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0
惠行過禮后就出了正殿,出來便看到元和帝貼身侍奉的太監,乾清宮太監總管高全德。 宣惠每次見到他總是帶著幾分和煦的笑意,讓高全德受寵若驚。他不明白這位最受寵愛的三公主為何突然把他看進眼里了。 而宣惠則想的是史書上的高全德。他在元和帝還是皇子時就侍奉在側,一直謹慎小心,就連元和帝登基入主乾清宮,高全德也是勤勤懇懇,從不驕矜得意。元和二十年國難,皇帝并沒有選擇離京避禍,而是堅持留在京城,誓守祖宗基業?;食潜还テ茣r,元和帝在乾清宮放了一把火,將自己和眾多妃嬪都葬身火海。高全德帶著手下僅剩的幾個小太監守在乾清宮外,在賊人殺進來時做了這個帝國最后的也是最微弱的抵抗。高全德死時身首異處,卻在史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宣惠對高全德笑道:“高公公,今兒是你值夜嗎?我前些日子搬到父皇書房里的那兩盆建蘭可掛上花苞了?我這兩日忙,都沒去瞧呢!” 高全德躬身笑道:“今日是奴才給圣上值夜。您那兩盆建蘭我專門找了個做事經心的徒弟給照看著。如今一盆已經掛了四個苞兒了,另一盆有六個。都是成雙的數,您看多吉利!” 宣惠“咯咯”地笑了起來:“瞧你說的,這可是說乾清宮里有好事呢,還是我有好事呢?” 高全德陪笑道:“這兩樣也不擰著呀,乾清宮的好事自然也是公主的好事,這公主的好事來了,乾清宮上上下下自然也跟著高興??!” 宣惠笑道:“承你吉言!我如今最要緊的就是學成騎馬,要是近日學成了,就先賞你個大大的封紅!” 高全德笑得臉上褶子全出來了:“那奴才就日日給公主向佛祖求著!” * 承乾宮里,元和帝一臉疲態地倚在大迎枕上,賢妃跪坐在后面輕輕地給他揉著太陽xue。 半晌,元和帝問道:“今日你去太后那里了?可說了些什么?” 賢妃柔聲答道:“貴妃jiejie說想請那兩家的小姐進宮來相看相看,太后允準了。又說起來長公主給文瑾縣主挑儀賓,我提了句和靖跟縣主同歲,也該忙活起來了。只是我嘴笨,話沒說好,讓皇后娘娘多了心,落了頓數落?!?/br> 元和帝拉過賢妃,讓她坐在自己懷里,說:“她說你什么了?” 賢妃強笑道:“也沒說什么。就是我想著能給皇后娘娘提個醒,也是做件好事,和靖年底就該及笄了……” 元和帝嘆了口氣,閉上了眼睛,說道:“她自己不賢,還聽不進人勸,實在是……你受委屈了?!?/br> 賢妃眼圈一紅,把眼淚忍了回去,笑道:“上次我跟您說宣惠夫婿的事情,您想得怎么樣了?我這里倒是看上了一位呢!” 元和帝睜開眼,笑道:“你手腳倒是快!這樣急著要收女婿的年節禮?說說看是誰家公子?” “您覺得成國公世子如何?”賢妃小心翼翼地覷著元和帝的神色。 只見他眉頭一皺,說道:“上回太后壽辰,召了他過去。我就想著只怕是給文瑾相的夫婿。咱們若是給宣惠挑的也是他,那太后那邊如何交代?” 賢妃急道:“太后又沒有明說,只當我們猜錯罷了。況且我看長公主的意思,也未必是對成國公世子有多滿意。咱們宣惠跟文瑾搶不得,難道連她不要的也不能撿?”說罷,眼淚就順著臉頰滾落下來。 元和帝忙用手去給她擦,心里也很難過??稍谔蠓e威之下,他也不敢明著忤逆太后的意思。 賢妃見元和帝不說話,就加了把火:“長公主話里話外的意思都是覺得裴世子是個有本事的,日后不用借她們的勢也能立的起來,怕日后他欺壓了縣主。我卻覺得好,咱們宣惠如今溫和又懂事,找個明事理的駙馬,日后日子一定過得不差,哪里用想誰欺負誰的事情。再者說,我私心想著,若駙馬是個得用的,日后別人瞧在宣惠和駙馬的面上,也能善待我幾分……”說著說著,她的聲音便哽咽了起來。 元和帝見狀,連忙起身,把賢妃摟在懷里,用手輕撫她的背。他心中覺得煩悶不堪,又不忍心推開賢妃,就僵直地坐在那里。 遼東又起戰事,田登文請求調湖廣都司兵馬馳援。兵部侍郎認為田登文此舉乃是點兵,越權替兵部做決定,遂提請駁回。隨即便有御史上書彈劾田登文狂悖、以軍情為己謀私利。 內閣楊首輔則認為軍情緊急,乃是目今第一要務。田登文固然點兵之請失當,但無論是臨陣換將還是再議救援,都是大忌。故而他建議立即向湖廣都指揮使王錦堂發文,要求其發兵救援。 朝臣們議論良久,皆認為湖廣都司雖遠,但地處富庶,兵強馬壯,較之閃西都司更為合適。 然而他們似乎都選擇性地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王錦堂是否會響應。 ------------ 第三十三章 相看 心念及此,元和帝頭疼欲裂。 當年湖廣襖教教眾叛亂,打著均田的旗號收買人心,一時間從者甚眾。朝廷派兵鎮壓,誰知仗打了兩年,從各個地方集結的幾十萬軍隊盡皆潰敗。當時的西平侯,徐思齊的父親,以及昌邑伯世子,薛元翰的父親,都死于此次平叛。 至此,先帝也慌了手腳??烧檀虻竭@個地步,除了京畿地區和遼東的守軍,朝廷已無兵可用。各省都司雖有余兵,卻各有衛戍之責。即便強派上陣,也未必敵得過,反而徒增其他地方叛亂的風險。 時任湖廣都指揮僉事的王錦堂請求去自己家鄉江熙募兵,先帝雖然允準,國庫卻囊中羞澀。王錦堂到了家鄉,變賣祖產并向鄉親募資,最終招到近十萬來自江熙、四汌的悍勇子弟。 當時承爵不久的成國公裴崇義協助福健都司擊潰了倭寇,隨即帶領三萬親軍前往湖廣,與王錦堂一道,花了兩年時間,終于平定了叛亂。 王錦堂建此功勛,先帝封其為定襄侯,入朝任前軍都督府右都督,正一品。豈料王錦堂此人雖然忠義果敢,卻也是個愛權柄的。然而當時太子已正位東宮多年,承恩公權勢漸長。王錦堂的功勞是豁出性命、傾盡家財換來的,自然瞧不上承恩公的外戚身份。明里暗里,兩相爭斗,最終王錦堂心灰意冷,自請回湖廣都司。先帝有些不忍,可兩虎相爭必有一傷,便讓王錦堂領前軍都督府右都督的虛銜,并兼任湖廣都指揮使。 王錦堂回到湖廣,如魚得水,如龍入海,日日cao練軍隊。湖廣魚米之鄉,十分富庶,加上他大方又懂得生財之道,他的犒軍賞銀比別處多兩倍不止。久而久之,這十萬川贛子弟兵就成了聽命于他一家一姓的“王家軍”。 王錦堂若借口推辭,朝廷也不能拿他如何。元和帝嘆了口氣,自己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