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34
因為她身份卑微也不是因為她是什么不祥的掃把星,真正的原因恐怕是顧家心虛,怕她接觸外面的人和事之后會懷疑到父親的死因和以及父親的那些財產。 因此,就算是重生一世,她并沒有比別人多占多少先機,好多事情仍舊是一無所知。 但有一點她很確定,她不想進京,不僅是因為不想和顧鈺遭遇上,更多的是她怕她走了后會耽誤朱如松的事情,朱如松已經和韃靼人面對面交過手了,說韃靼人沒有他想象的厲害。 謝涵擔心他會輕敵,更擔心他的安全,所以這個時候她哪里也不想去,只想留在府城。 “這可說不好,我是怕萬一,特地提醒你一句。好了,你想怎么做是你的事情,我方才已經說過,重要的是你得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你以后面臨的是什么,誰才能真正護住你?!闭f完,徐氏端起了茶碗。 謝涵見此忙起身告辭。 回到家,謝涵還在思索王妃最后那句話在暗示什么。 她想要其實很簡單,平安健康,一家人聚在一起,這一點她從未改變過,也從未懷疑過。 而她以后面臨的是什么其實也很好猜,以徐氏的聰明想必早就猜到了謝涵和顧家的那些恩怨,也就說今后很長時間謝涵都可能要和顧家周旋。 至于那個真正能護住她的人,應該是指皇上吧? 其實,除了皇上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趙王府。 可謝涵從徐王妃的話意里感知她指的應該是皇上,否則也沒必要讓她進宮去參加什么賞荷會。 電光閃念間,謝涵想到了去年的那次賞菊會。 為了封為她一個魁首徐氏把比試的規則都改了,原來她費了這么多心思是為了讓她進宮,是為了皇上注意到她。 不是徐氏的兒子朱浵,而是皇上。 這怎么可能? 謝涵蒙了。 可細細一琢磨,這還真就有可能。 首先,謝涵清楚皇上一個十分愛才的人,要不然不會這么多年一直對夏貴妃寵愛不減;其次,皇上都能為了給顧家一個恩典而娶了顧鈺并很快封為賢妃,很難說他不會為了那幾百萬兩銀子把她也弄進宮。 此外,還有一點,假如有一天謝涵真的進宮了,那么她和夏貴妃肯定就成了利益對立的人,就算謝涵不會去爭寵,可她的存在也會傷害到夏貴妃的利益。 可這么做對徐氏又有什么好處呢? 第一個好處恐怕就是夏貴妃失寵,而夏貴妃失寵則意味著朱泓失去了最重要的靠山,沒了靠山的朱泓再想問鼎那個世子之位就難了。 還有,徐氏知道自己和尹嬤嬤走得近,所以她以為自己將來要嫁的人一定是朱泓,所以才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弄走,因為她怕自己的存在會成為朱泓爭奪世子之位的助力。 第四百六十一章、壞消息 謝涵越想越發冷,這徐氏的心思也委實太縝密些,這么早就開始布局了,別說她沒想到,就連尹嬤嬤也猜錯了。 謝涵一個重生的加一個有著前車之鑒的尹嬤嬤都不是她的對手,也難怪夏王妃會輸在她手里了。 還有一點,謝涵覺得這朱如松的身份也十分可疑,如果這手套真是夏王妃的遺物,朱泓不會輕易拿去送人。 如此一來,事情又回到了原點,這朱如松和朱泓到底是不是同一個人。 謝涵有一種感覺,她和朱如松的幾次會面說不定被徐氏查了出來,如果朱如松真是一個閑散宗室的話,徐氏完全沒有必要對付她。 可如果朱如松就是朱泓的話,徐氏自然容不下她。 所以,徐氏才布了這么一個大局,把她送進宮,把朱泓送上戰場,如果朱泓在戰場上出點什么意外的話,世子之位不用爭就到了朱浵身上。 退一步說,即便朱泓可以平安回來,可以他的心性,如果知道謝涵被皇上接進宮了,肯定會和皇上大鬧一場,而皇上如果知道謝涵和朱泓有私情,后果是什么可就很難說了。 好大的一盤棋啊,既打擊了夏貴妃,也鏟除了朱泓,最后她母子兩個成了最大的贏家。 至于謝涵這顆棋子的死活,只怕她從來沒有考慮過。 可謝涵不明白的是,既然徐氏決定了用她做棋子,那她一而再地試探她試探她父親又是為了什么? 可惜,直到進家了,謝涵仍舊沒有想明白。 回到家,謝涵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朱如松存放在她的那個紫檀木匣子。 匣子里的首飾不少,步搖、簪子、華勝、花鈿、戒指、耳環、梳子、項圈、鐲子等等,凡事女子能用到的幾乎都有, 尤其是鐲子,有好幾對,金的玉的瑪瑙的都有,甚至還有一對龍鳳鐲。 謝涵看了半天也沒有找到什么出格的,比如王妃用的七尾鳳釵,七樹花鈿等。 因此,眼前的這盒東西說明不了什么,很有可能是他母親年輕時用過的,或者是他母親臨終前給兒媳準備的聘禮,就像自己父親臨終前給自己準備的嫁妝是一個道理。 沒有找到答案的謝涵又去見了高升,她知道朱如松臨走之前曾經約高升見了一面。 可高升也沒有答案,他說朱如松臨走之前一是叮囑他照顧好謝涵,二是提了幾點那些銀子的用處,因為他知道謝涵一個女孩子,肯定不方便出頭,最終這件事還得托付給高升。 不過高升倒不大相信朱如松就是朱泓,他說若果真如此的話,以朱泓的親王嫡長子身份怎么可能才十五歲就上前線? 再說他也沒收到朱泓回幽州的消息。 這話倒是提醒謝涵了,正月吃年酒的時候她還聽朱澘抱怨說她哥哥在京城沒有回來,這個年她母親過得很失落,說是她哥哥第一次離開家這么長時間。 既然她哥哥沒回來,沒道理皇上會放朱泓一個人會回來吧?而且謝涵也沒有聽尹嬤嬤提起她主子回來的消息。 這么一想,謝涵又心寬了許多,只要朱如松不是朱泓就好,其他的事情她來想法子應對。 清明之后,謝耕田和謝耕山從鄉下祭祖回來帶來一個不好的消息,說是謝耕梅的婆母在臘月二十八沒了,大年三十急匆匆辦的喪事,也就沒來得及通知這邊。 而單老太太死后,單老爺子總算悟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