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之林家有子_分節閱讀_104
林琰朝他安撫一笑,又看向司徒峻,躬身回道:“皇上,依金陵知府所奏,金陵城內進了六月,水患便成。第二封奏折卻言雖有洪水,深不盈尺。這兩者之間,差距未免太大。若是第二封奏折為真,那金陵知府何來這么大的膽子,膽敢欺君罔上?難道他便不曾想過,除他之外,金陵尚有布政使等官員可將實情上達圣聽?若是想到了卻依舊如此,只能說,這是金陵一干官員所共識?!?/br> 說到此處,故意頓了一頓,果然見司徒峻面色一變。 又續道:“一個小小的金陵知府斷沒有如此膽量。臣所說的別有隱情,也就是在此了。但是臣以為,既是大張旗鼓報了折子上來,皇上若是此時申斥,倒顯得與百姓身上不夠仁慈。既是這樣,皇上便以罪己昭告天下……” “好!”話未說完,司徒峻已經擊案而起,“主意不錯!” 他先前是氣壞了,萬沒想到竟有人敢如此大膽,在這上頭明目張膽地欺君。若不是自己埋下的暗線兒上奏,自己只怕很久被蒙在了鼓里。震怒之下未及細想,倒是林琰這小子,看著斯文,心里卻是一肚子壞水。 下了罪己詔不過是個引子,下一步,便是要敕令金陵一帶官員自查自省,互查互參了。 他早就有心整頓江南吏治,只是礙于太上皇尚在,又無合適借口,因此遲遲未動。如今看來,竟是有人將刀柄遞到了自己面前,只待自己接了。 看著底下垂眸而立的林琰,司徒峻嘴邊兒含了笑意,平易近人,溫暖如春風,溫言道:“你且坐下細說,朕現在有些亂,你且說的詳細些?!?/br> 林琰的法子很簡單。 在他看來,古人對這些個地震、日食月食、水患蝗災的認識都還淺薄,遠遠不如后世那般能夠分析的透徹。因此,往往發生了這些個天災,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習慣地往神啊鬼啊天懲天罰等上邊想。若是正趕上在位皇帝施政行事有誤,不免便要立即改了。本朝中曾有過記錄,太祖末年,京城一帶翻了地龍,太祖親自齋戒七日,跪在太廟里自省祈福,文武百官俱都檢討以平天怒。 至于地方上遭遇天災,夸大災情,其實乃是各級地方官員心照不宣之事。不過像金陵這般上下一體,將一個明顯不成水患的事情愣是弄成了個重災,還真是從未有過的。 但凡這樣的災患,朝廷必要撥下賑災款項,多半兒還會下令減免本年或是次年的賦稅。這里頭,貓膩兒大了去了! 林琰知道皇帝一直對太上皇維護老臣心有微詞,只是一時之間也不好動手。江南的甄家,不僅是舊派臣子的代表,更是忠敬忠誠兩位王爺的外家,想來當初皇帝未曾登基前,甄家也是偏向于支持那兩位的。不過人家做的隱秘,皇帝暫時便動不得他們。 甄家的根基,便在金陵??梢哉f,金陵的官員,唯甄家馬首是瞻。 這一次,算是他們失了策。不管出于何種原因夸大了災情,最終,只怕會將自己折了進去。 皇帝善于隱忍,心思深沉,想明白了這里頭的關節兒,剩下的,就是借著這個事由發揮出去,該整頓的整頓,該撤的該罰的,一個個都不會饒了。 司徒嵐目光掃過林琰指間帶著的黑色玄鐵指環,眸光沉了沉。 皇帝顯然完全領會了林琰未盡之言,臉上已經有了轉晴的跡象,眼中的冷意卻是更盛——好,不管這回事情背后有無那兩個人的手筆,也要借著這送上門來的大刀,砍去了他們的臂膀! 司徒嵐與林琰兩個人從宮里出來,一路上都是沉默著。林琰偏過頭看了一眼司徒嵐,見他靠著車壁而坐,皺著眉頭,不知道在想什么。 手伸過去,輕輕地握住司徒嵐的手,感覺他手腕一翻,反倒是將自己的手掌合在了掌心,林琰一笑,輕聲道:“在想什么?” “沒什么?!彼就綅寡弁図?,略帶著些疲憊地閉了閉,嘆道,“這回牽涉的人,怕是又不會少了?!?/br> 林琰好笑道:“你生在皇家,按說這樣的事兒不必我說就該明白。說句不該說的,當初倘若是上皇不曾禪位,你兄弟二人又當如何?” 司徒嵐不語,以當年太上皇對忠敬忠誠兩個的寵愛,要不是那兩個蠢貨自己中間窩里斗上了讓太上皇寒了心,這皇位是誰的,還真難說。自己一向跟在皇兄身后,從小兒就是如此,長大了更是全力支持他。真叫那兩個人得了勢,皇兄這個嫡子自不必說,自己這個跟班兒只怕也就是繼續跟著皇兄去了。 手間微一用力,林琰看著司徒嵐,“為何我覺得你最近總是有些心事的樣子?” 司徒嵐猛然將他摟進懷里抱住了,下巴支在他的肩頭,悶聲道:“子非,我忽然覺得挺沒勁的。這些日子你忙著,我總有一種握不住你的感覺。要是可以,我是真想就這么把你帶了走,關在一處,讓誰也找不見!” 林琰心下好笑,卻依舊回手抱住了他,“就咱們兩個?” 司徒嵐用力點頭。 “那,洗衣做飯,挑水種田,你我能做了哪個?” 司徒嵐僵住,又不服氣開口:“原先書院里沒人伺候時候,不是也過來了?” 林琰略往后錯了錯身子,扳住了司徒嵐的臉,認真地看著他,說道:“那是因為,王爺你的衣裳臟了自有人來書院里拿出去漿洗。書院里頭自有飯堂,至少可以不餓肚子?!?/br> 司徒嵐一聲哀嘆,癱下了身子軟趴趴靠在車壁上,“這么說來咱們竟是一無是處了!” 林琰笑著道:“各司其職,各盡其用!” “其實,我是真不愿意子非往這些渾水里去趟?!彼就綅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