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9
棋過來傳話,說趙mama和劉mama還有高升家的都在二門那等著,謝涵聽了命紅棠和小玉留下來聽父親傳喚,命方姨娘拿著備好的紙錢紙衣等物一起出了春暉院,在二門處會齊了趙mama等人,到大門處,只見高升帶了四個小廝正在門房處候著。 出了謝家大門,是一條東西走向的巷子,這一帶住的非富即貴,圍墻又高又長,且由于戶與戶之間比較遠,因此一到晚上巷子里就比較黑,行人也比較少,這也是高升為什么要親自帶著幾個小廝跟著的緣故。 “小姐,往東還是往西?”高升問。 謝涵知道往東走過三戶便是一個十字路口,那邊過去不遠是一片水域,往西走,要走五六戶才到一個小十字路口,從那個小十字路口往南拐出去便到了街里,那邊晚上有夜市,極為熱鬧。 “往東吧,東邊安靜些?!敝x涵是怕驚擾了別人。 高升聽了并無異議,提著燈籠帶了兩個小廝在前面走著,命李福帶著一名十八九歲的小廝斷后,謝涵人小腿短,又是大晚上的,方姨娘怕她著涼也怕她膽小受驚,主動彎腰把她抱了起來。 路過旁邊的那戶人家,謝涵見那家人家大門緊閉,門口黑漆漆的,一盞燈籠也沒掛,覺得有點蹊蹺,便隨口問了一句。 “這戶人家去年冬天就搬走了,夫人原本說想把這家園子買下來,打通了和咱們并一家,省得咱們家的地方太小了,可老爺說我們家人口簡單,沒必要浪費。為這事,夫人還和老爺別扭了兩天,最后還是老爺說,等春天看看這家庭院的花草樹木再說,可惜春天到了,夫人卻再也沒回來?!狈揭棠镎f到后面眼圈有點紅了。 “這事我怎么沒聽母親說過?”謝涵對這件事一點印象也沒有。 不過細細一想,她倒是理解母親的心思。 不管怎么說,母親也是出自定國公府,雖是庶出,可也是在老夫人身邊長大的,她見慣了世家大族的場面,也想把謝家往這條道上引,衣食住行樣樣都力求精致完美,可別的都好說,唯獨這住不是一件小事。 合適的房子不好遇,而搬家也是一件勞心勞力的事情,可如果能把隔壁買下來打通了,這項工程倒不大,也省事,母親會動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讓謝涵不理解的是父親的舉動。論理,謝家每年有六七千兩銀子進賬,這么大的一套宅院貴也超不過五六千兩銀子,以父親對母親的疼愛,他應該會依了母親才是。 “那這房子現在還沒有賣出去嗎?”謝涵追問了一句。 “賣了,賣了,春天的時候就有人搬來了,可誰知沒住兩天,聽說老家出事急急忙忙走了,現在也沒回來?!备呱业膿屩f道。 謝涵聽了便沒再多問,說話間便出了巷子,趙mama找了一處平坦的地方先把東西放下了,司棋往地上放了兩個蒲團,方姨娘放下了謝涵,謝涵向著北方跪了下去。 謝涵一跪,其他人都跟著跪了下去,頓時悲悲切切的嗚咽聲響了起來。 高升用火折子先把幾件紙棉襖點著了,接著謝涵便開始陸陸續續地往火堆里扔紙錢和用銀箔紙、金箔紙疊的元寶以及金山、銀山,當然,還有那份,劉mama負責燒紙房子。 “母親,女兒來祭拜你了,給你送衣服送錢來了,母親,女兒來晚了,是女兒不孝,母親,女兒愧對你和父親這些年的教誨,女兒做錯了很多事情,母親,女兒給你磕頭了,請母親原諒女兒?!敝x涵一邊絮絮念著一邊磕頭。 “。。。母親走的時候,女兒不幸染病,沒有去送母親最后一程,也沒能跟父親一起回家,是女兒的錯;中元節的時候,女兒出不了門,只是讓奶娘在外面替女兒給你燒了點紙錢過去,也是女兒的錯,母親,請原諒女兒的不孝,女兒知道,女兒能有今天,是母親在天上保佑著女兒。母親,你若在天上有知,請一定要護著父親,父親到了他現在最難的時候,母親,你已經丟下我,請你一定不要讓父親也丟下我,母親。。?!?/br> 謝涵說著說著哽咽難言,伏地長跪不起,她是想起了前世今生的際遇,她一個無根無基無父無母的孤兒要怎么才能躲過顧家的狼爪把那個孩子養大,為他們姐妹或姐弟兩個謀一個好將來? 第三十章、來意 這天晚上祭拜回來,謝涵因為傷心過度外加吹了點涼風,又有點鼻塞和頭疼了。 好在她自己久病成醫,也有一點經驗了,當即命司琴去找灶房上的人煮了一碗辣辣的姜湯,喝下去后發了一身汗,再用兩床被子捂了一個晚上,第二天竟然好了。 正洗漱時,趙mama和劉mama兩個來了,她們兩個知道昨晚謝涵著了點涼,過來探視一下。 “兩位mama請坐,沒想驚動別人的,已經大好了?!敝x涵的確是回房后覺得不適才讓司琴去找灶房的人,沒想到趙mama和劉mama的消息倒是靈通。 “小姐,老爺正病著呢,小姐的身子可馬虎不得,依奴婢的意思還是找一個大夫來好好瞧瞧吧?!眲ama說。 “可不是這話,老爺如今顧不上小姐,小姐年齡又小,少不得我們這些做奴才多cao點心,替小姐多想著一二。說句不托大的話,夫人像你這么大的時候,奴婢就到夫人跟前當差了,誰知一眨眼,如今小小姐也這么大了,就是可惜了夫人,那么好的一個人,偏就。。?!壁wmama后面的話沒說出口,掏出帕子拭淚了。 謝涵知道趙mama是當年母親的陪嫁丫頭,后來在母親房里做了一個管事,具體負責什么謝涵還真不清楚,她只記得母親出門什么的都帶著她,她男人謝涵倒還記得,好像是專門負責府里女眷們出行的,也就是說府里的馬車歸他調度,誰要用車,得先去跟他說一聲。 而劉mama是當年顧家陪嫁過來的兩房家人之一,那一房留在京城看家,劉mama一家跟著來了揚州,劉mama是整個內院的管事,主子和丫鬟們的吃穿用度好像都要經她的手過一遍,她男人好像是一個買辦。 說起來,這劉mama和趙mama兩家子在謝家的確都占著好位置,僅次于總管高升一家。 這兩人一大早來看自己,單單只是看自己還是有別的什么目的? 這些婦人們經年在后宅打滾,心思可不像那些小丫頭子簡單,她們經歷的事情多,權力也大,加之又有了自己的小家庭,私心肯定多多了。 “多謝兩位mama替我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