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9
不行。 小龍港來了,小組里最興奮地莫過于江慧勤了。她圍著小龍港,一會兒拉拉手, 一會兒到保溫桶那邊喝喝水, 呱呱個不停。 黎元元終于發現了這個小姑娘的一大特長, 嘴巴能說會道,眼皮子特別活,屬于會來事的那種。而秋秋和唐唐就比較乖, 只是跟在小龍港的屁股后面,端著小茶缸子,看看熱鬧。 不過半天,黎元元就發現了托兒所里的苗頭不對。 小小年紀,就開始拉幫結派了? 那個江慧勤,原來是管車間的江排長家的娃娃,難怪能當上小組長? 這個女娃娃心眼多,好勝心強,一見小龍港粘著元元,就想把小龍港拉到一邊,跟著她玩。 而小龍港也怪,就是喜歡跟著小元元,怎么拉也拉不開。 結果呢,小元元也是第一天來托兒所,本來就很稀罕,大班里的娃娃也愛圍著她,摸摸小手,拽拽小裙子,嘎嘎嘎地笑個不停。 又加上小龍港在旁邊湊趣,立馬把所有的孩子都吸引過來了。 就連中班那邊的小娃娃,也把臉扒在木柵欄上,眼巴巴地朝這邊看著。最后,干脆張開小嘴,大聲喊著:“元元,元元,小元元!” 黎元元立馬在托兒所里出了名。 不管是阿姨也好,小朋友也好,通通都認識了她。還有一個叫喬莎莎的小姑娘,更是拉著她入了伙。 后來她才知道,這個喬莎莎是托兒所的孩子王,無論是男娃娃,還是女娃娃都聽她的,就連江慧勤也不敢反抗。 見meimei大受歡迎,田偉波自然也是沾沾自喜。 他跟在元元meimei的屁股后面,充當著小保鏢。 見中班那邊的小朋友也想和元元meimei說話,就得意洋洋地賣起了關子,讓人家巴著他,說了半天好話,才把元元meimei領過去,和那邊的小朋友們隔著柵欄,拉了拉小手。 黎元元對自己引起的轟動,卻看得很淡。 一群小屁孩,就愛瞎湊熱鬧。 倒是自己,以后就要在這個大院子里混日子了? 想想心有不甘,可又無可奈何。 在一片熱鬧中,也有安靜的一面。 她注意到,唯一一個置身事外的,就是那個小班長。 他獨自一人站在屋檐下,淡淡地看著院子里的熱鬧,就好像他不是其中的一份子,而是一個看客似的。 黎元元忽然有一種感覺,這個小班長似乎與別的孩子有些不同。 具體有哪些不同? 一時半會兒卻又說不上來。 她注意地看了他了一眼,發現那個孩子正透過棚子邊的空檔,望著碧藍的天空,似乎在追憶著什么? 小小年紀,能追憶什么呢? 還真是奇怪。 * 中午,托兒所放學了。 黎元元背著花書包,揮著小手,向門口的兩位阿姨脆生生地道了聲:“楊阿姨再見!蘇阿姨再見!” 就隨著兩個小哥哥,一起出了大班的柵欄門,往家走去。 在連隊里,大班和中班的娃娃,可以自己背著書包回家。小班的,如果爸爸mama沒有來接,可以在托兒所里吃飯、午休。 小班那邊,有一間大房子,里面有那種帶木欄桿的小床,高高地圍成了一圈。小娃娃們可以脫了鞋,把在里面玩?;蛘咚X。 那間屋子里,一共有二三十張小床,一排一排的,整整齊齊地擺放著。 床與床之間,有一定的距離,站在里面的小娃娃,相互看著,卻夠不著。即便想打架,也打不了。 這些小木床,都是連隊里的木工房做的。 仿照的就是大城市里幼兒園的樣式。小床上的扶手和欄桿,都被打磨成了圓柱形,十分光滑。這樣,既能防止磕磕碰碰,也很美觀。 還有,小娃娃們站在里面,即便抱著欄桿用牙咬,也不會拉著嘴。 托兒所里的飯菜,是專門從連隊食堂里打來的。中午不回家的小娃娃,需要家長提前報數,到時候統一交飯票就可以了。 早晨,家長來送孩子時,也可以帶一點吃的放在托兒所里。半晌午,讓阿姨拿給自己的孩子吃。當然,阿姨里面有偏心眼的,也會把好吃的分一點給別的孩子。 家長即便從孩子那里知道了,也不好說什么。嘗嘗而已,自己家的孩子不是也吃了人家的東西嗎? 還有一些喜歡炫耀的,一到探親回來還專門拿一點土特產過去,好顯擺一下。 而嬰幼班的吃奶娃娃,每天中午連隊里都有牛奶定量供應。 雙職工們需要提前交奶票,這樣才不會占了別的娃娃的定量。當然,里面有沒有作弊的,就不好說了。 比如,有一些饞奶的小班娃娃,一到吃飯的時候,就賴在嬰幼班里不走,非要喝幾口牛奶才行,保育員阿姨心一軟,也會給那些娃娃倒一點喝喝。 還有那些長得特別乖巧的小娃娃,阿姨也會主動倒點牛奶讓她們嘗嘗。 哺乳期的女職工們,在上班時間里可以按點過來喂養。 那時候,嬰幼班里人頭攢動,擠滿了mama。而吃了奶的小嬰兒,大多被安放在“坐婆”里,老老實實地卡在里面。 “坐婆”是一種育兒工具,用木頭做的,呈長方形結構,分為上、中、下三層,就像一把高級餐桌加座椅。 最上面一層,是一個長方形的方框,前面有兩只把手,后面還有小靠背。在把手里側,有一塊活動木板平撐著,往外一掀就可以打開,小嬰兒一放進去,就可以關閉,正好卡著,防止嬰兒亂爬亂動。如果想讓嬰兒站起來活動一下,一掀木板,就可以了。 最下面一層,是用來蹬腳蹬腿的。中間一層是坐屁股的,屁股下面的木板上還專門挖了一個圓窟窿,這是防止拉在板板上邊,可以直接漏下去,在下面用紙或盆子接著。 這種“坐婆”,既能鍛煉小嬰兒的胳膊和腿部力量,又能保障安全,還提高了保育員們的工作效率。也就是這種護理方式,才能一下子照看眾多嬰兒。 這些,都是黎元元后來才了解到的。 對這種“神奇”的育兒工具,十分好奇。 在那個年代,木匠活兒還保留著自古以來的傳統,講究工藝和打磨,更講究技巧。 可惜,到了后世,這些手工技藝基本上都消失了,被一些新型的“學步車”所替代。而一些年輕mama們的視線,從此就被牢牢捆在了孩子身上,一刻也不敢放松。 盲目追求“洋化”而喪失了自我。 傳承了千百年的技藝,就這么莫名消亡了,不能不令人嘆息。 * 田家兄妹三人,背著小書包到了家門口。 “元元meimei,回來了!”田偉民趕緊拉開了房門,笑嘻嘻地打著招呼。 一上午,他哪里也沒去,老老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