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6
收音機里,每天都有最新戰況和后方支援情況。 連隊里的知青們,在吃吃喝喝的間歇,密切關注著其他團場的動向。有些消息靈通的,還在不斷打探著代表團遠赴京城的進展情況。 他們與管理部門協商之后,是個什么結果? 一切都還是未知。 * 寒假開學后,學校里也有了變化。 春節期間,教語文的周老師在門診上生了一個孩子,休了產假。教數學的宋老師就臨時接替了班主任一職。 這下可好,本來就喜歡補課的宋老師,就像鬧鐘上了發條,別提多有勁了。 一時間,班里的同學們都是敢怒不敢言。 不過,補課與否,對黎元元的影響不大。 像她這種學習成績特別好的,不在補課之列。 而田偉民就沒這么幸運了。 他成績也不錯,可在宋老師看來,也得補。唯有這樣,才有資格去參加場部的數學競賽。 另一個變化,來自學校的才藝班。 經過去年一整年的撲騰,各種才藝班可以說是風風火火,熱鬧非凡。 可今年寒假開學后,興趣班、才藝班都啞了炮。只有學校的腰鼓隊還在大cao場上,“咚咚咚”地敲著,準備參加“五一”匯演。 對這種變化,黎元元一開始不太明白。 可隨后一想,現在從上到下都在提倡“講效益”。這種才藝班是沒什么效益的,一陣熱血過后,就沒什么動力了。 況且,開班的大多是知青老師。 現在人心思動,誰還有那個心思去培養這些興趣愛好?聽說,那個教音樂的李老師就在忙著跑調動,小提琴班也就散伙了。 不過,黎元元每天依然在堅持練琴。 田爸爸把小提琴都給買回來了,如果不好好練習,哪里對得起買提琴的鈔票?這可是田爸爸和王mama省吃儉用才攢下來的。 看看春節過后,連隊里又多了幾臺彩電。 搞得更多的職工,都想著攢錢去買彩電了。而她家,距離買彩電還很遙遠呢。每次想看電視,都要跑到別人家里去,一點也不方便。 即便經濟條件這么緊張,家里對他們幾個的學習依然很支持。 她又豈能辜負田爸爸和王mama的期望? 想到此,黎元元不禁感慨萬千。 日子過得可真快啊。 再過一個月,她就滿九周歲了。 這幾天一到晚上,田爸爸就出門了。 現在知青家里,基本上天天都在聚會。相熟的,不相熟的,都聚在一起交流情報,打探著滬上那邊的政策,或者傳遞著誰誰誰家已經開始跑調動了,誰誰誰家里落實政策了。 這種微弱的希望,攪得人心不安。 想走,卻沒有門路。 想留下來,又不肯死心。 整個人都處于一種糾結狀態。 知青們之間,本來就是相互攀比的。 一開始,大家都是一樣的,你有的,我也有,這樣心理上就平衡了??涩F在,你有的,我卻沒有,就怎么也靜不下心來。 安安生生地過日子的節奏,就這樣被打亂了。 當然,也有不摻和這些的。 那就是王mama這樣的,可那畢竟是少數。 黎元元一邊感嘆著,一邊用筆記錄了下來。 這是人心思變的一年。 過去那種簡單而平靜的生活恐怕會有所改變。 * 到了三月中旬,西南邊陲的反制行動取得了空前勝利。 而去京城交涉的知青代表團,還沒有回來。 糾結了一陣之后,連隊里的知青們也就沒了想法。 該吃吃,該喝喝。 一股時髦風氣,蔓延開來。 連隊里第一個燙頭發的,就是楊淑芬。 她家里給她寄來了兩瓶冷燙精和一套燙發工具。 按照說明書,就自己動手cao作起來。 先把柳海用燙發夾子夾著,讓姚爸爸給她用毛巾加熱后,還真燙得彎彎曲曲的,看著就像個電影明星。 這一下,連隊里的女知青們都眼紅了。 蘇梅華第一個跑過去,把自己的頭發貢獻出來,讓楊淑芬放開膽子去做實驗。結果,忙了一天之后,還真燙出了一頭大波浪來。 搞得女知青們,都跑來參觀。 “哎呦,這個發型真好看??!就像那個演電影的XXX一樣哦!”女知青們一邊圍觀著,一邊贊嘆著。 還一個一個排著隊,也準備燙頭發。 蘇梅華自從燙了頭發之后,就忙乎開了。 每天晚上睡覺前,要用專門的塑料發卷一個一個卷在頭發上。第二天早晨,再拆開來。白天出門,還不敢戴帽子,生怕把頭發卷給壓趴下了。搞得她家的陳副連長直撇嘴,可又不敢說什么。 自從知青返城政策出來后,他在家里的地位突降。 雖然蘇梅華并未說什么,可他總覺得有點心虛。 本來,愛人是有條件回滬的,可就因為找了他這么個本地人,就被拴在了這里。他知道愛人心理不平衡,可又不知該如何安慰她? 看看現在,蘇梅華也不追求進步了,也不愛學習了,一門心思都放在了吃喝玩樂上,就像突然變了個人似的。 連隊里開大會時,她頂著一頭卷發,專門晃了一圈。 一下子,就吸引了全場的目光。 散會后,徐指導員把他叫過去,要他回家說說,提醒愛人注意一點影響。 可他哪里敢開這個口? 蘇梅華不過是看在以往的情分上,才忍著沒和他鬧離婚,他哄著她還來不及呢,哪里敢去捅這個馬蜂窩? * 楊淑芬和蘇梅華一開了頭,其他女知青們都一個接一個燙起了頭發。 大本營就在楊淑芬家里。 一到晚上,屋子里擠得滿滿的。 女知青們,相互之間,幫著卷頭發抹藥水,嘻嘻哈哈地笑成一片。最后,就連姚爸爸都跟著時髦起來,也燙了兩個卷卷頂在腦門上。 老職工們見了,笑著說道:“小姚,你這頭上咋頂了一個雞窩???看著亂糟糟的……”姚爸爸聽了,倒是不生氣。 心說,這是趕時髦,他們哪里懂得這個??? 燙頭發這事,雖然徐指導員等人看不習慣,可羨慕的卻大有人在。 那些女職工們,一個一個被鼓動起來了。于是,就有幾個膽大的小青工,找到楊淑芬家里,也燙起了頭發。 這么一來,這股時髦風氣就像傳染病似的蔓延開來。短短的一個月里,連隊里的女職工們都變了個樣子。 這時候,已經進入了四月中旬。 天也暖和起來了,帽子早就戴不住了。女職工們頂著一頭大花卷去上班,男職工們見了笑得直咧嘴。 看看,一個二個都跟著知青學,也都變得洋氣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