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01
著外頭傳得正起勁的流言,并無半點煩惱的樣子,倒是她身邊的阿方氣得臉色發青,恨恨的跺了跺腳, “那些人打量著我們都不知道嗎,您登基之前可沒什么牝雞司晨、鳩占鵲巢的話,這會兒反倒傳得到處都是,真是混賬!” 姜元羲好笑的看著阿方氣惱的樣子,也不勸她,憋在心里省得憋出病,不如發泄出來。 旁邊的姜伯庸同樣神色不喜,“那些人也不知道從來哪里得知的消息,還把這事推到大哥身上,想要栽贓嫁禍不說,還想離間你和大哥的感情?!?/br> 姜伯庸掌握著情報網,在姜元羲登基之前就說過要把情報網轉交給她的,被姜元羲拒了,她并不準備現在就把情報網接過來,她要做的事還很多,有五哥幫著她整理情報減輕了不少負擔,反正她同樣知道里頭幾個重要的頭目,那些人都擁有直接面圣的權力,也不怕會被人愚弄——她也不信五哥會愚弄她。 在這個流言傳出來不到一天的時間,姜伯旭就收到了消息,親自來見姜元羲,自證清白。 不管是姜元羲還是姜伯庸,都相信此事不是姜伯旭做的,他就算要做,也不會蠢到這樣子發難。 用姜伯旭的話來說就是,“那些人是瞧不起我呢,用這種低級的手段就想嫁禍我,我像是那么蠢的人嗎?” 他臉色鐵青,顯然不單單是被人潑了一身臟水,也是因為那些人潑給他的臟水處處透著一股蠢不可耐的味道,讓他難以忍受。 姜元羲沒有把這點子流言放在心上,不過有些事不可不防,“天不喜,將降下懲罰。他們這是要自己動手弄點‘天災人禍’出來?” 不然怎么證明天要降下懲罰來表示自己的不喜呢。 姜元羲自不會害怕這種天災人禍會讓她皇位不穩,只是那些人為了讓百姓們信服,恐怕‘天災人禍’會讓百姓們損失慘重,這樣才可以調動百姓對她的抗拒。 她不怕,卻不想讓百姓們遭罪,因為只是一瞬間,她就想到那些人大概會用的手段:毀春耕,斷河流,積洪澇。 每一樣都是讓百姓、讓國家遭受大損失的惡毒手段。 姜元羲身上逐漸泛起一股寒意,眸色閃過一抹冷厲,“朕并不介意世錄譜上少幾個名字?!?/br> 此言聽得姜伯庸都打了一個冷顫。 世錄譜,記錄天下世家的傳承,世錄譜上少幾個名字,那可不僅僅是全族被誅那么簡單,連家族的光輝榮耀都要被抹去,自此世間從未出現過這個世家。 這就跟孤魂野鬼沒有香火祭祀一樣,連自己的祖宗傳承都沒有了,可不就跟孤魂野鬼一樣了么。 若是其他人興許不敢這么大膽,但對姜元羲的話,姜伯庸相信她說到做到。 姜伯庸非但不覺得她心狠手辣,還狠狠的鼓掌贊同,“既然有人敢把國家和百姓當兒戲,那自然要讓他們知道有些事做了就要承擔后果?!?/br> 姜元羲冷笑一聲,“朕辛苦打下來的江山,可不是給那些人拿來為所欲為的籌碼,想cao縱名聲讓朕低頭,那可就想錯了?!?/br> 世家不滿九卿制改變,這是其一,更重要的是無法接受姜元羲如此堅定的推行科舉。 科舉已經消失好些年了,驟然出現,讓世家緊繃了神經,這時候他們才覺得自己似乎想錯了女帝。 女帝即便同樣出身世家大族,行事卻更偏向于泥腿子,完全不是跟他們一道的,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既如此,不若換個能跟他們同道的皇帝。 這也是世家的劣根性了,他們以為姜氏族人里頭看不慣姜元羲當皇帝的人很多,至少設身處地的想,若他們是姜元羲的嫡親哥哥,也不會想要看著meimei登基為帝而自己只能屈居于王爺之位,他們推波助瀾一把,興許就能挑撥姜伯旭等人起了不軌心思,讓女帝跟姜伯旭等人自相殘殺呢。 世家萬萬沒想到,姜伯君性情淡泊,根本不耐煩每日都有處理不完的朝政,對皇位毫無想法;姜伯庸和姜伯錦兩個要是真的有其他想法,一開始就不會全心輔佐姜元羲;剩下姜伯旭曾經有過其他的想法,如今卻被他自己斬斷,他不為自己也要想想兒子姜一陽。 所以世家的如意算盤沒有打好,反而惹怒了姜元羲,當她怒起來,后果很嚴重。 “士林也群情憤涌?!苯寡a充道,“這里頭不僅有世家在暗中搞鬼,能傳得這么快,其中士林也出力甚多?!?/br> 姜元羲閉目沉吟片刻,驀然開口,“五哥,給那些參與過的世家各送一本把里頭記載他們家的書頁撕下來的世錄譜?!?/br> 這是警告,她不欲大開殺戒,所以先禮后兵,若是還不明白她的意思,或者明白了卻仍然死不悔改,她不介意刀出鞘。 殺雞儆猴的事,誰都會做。 “再明旨,我欲編纂一本,欲記載百家思想及各行各業的技藝、其中應當囊括醫典、詩詞、道家真言等等。以總纂官段公做主持,由他擇人一起編纂這本?!?/br> 姜伯庸的眼頓時亮了,“陛下這招真是高,這明旨一發,天下士林還不得瘋了?哪還會說您牝雞司晨,怕是第一個跑著來抱著您的龍腿,哭著喊著讓他參與到這次的編纂中呢?!?/br> ,這要是真的能參與其中編纂,可以說是流傳千古了,后人只要學這本書的,都得記一記當年有誰編纂的。比如說詩詞一道,后人在學這首詩的時候,總逃不過作詩人,而這個作詩人,除了古人之外,還可以有今人??! 他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士林中人能拒絕這道明旨,若世家還敢推波助瀾流言,怕是這些士林會先出來為姜元羲正名。 畢竟是姜元羲提出的,該討好誰,一目了然的事。 姜伯庸越想越興奮,“陛下,微臣先去準備世錄譜,的旨意可要崔書令草擬?” 姜元羲擺擺手,“不必,朕親自擬詔?!?/br> ☆、第423章 退卻 的明旨一下,果如姜伯庸猜測的那樣,天下士林都瘋了。 自發的站出來為姜元羲正名,就只抓著九龍歸一這個天降異象來為姜元羲高歌贊頌,又對自打姜元羲起事之后一舉一動都極盡贊賞,手下是這樣對姜伯庸回報的:“他們把陛下夸得如同三皇五帝一般,世間罕有?!?/br> 姜伯庸覺得自己還是低估了士林的臉皮,之前能極盡詆毀,轉過身就好像忘了自己曾經做過的事,夸起人來連他都臉紅。 想是這般想,姜伯庸還是很滿意的,在這群士林的努力下,把百姓們唬的一愣一愣的,除了北地的百姓自始至終都不怎么信那些流言之外,其他地方的百姓相對來說更信任當地的文人墨客。 對那些大字不識的老百姓來說,讀書人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