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0
黃老師說:“到六一兒童節那天,新入選的少隊員們將列隊站在校園里,面向主席臺、少先隊隊旗和隊徽集體宣誓后,就會戴上紅領巾,正式成為一名少先隊員!” 這天,黎元元回到家里,先對著鏡子練習了一番。 她舉起右手,握緊小拳頭,默念著少先隊的誓詞:“準備著,時刻準備著,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 作者有話要說: 一會兒,再補充一點 ------------- 睡了一覺,補上了~ ------------- 捉蟲~,略修~ 第88章 新氣象 * 進入四月上旬之后, 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又開始了。 這天,少雨的團場也淅淅瀝瀝地下了一場毛毛雨。只不過是剛剛濕了濕地皮,卻令職工們很開心。 在邊疆的春天, 植樹造林是一件大事。趕上下雨, 更是難得的好機會。這場小雨剛停,不管是連隊里,還是學校里都積極行動起來了。 下午放學后, 每個班級都分到了植樹任務。 班主任黃老師來到班里, 做了分工安排。她讓三名同學,掂著柳條筐子去路上撿一點牛糞或者羊屎蛋子, 作為肥料。其余的每四人一組,去cao場西邊的小樹林里, 挖坑植樹。 黎元元帶著四人組,隨著大部隊一起來到了林帶里。 這時候, 那一片空地上,已經用白石灰畫好了一個一個的圓圈圈。每個圓圈之間相隔三米左右, 沿著一條一條的直線,整齊地排列著。 路邊上還擱著兩只柳條筐子,里面放著一把把小號鐵锨。 黃老師帶著隊伍, 找到了一(2)的地段。 她拿著一把鐵锨, 站在白圈圈旁邊, 大聲說道:“同學們,請注意!挖坑時,就比著白石灰畫的圈圈來挖, 每個坑的深度要達到一米左右,以能看到下面的黃土為準……” 說著,給每個小組都發了一把鐵锨。 姚龍港同學一馬當前,抱著鐵锨就開始挖了起來。 這里是一片沙土地,挖起來倒是不費事??墒且幌且幌堑赝谙氯?,挖出來的都是灰沙子,就是看不到黃土。 四個人一替一換,很快就挖出了半米深,黃土這才露了出來。瞅瞅其他同學挖得更快,就更加賣力起來。 這時候,學校里的后勤老師拿著一根直尺來測量坑的深度。 最后,以黃老師挖的那只坑為標準。 他站在樹坑邊,用手指著,大聲說道:“同學們都注意了,每個坑都要像這個樣子,要挖到一米深,否則小樹苗栽下去也很難存活……” 十個樹坑,終于挖好了。 黃老師拿著鐵锨,一個一個地檢查了一遍。這時候,去路邊撿肥料的三位同學,也拎著筐子回來了。負責去學?;锓刻膸孜煌瑢W,也用扁擔分別抬著大半桶水回來了。 一切準備就緒,下面就開始種樹了。 首先,要把肥料灑在樹坑里,鋪上薄薄的一層,接著往里面拌一點黃土,倒一點水進去。讓水慢慢地滲下去,再往里面倒一點水。重復個兩三次之后,就差不多了。 接著,班長帶著幾個同學去后勤處那邊,一會兒就領回來了十棵沙棗樹苗。這時候的小樹苗,只有一米多高,樹身和枝條都呈灰綠色,下面帶著一蓬樹根,看著十分稚嫩。 黃老師親自動手,把小樹苗一棵一棵放進坑里,讓同學用手扶著,各小組就拿著鐵锨往里面填土。然后再鋪一層肥料,再繼續填土。 十棵小樹苗,很快就栽種下去了。 剩下的時間,就是一點點的澆水。讓水順著樹坑慢慢滲透下去,坑里的土很快就塌下去了一層,這樣就需要繼續填土。重復個兩三次之后,最后在樹的周圍壘出來一個鼓鼓的圓圈,把水圈在里面,看著它慢慢滲透下去。 這樣,植樹才算是結束了。 以后,每隔三天要來給小樹苗澆一水,一個星期左右施一次肥。也只有這樣,小樹苗才能扎根存活下來。 黎元元參與了整個植樹過程。 她不禁感嘆道,在這片沙化土地上能長出綠植來有多不容易?學校周圍這一片一片的沙棗林帶,就是這么種植出來的。 還有那些大片的農田,當年可是從鹽堿地里一塊一塊開墾出來的。 由此可見,第一批創業者付出了怎樣的辛苦? * 轉眼到了四月中旬,天氣越來越暖和了。 黎元元也換上了一身春裝。 她上身穿著一件灰黃相間的小方格外套,下身是一條同款同色的小方格褲子,里面穿著淺灰色的小毛衣,看著十分洋氣。 這是王mama剛做的。 布料是滬上的奶奶郵寄過來的。那邊聽說慧珍現在學會裁剪了,就不再找裁縫做單衣了,殊不知這邊工作很忙,哪有那么多時間去做衣服? 收到包裹的那天,王慧珍摸著幾塊布料,沖著老田直瞪眼。 就是他愛拽,在信里把她吹噓了一通。這下可好,以后滬上那邊不幫忙了,光靠她來給大人孩子們做衣服做鞋子,還不把她給累壞了? 田根寶一見,呲牙咧嘴地笑了笑。寬慰道:“慧珍啊,以后你只管裁剪,我來蹬縫紉機,這下子總可以了吧?” “哼,就你嘴巴會說,你哪有時間???一到星期天就下連隊了,平時晚上還想出去吹個牛,打個撲克……”王慧珍瞪著眼睛說道。 黎元元在一旁,看了直笑。 其實,相對于去年來說,今年連隊里寬松多了。 首先第一條,晚上開會少了,自由活動時間一下增加了不少。職工們的業余生活也豐富起來了。一下班,聚在一起聽收音機的,打撲克的,去營部看電影的,還有看的。 真是五花八門,干什么的都有。 還有,現在電影片子也多了,基本上每個星期都能放映一到兩場。 一些文學刊物,也如同雨后春筍一般冒了出來。好些五六十年代的老作品也紛紛解了禁,在職工們中間相互傳閱著。 一本長篇,能輾轉借給幾十個人,都在后面排著隊,急火火地等著,還不斷地催促著前面的人“快點看,快點看!再不看就沒收了哦!” 另外,連隊里還出現了一種新氣象,職工們開始訂閱期刊雜志了。 田爸爸從小文書那里訂了一份,隔壁孫大江家訂了,小龍港家訂了等等。 大家都盡可能地訂成不一樣的,這樣就可以相互傳看了。 當然,不和諧的聲音也有。 四月里,正是孵小雞、孵小鴨的季節。一群半大孩子,在連隊里四處轉悠著,大聲嚷嚷著“要割資本主義尾巴啦!” 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