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33
!”李堯說完捶了下案幾。 “邊境上的城墻修不起來?” 謝涵真心覺得要是在邊境上修一道城墻的話應該會好多,可這不是一筆小錢,她手里倒有兩百萬兩銀子,問題是這些銀子她沒法拿出來。 “這就得問皇上了,不過受你的啟發,邊境上的村子倒是大都修了城堡,晚上也留人值守,相對來說要好一些,可畢竟不是每個村子都能修得起城堡,要我說,還是痛痛快快地干一仗,這些孫子就是欠揍,就得把他們打老實打蔫吧了他們才不敢鬧事,什么時候都是拳頭硬就聽誰的?!崩顖蛘f完握緊拳頭向謝涵示意。 謝涵見他了連粗話都冒了出來,可見是真氣急了。 “行了,打打打打的,一天到晚就知道打打打,真打起來,還不定怎么回事呢,多少人為此送命,多少人無家可歸?!币慌缘牧阂鹨娎顖虻那榫w有點失控了,瞋了他一眼,說道。 是啊,道理誰都明白,人都是欺軟怕硬的,誰的拳頭硬就怕誰就服誰,可問題是戰爭不是兩個人打架這么簡單,這是兩個國家打架,牽扯到的東西太多了。 “去去去,你懂什么,婦人之見,你只看見了有人送命有人無家可歸,可你沒看見邊境上那些受辱的百姓,長此下去,邊境上的人越來越少,村子越來越空,接下來那條邊境線就該往里移了,所以這仗早晚得打,晚打不如早打,早打可以多挽救一些邊境線上的百姓?!?/br> “李大人這話很有道理,聽李大人的意思,咱們和韃靼多半是要真開打了?”謝沁的注意力被轉移過來了。 “姨父的話的確有道理,可我總覺得哪里不對勁,真要開打,韃靼的糧草肯定有別的來路,就靠這樣小打小鬧搶幾個村子的糧草怎么可以支撐這些大軍?”謝涵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她是怕幽州知府的悲劇再次重演,這邊叫喊著要開戰,那邊卻把糧草偷偷高價賣給韃靼人,因此,謝涵認為開戰的第一步首先是應該控制糧草。 第三百五十四章、杞人憂天 謝涵之所以質疑對方的糧草一來是受顧霖影響,她猜想顧霖之所以命人冒著生命風險去韃靼親探一下對方的糧草虛實,想必也是懷疑到什么,或者是吸取了十多年前幽州知府的教訓;二來上一世謝涵經歷過那場戰爭,五六年打下來不要說韃靼人缺糧,就是大夏這邊也是多少田地荒蕪多少人餓著肚子啃樹皮草根。 因此,糧草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謝涵才會提前告知高升家里的糧食一律不賣,不僅她家不賣,連謝耕田和謝耕山這一年的糧食也沒賣,非但如此,她還命高升借著飯莊的由頭偷偷收購了不少糧食,這些糧食都在幽州城里的后花園地窖里藏著。 李堯見謝涵一下就問到了點子上,驚訝之余倒也耐心地跟謝涵解釋起來。 韃靼人屬于游牧民族,也叫馬背上的民族,這個民族的特點是善于騎射,不事耕作,因此他們的飲食習慣和漢人有很大不同,主食一般就是奶制品和rou,還有就是用他們的牛羊和馬匹從鄰國換點糧食,或者就是干脆從鄰國搶糧食。 當然,這是指年景好的時候,牧草茂盛,牛羊成群,所以他們不缺吃的,或者說缺的不多,小打小鬧搶幾場也就差不多夠他們撐到來年牧草綠的時候。 可這兩年由于干旱得厲害,河流枯竭,牧草枯萎,牛羊都沒有吃的,人就更沒有吃的了,所以他們不再滿足于小打小鬧,而是大規模的掠奪。 而以往的掠奪他們一般愿意選擇冬天,一是冬天冷,韃靼人習慣了冰天雪地,可夏國這邊的人卻習慣了貓冬,戰斗力要打個大大的折扣;二是冬天糧食都入庫了,好搶,他們騎個馬打個來回就會有不菲的收獲。 可今年不一樣了,今年邊境線上很多村子都修了城堡, 韃靼人不傻,自然明白修了城堡和沒有修城堡大不一樣,因此他們干脆也不等到冬天了,見糧食熟了,農民們把糧食從地頭收回來他們就開搶,或者沒等農民收糧他們自己就搶著收割了,故而今年邊境線上的糧食基本都到了他們手里,這些糧食支撐他們一個冬天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還有一點,任何時候都有趨利的商人,那些商人每年都屯了大量的糧食偷偷賣給韃靼人,別看韃靼人兇狠,殺人不眨眼,可他們卻對夏國的商人很友好,因為他們清楚一點,他們的生活還得仰仗這些趨利的商人。 所以戰事一旦拉開,夏國這邊的糧草未必會比韃靼人支撐得久,別忘了他們還有數不清的牛羊可以宰殺。 “你是說他們很優待商人?”謝涵總算明白為什么顧霖想親自扮成商人去韃靼了,看來他沒少花時間來研究韃靼人。 這就是所謂的知己知彼。 可惜,這樣一個好統帥卻是一個十分冷血的人,眼里只有顧家的利益,對自己的庶女沒有半分的憐惜和骨rou親情。 不僅他,顧家幾代掌門人都是如此,幾乎所有的庶女都是用來做棋子,她們的夫婿不是用來替顧家背黑鍋就是用來替他們貪墨銀子。 以前的謝涵一直想不明白顧家為什么需要這么多銀子,不過年初在京城的時候跟在尹嬤嬤后面學了一個多月的中饋,她總算想通了這個問題。 說起來顧家是真正的勛貴之家,是當年陪著太祖爺一起打江山的異性兄弟,太祖爺登上帝位的第一件事就是論功行賞,一共封了八公八候,世襲罔替,公爵除了正常的俸祿五千石之外還有五千畝的永業田。 而這五千石的俸祿和五千畝的永業田出產委實養不活顧家這一大家子人。 上幾代的顧家謝涵不清楚,但她知道顧家現在大大小小的主子就有將近三十人,這些主子們一個月的各項開支至少是五百兩,此外,顧家大大小小的奴才有二百多人,每個月的開銷少說也要二百兩銀子,因此,顧家每年光養這些人就要八九千兩銀子。 再加上每年的人情禮往和婚喪嫁娶,謝涵默算一下顧家每年至少要有兩萬兩的進賬才能勉強把日子支撐起來。 可謝涵印象中的顧家卻富得流油,上一世顧鑠成親花費好像就有七八萬兩,顧鈺進宮壓箱子的銀票好像就給了十萬兩,其他的那些主子成親的花銷也都不是一筆小數。 要維持這么大一家子人的長久富貴,可不就需要有人做出犧牲,想必這就是顧家掌門人愿意讓自己的庶女嫁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