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6
看自己,那目光綿柔而溫和,似乎是蝶對花的展翅。 她面上那對梨渦似現非現起來,看他一眼,退回了素日里站的位置。 他們明明什么話都沒有說,只是目光的無聲交匯,但寧海站在一邊,還是覺得自己有些多余了。 好像有一個無形中存在的圈兒,他們在里面,別人進不去。 下意識的,他往后退了一步,默默降低了自己的存在感,不去驚擾別人。 好在,接下來齊元子的入宮,極大的緩解了他的窘境。 畢竟是長者,又有聲望,圣上對著這位須發皆白的老人,語氣舒緩,態度也極溫和。 甫一入內,問安過后,便賜了座。 齊元子上了年紀,體力不濟,也不推脫,謝恩之后,便坐到椅上,靜聽圣上對于他西蜀之行的詢問。 如此過了大半個時辰,終于將話題繞到了作畫上。 “圣上不必在意老朽,”齊元子站起身,笑道:“素日里如何,此刻仍舊如何便是,無需拘束?!?/br> “至于其余人,也是一般道理,不必為此覺得不知所措?!?/br> 他這樣說,自然是省了許多麻煩事。 其余人或許可以靜立不動,圣上身為天子,卻不會為了一副畫像,在案前癡坐許久。 圣上點頭應了,齊元子便到了專門為他而設的案前,對著面前宣旨看上一會兒,向錦書道:“勞煩這位姑娘,為我研一回墨?!?/br> 錦書自無不應,挽起衣袖,問了濃淡,便有條不紊的開始了。 她低頭研墨,齊元子卻四顧周遭,等到將一切熟記于心,才看向她,低聲笑道:“我離京時,錦書還是小姑娘,現下卻這么大了?!?/br> 錦書不意他竟記得自己,且能認出,禁不住一笑:“先生好記性?!?/br> “你信上雖說一切安好,可你兩個弟弟見了,卻仍覺擔心?!?/br> 齊元子摸著胡子一笑,別有深意:“現下一看,卻是他們杞人憂天了?!?/br> 他說的語焉不詳,錦書不明所以,正待再問,齊元子卻笑了。 “好了,墨已得當,回去吧?!?/br> 錦書深深看他一眼,心下不解,卻也不曾再問,只是回到原地去,如往常一般侍立在側。 齊元子似乎笑了一聲,又似乎只是她的錯覺,正要拿余光去看時,他卻已經執筆,似是書寫行書一般的筆走龍蛇,極為迅疾。 果然不負畫圣之名。 錦書收了心,不再去看,只低垂著眼睛,靜靜等待。 這過程并不久,大概過了半個時辰,齊元子便收筆了,對著面前畫作看了一看,伸手添了幾筆,便放下了。 一側的內侍以目光詢問,他亦點頭,那內侍會意的上前,執起那幅畫作,呈到御前去了。 這本是同錦書無關的,畢竟她離得遠,望不見畫作究竟如何。 可饒是看不見,卻也能猜得出會有多傳神。 她低著頭,正胡亂想著,便覺一道目光向自己望了過來,帶著難言的熱。 是圣上。 錦書挑起眼簾去看時,他卻已經收回了目光。 執筆在畫上寫了幾句,他向齊元子道:“老先生年過七旬,可是不僅眼明,也是心亮?!?/br> 奇怪。 錦書在心里暗道,不去夸齊元子畫技出眾,怎么反倒去說他眼明心亮? 齊元子捻須一笑,目光隱晦的在錦書身上一掃而過,卻不多言。 錦書心中愈發疑惑。 也只有寧海侍立在圣上近側,瞧見了那幅畫,才明了他們究竟是打了什么啞謎。 很多很多年的以后,首都博物館展出了大周朝畫圣齊元子的名作。 ——。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之所以取名如此,是因為有人,在上面題了八個字。 長樂未央,長毋相忘。 正文 17|現代 今天是大周朝畫圣齊元子所作的那幅,初次公展的日子。 趙曉跟兩個閨蜜早早起床,一起趕到了首都博物館。 但饒是如此,等她們進去的時候,前排的位置也已經擠滿了。 “曉曉,到這邊來?!?nbsp;趙曉隔壁家的jiejie在這里工作,見她過來,隔著人流向她招招手,帶著她們幾個人去找位置。 “我們來的夠早了,”趙曉的閨蜜秦穎咂舌:“可是人居然都這么多了?!?/br> “這是的第一次公展,話題度很高,來的人當然也很多?!?/br> 隔壁jiejie笑著向她介紹:“畫上既有建元帝這樣的有名君主,也有孝圣宣皇后那樣的傳奇女子,又是出自少有書畫遺留的大周朝,引起的轟動很大,也是正常?!?/br> “jiejie,你看過那幅畫嗎?畫的什么?孝圣宣皇后生的很美嗎?”幾個女生心里好奇,連珠炮一樣的問。 “沒有,”鄰家jiejie笑著說:“因為是名畫,歷史研究的價值很高,保護的很嚴密,在公展之前,只有專家們見過?!?/br> “這一次公展來的人很多,安保做的更仔細,雖然是公展,實際上還是隔著防彈玻璃,專家在內里,靠耳麥與外部音響串聯進行講說的?!?/br> “啊,這樣啊,”秦穎有點遺憾,隨即又期待起來:“史書記載,孝圣宣皇后有國色,美儀容,得兩代君主傾心,只是沒有畫像遺留,一直都覺得好可惜。這一次能見到,真是太好了……” 鄰家jiejie微笑著聽她說完,正要開口說話,展覽廳中心的燈光卻亮了起來。 低頭看一眼腕表上的時間,她歉然道:“快要開始了,你們在這里等等吧,我先過去忙了?!?/br> 幾個姑娘一起點頭,目送她離開,目光閃閃的望向了展廳的中心位置,等待不久之后的初展。 華國泱泱幾千年歷史,無數次站在世界的頂峰,但畢竟時光無情,無數的光陰被歷史的塵埃遮掩,始終在晦暗處不見天日。 而一度威加四海,萬國來朝的大周朝,在引起后來者興趣的同時,始終半遮半掩的藏在歲月疑云之后,不露痕跡。 直到去年,考古學家在大周一位君主的陵墓中,發現了這幅。 這上面,既印著大周朝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