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45
面前去:“朕聽他們說,這是南苑今春第一枝,就前去折了,帶回來與你一見?!?/br> “桃花絢爛,”錦書瞧一眼那枝爛漫桃枝,道:“卻也輕薄?!?/br> “怎么,”圣上低聲問她:“不喜歡?” “罷了,”錦書道:“里頭還有個花瓶空著,拿它裝點便是?!?/br> 圣上手指微微用力,含笑捏了捏她手指。 一夜無話。 如此到了三月。 圣上一直沒提侍寢之事,錦書亦是只做不知。 三個多月相處下來,外頭貴妃專房之寵的酸水,幾乎要將這座皇宮淹沒,也只有偏殿里伺候的人才知道,這二人雖夜夜同寢,卻是半分旖旎都沒有。 圣上不急,貴妃不急,他們瞧著的,都有些急了。 陳嬤嬤明里暗里的說過幾次,錦書只當沒聽見,畢竟是下人,到最后她也不好再開口。 一直到了四月中的某一日,臨近傍晚時,陳嬤嬤正侍立一側,卻聽貴妃忽的道:“去前殿問問,圣上今日朝政若少,便請他早些過來用膳?!?/br> 這話將將落地,陳嬤嬤還當是自己聽錯了,然而瞧見一側宮人面上同樣詫異,方才反應過來。 這么久過去,這位主子終于肯松口了。 “噯,”深深看她一眼,陳嬤嬤道:“老奴這就去問?!?/br> 錦書沒理會周遭那些詫異探尋的目光,只將窗推開,瞧著外面那從開的正好的御衣黃,輕不可聞的嘆口氣。 她跟承安,是在四月十三那天遇見的。 一直到前天,不多不少,整整兩年。 從前還在一起時,他們曾經約定,每到這天,都要一起慶祝。 可這會兒她是圣上的貴妃,而承安在那日之后沒多久,也被打發到江南去,同她遠隔天涯。 伯勞東去燕西飛,再次去回想,只覺凄涼諷刺,無限感傷。 她的任性,該結束了。 “叫小廚房早些奉膳,”錦書想了想,又道:“再熱些酒來?!?/br> 誰都知道柳貴妃是圣上的心頭rou,哪里敢怠慢,她開口沒多久,便有人依次入內,呈了上去。 錦書心里勸自己認命,然而終究不忿,也不等圣上,便提起酒壺,也不動筷,自酌自飲起來。 陳嬤嬤去回稟時,圣上與她心境相通,只當是聽錯了,靜默片刻,方才回過神來。 面前奏疏還有很多,可這會兒她肯松口,他半個字也看不進,起身往偏殿去。 人走到半路,又返回去,換了衣袍,對鏡細觀,方才安心。 這一趟時間拖得久了,等圣上過去時,錦書已經半醉,目光迷離,面色酡紅。 他知她是借酒澆愁,她也明白他知道,然而彼此到了這時候,還是糊涂些為好。 她沒有起身見禮,圣上也不在意,在她身畔坐下,順勢叫她靠在自己懷里:“酒量不好,還敢喝這樣多,也不怕明日頭疼?!?/br> 錦書反倒笑了,媚眼如絲:“不是有圣上在嗎?” 這句話說的輕柔,她吐氣如蘭,隱含凜冽酒香,圣上思及那夜迷情,酒還未飲,先自醉了三分。 擺擺手,他示意周遭宮人內侍退下,方才湊過去,在她面頰一親,氣息微急:“不后悔?” 錦書眼睫極輕緩的一眨,順勢仰頭,在他下巴上不輕不重的咬了一下,卻不說話。 圣上喉結一陣滾動,胸膛起伏,手臂用力,將她抱起,徑直往內里床榻去,沒再說話。 其實,也沒必要說什么了。 暮色初降,皎月將生,正是輕柔似霧的朦朧。 內殿里簾幕無風自動,繾綣如夢,男人的喘息聲混雜了女人的嬌啼,在這無邊夜色中,分外纏綿。 陳嬤嬤留在外頭,聽見內里隱約傳來男女歡愉之聲,倒替貴妃松口氣。 這里畢竟是深宮,強占她的男人畢竟是天子,她肯軟下來,自然比一直強硬著要好太多。 只可惜,苦了她。 第二日并無朝事,圣上□□暢,不免起的晚些,低頭去瞧時,卻見她眼睫閉合,正伏在自己懷里,沉沉睡著,少有的溫柔。 圣上一顆心霎時間便軟了,情難自持,湊過去在她唇上一吻,溫香軟玉在懷,難得的令他心生慵懶,將她摟的更緊些,重又合眼睡下。 這日傍晚,二人用過晚膳,錦書往后殿沐浴,陳嬤嬤低聲向圣上道:“……今早,娘娘向老奴要了避子湯?!?/br> 圣上眉頭微動,頓了一頓,方才道:“她既要,你給便是,好容易才低頭,朕也不忍將她逼得太緊?!?/br> “至于子嗣,”他微微沉吟:“來日方長?!?/br> “噯,”陳嬤嬤低頭道:“老奴明白了?!?/br> 既然有了這一夜,接下來的事情,便順理成章起來,一連兩月,柳貴妃真正圣眷正濃,專房之寵,連跟隨圣上多年的老人,都不覺側目。 如此到了五月底。 這日晨間,圣上早早起身上朝,錦書睡不著,便起身更衣,照例等陳嬤嬤送湯藥過來,然而一直到她梳妝結束,也沒有動靜。 “圣上這樣寵愛娘娘,他日娘娘有孕,莫說是皇子,便是公主,想必也愛的厲害?!?/br> 似乎沒瞧見錦書微冷的目光,陳嬤嬤繼續道:“娘娘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陳嬤嬤一個宮人,絕不敢擅自言及子嗣,多半是圣上暗示,故而有此一言。 錦書心底一陣泛冷,哂笑起來。 過了五月,天氣一日日的熱了,長安地域偏北,愈發叫人難熬。 錦書身體本是強健,只是這大半年來病痛纏身,不免體弱。 圣上雖吩咐人仔細照料,好生調理,卻也依舊嬌弱,日頭一曬,便覺難熬,整日留在偏殿里,人也懨懨。 這日午間,她將將睡醒,不等喝一盞玫瑰飲,便聽到心腹宮人傳信,驚得險些將手中杯盞摔掉。 楚王承安偕同江南士紳叛逆起事,聚集十余萬鄉民,占據縣衙州府后,竟調轉過頭,浩浩蕩蕩往長安來! 正文 126|前世(十三) “你從哪兒聽到這消息?”錦書勉強叫自己定了心神:“可靠得住嗎?” “從前殿內侍那兒聽到的,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