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04
,何昶到底貪墨了多少銀兩才能讓皇上和貴妃如此大費周章,那些銀兩究竟在不在自己父親手里? 還有,父親留在母親牌位里的那一百萬兩銀票到底是何昶的還是父親自己貪墨的? 謝涵心里猶如千萬只螞蟻爬過,癢癢的難受,可就是沒有答案。 謝涵想不到的是,她翻來覆去琢磨夏貴妃和王妃時,尹嬤嬤也躺在炕上翻來覆去地琢磨謝涵。 雖然事先聽了不少關于謝涵的傳聞,對這個小姑娘的聰明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可即便如此,這一趟會面尹嬤嬤仍是被謝涵驚到了。 她從七歲起進后院做了王妃母親的丫鬟,到現在已經整整四十五年了,四十五年來,她見過了多少閨閣小姐多少世家公子,可沒有一個像謝涵這樣早熟聰慧的。 說話行事像個大人也就罷了,早熟懂事的孩子她見過,可那手初見功底的書法和字畫是需要時間打磨的啊,難道這也有捷徑? 還有,喜歡看書的閨閣小姐她見過,可七八歲的孩子像謝涵這么喜歡讀書的女孩子就少見了,更少見的是七八歲的女孩子居然讀什么兵法書。 這也太匪夷所思了。 這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女孩子? 還有,好好的小主子怎么會想到給這個丫頭送年禮來,而且還特地央求她親自走這一趟,美其名曰是奉母命,可自家小主子一向頑劣不堪,誰的話也不聽,什么時候成了會奉母命的乖兒子了? 如果他早學會了奉母命,王爺還至于為他頑劣不堪的傳聞而動氣動怒,甚至于遷怒到王妃身上?王妃還至于cao心勞累郁結于心? 可如果不是奉母命,那會是為什么?難道自家小主子和這個小姑娘有什么牽扯? 對了,小主子曾經跟著貴妃娘娘去過揚州,既然貴妃娘娘說親眼見過謝涵,那么小主子肯定也親眼見過這個丫頭,難道小主子對這個丫頭動了什么不該有的心思? 不對,這不太可能,自家小主今年才剛十一歲,去年見那個丫頭時才十歲,還是一個懵懂小孩,怎么可能會這么早對男女情事開竅? 而那個丫頭就更小了,六七歲的孩子能懂什么? 而且就算這兩人在揚州曾經見過面,可當時有皇上在,自家小主應該沒有機會跟那個丫頭說話的,因此,兩人就算是認識,也僅僅只是一面之緣。 小孩子忘性大,都過了一年多了,怎么可能還記得一個沒有說過話的一面之緣的人? 可如果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自家主子為什么非要她來走這一趟呢?難道真的是奉母命? 罷了,明兒看看那丫頭會給自家小主送些什么東西就明白了這兩人到底有沒有私情了。 琢磨不透謝涵也琢磨不透自家主子的尹嬤嬤在嘆了無數次氣之后才慢慢閉上眼睛進了夢鄉。 次日一早,尹嬤嬤起來后雖然有點頭昏腦脹,可一想到已經是臘月二十八了,便沒有聲張,咬著牙讓兩個丫鬟伺候她洗漱完畢,便帶著她們去找謝涵請辭。 謝涵見外面積雪有半尺厚,倒有心挽留她們再住幾天,可一想到后天就除夕了,這種情形下對方不可能會留下來。好在她早就預料到對方要走,早早通知了灶房的人準備一桌熱湯飯。 待尹嬤嬤用過早餐,謝涵這才把給尹嬤嬤的荷包、布匹以及路上吃的點心拿出來了。 尹嬤嬤見謝涵只讓她帶這點東西回去,而且還都是給她的東西,心下雖然松了一口氣,可另一方面卻又更糊涂了,似乎隱隱還有點失望。 及至到了外院的大門口,見高升指揮兩個小廝往馬車上裝東西,尹嬤嬤才知道謝涵讓管家單給趙王府備了一份回禮,東西點明了是給趙王府的。 尹嬤嬤接過禮單一看,唐三彩瓷器擺件、木雕套碗、筆墨紙硯、漆器,此外還有雞蛋、鴨蛋、鵝蛋各一百個,雞鴨鵝各十只,山羊、黃羊各十只,南方火腿兩只,別的也沒什么了。 第二百一十五章、大喜事 尹嬤嬤見禮單上的東西雖然中規中矩的,貌似挑不出什么毛病,可細一琢磨,她仍是有點懷疑這唐三彩擺件和黃楊木的木雕套碗是謝涵讓準備的。 馬的寓意比較好,馬到成功,一馬平川、萬馬奔騰、唯馬首是瞻;還有這木雕套碗也是,碗是指吃飯的家什,這吃飯的家什端在手里,是不是意味著將來這王府還得是交到小主手里? 還有,昨兒她好像跟謝涵提了一句自家小主不愛讀書,禮單上便給準備了一套筆墨紙硯,顯然是用來規勸自家小主的,就是不知自家小主能不能聽得進去。 可是話說回來,如果這東西真的是謝涵準備的,那這丫頭的心思也太靈透了些。 謝涵見尹嬤嬤盯著這禮單發呆,便看了高升一眼,高升忙弓著身子上前幾步,恭恭敬敬地對尹嬤嬤道:“尹嬤嬤,倉促之間這點東西實在是不成敬意,還請告知王爺,小的替我們主子多謝王爺惦記,等過了年,小的再專程登門去向王爺拜謝?!?/br> 因為尹嬤嬤是以趙王府的名義送的年禮,高升也只能裝糊涂,再一次點明回禮是給趙王府的,這樣一來,既保全了小姐和那位王子的名聲,也拉近了謝家和趙王府的關系。 至于這東西進了王府之后會怎么分派會到誰的手里,那就不是該他高升cao心的了。 “專程拜謝倒不必了,我們王爺這段時間一直閉門謝客,我們主子也是因為王妃生前有話交代過他,這才打發我們來這一趟,就想看看謝姑娘過得如何,有沒有什么難處,有沒有被人欺負?!?/br> 尹嬤嬤說完,掃了高升、李福、高mama、方氏等人一眼,正要上車時,見一農村老太太領著一堆人過來了,猜到這應該是謝涵的家人,只得站住了。 謝涵忙介紹彼此的身份,尹嬤嬤倒是上前屈膝向張氏行了個禮,“老太太,我們急著趕路,不敢再耽擱下去了,下次有機會來再看看你去?!?/br> “多謝了,回去該帶好的帶個好,我們小門小戶的也沒什么好東西回送你們,偏勞你們大雪的天跑來看我孫女,大過年的,這是一點小意思?!睆埵险f完拿出幾個荷包來,一人給了一個。 尹嬤嬤捏了一下荷包,感覺到里面是一個一兩的小銀錠,微微有點驚訝。 當然,她驚訝的不是這一兩銀子本身,而是這一兩銀子是出自一個農村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