖、香煙、牛皮鞋、手表、畫報、磁帶、錄音機,什么流行就搞什么。 這股時髦風潮,還刮進了學校。 幾個女老師也先后燙起了頭發。 后來,就連班主任宋老師也一改往日清湯掛面的形象,燙了個童花頭。 星期一,她來班里上課時,讓同學們吃了一驚。 燙了頭發的宋老師,看著柔和了許多,臉上泛著白光,笑容也不那么生硬了。就連補課的時候,也沒那么兇了。 黎元元心說,一向簡樸的宋老師都變了個樣子,可見這股時髦風潮對人的影響有多大?這種影響,不僅僅是外表,還有思想觀念的轉變。 上個月,教音樂的李老師終于回到了滬上。 聽說,回去后在街道小工廠里糊火柴盒??杉幢闳绱?,還是引得知青們一片羨慕。因為現在能拿著調令回城的,都是有門路的家庭,也是能上戶口的。 雖然,這番折騰失去了很多。 可同時,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回城,始終牽掛著無數知青的心。 可在這西部邊陲,一切都變得那么遙遠。 等待,繼續等待著。 失望與希望交織著。 漸漸的,一部分知青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而一部分知青卻在繼續發出聲音,號召動員,做著有朝一日返回滬上的美夢。 * 進入六月之后,天越來越熱了。 沙棗林帶,已是郁郁蔥蔥,枝繁葉茂。 這時,沙棗花已經凋謝了,香氣也淡了許多??缮硹椧呀涢_始結果,小小的,青青的,一串一串爬滿了枝頭。 每年這個時節,稻田里是水汪汪地一片。 機器插下的秧苗已經長到了一尺來高,同時蘆葦、稗子草、野棵子等亂七八糟的雜草也“嗖嗖”地躥了出來,與秧苗爭搶著養分和生存空間。 要想秋后有個好收成,就得抓緊時間除草。 于是,一年一度的“拔稻草”又開始了。 大田班的職工們,都戴著草帽、挽著袖子、穿著長筒膠鞋下了地。 在水田里,齊刷刷地站成一排,彎著腰,撅著屁股,兩只手一起開動,一棵一棵地拔著稻草。 這一趟下去,這一塊稻田基本上就干凈了。 而田埂上扔滿了各色各樣的雜草,被太陽曬得蔫蔫的。下班前,班長還得派人去歸攏起來,送到地頭,以免雜草又死灰復燃。 拔稻草也是定了任務的,一天要收拾好十幾塊地。 什么時候干完了,什么時候下班回家。 所以職工們的腰桿子一直彎著,非常累人。 干一天還不太顯,可一個星期拔下來,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了。 像王慧珍在種瓜種棉花之前,就在大田班里干活。一到拔稻草,腰累得就像斷了一樣,每次都得老田給她拔拔火罐,才能挺下來。 而連隊里,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拔火罐,就為了應付這一關。 對學校來說,一定強度的勞動鍛煉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每年一到這個時節,勤工儉學就提上了日程。不過,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學生們付出的勞動不再是無償的,而是按照短工待遇領取一定的報酬。 拔稻草,一連干兩天,一個學生可以掙到五毛錢。 今年,像黎元元、田偉軍所在的四、五年級,拔稻草是跑不掉的。 黎元元心說,不要這份報酬總可以吧? 于是,就學著小班長的樣子——裝病,讓偉民哥哥拿著一張肖醫生開具的病假條,捎給了宋老師。 宋老師對田園同學本來就十分偏愛,自然不會說什么。 就這樣,黎元元逃過了第一次課外勞動課。 偉民和偉軍哥哥下地回來后,繪聲繪色地描述著下地“拔稻草”的情景。 有些同學穿著膠鞋下地,可是一到水深的地方,就只能挽著褲腿光著腳,否則水都灌到膠鞋里面去了,“咣當咣當”的,一點都不舒服。 可光著腳下地,也要注意安全。 有蘆葦的地方就有花蚊子,水田里還有一種個頭小小的花殼蟲子,一發現就要趕緊拍死,否則,它會吸血。 小蟲子? 黎元元嚇得臉色微變。 現在,連隊里雖然對下地勞動有一定的防護措施,像給職工們發一些長筒膠鞋之類的,可在某些方面的疏漏還是無法避免的。好在每次拔稻草之前,大部分稻田都會用“活水”沖刷一遍,這樣的水田相對“干凈”一些。 可即便如此,還是要小心謹慎。 *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 到了六月底,支渠那邊的紅花開了。 一眼望去,紅艷艷的一片。 原來,連隊里為了搞創收,種植了一大片的紅花。 紅花,是一種名貴中草藥,在市面上十分緊俏。而南部邊疆出產的紅花,更是高出同等水平,只要運到外面,就能賣個好價錢。 可這個紅花,種下去容易,收上來卻很難。 因為紅花開在枝頭上,小小的一簇,全靠手工來采摘。每到花開時節,采花的人要下到地里,一撮一撮地揪下來,放進袋子里。 一個采摘季,可以來來回回地采個十幾遍,是個細致活,也非常繁瑣,耗費人力。 這天晚上,連隊里召開了動員大會,號召全體職工和家屬們都利用業余時間,下地摘紅花。同時,營部也拿出了相當優惠的收購政策。 “職工同志們,下地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