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7
則陷入沉思中。 卿昱道:“給鎮北侯賜座?!?/br> 好吧,他就知道仲存肯定會猶豫。算了,還是給他思考的時間吧。 仲存謝過之后,默默垂首坐著。 他知道現在他應該立刻做出決定,但是他心中實在很是猶豫。 仲存明白國武監的建立,能極大的提高大承武將的凝聚力和質量,對大承是有利的,對武官而言,也是有利的。 雖然武將多父子傳承,可也會遇到虎父犬子,或者兒子對習武不感興趣,甚至自己家需要轉變類型的時候。作為武將,自己心血就這么帶進墳墓,不難受是不可能的。只是無論教授徒弟,還是著書立說,都有些給自己拉攏人脈的感覺。文臣可以桃李滿天下,但武將拉幫結派,就會引起皇帝的猜忌。 皇帝為什么重文輕武?還不是因為兵權重要。俗話說,文人造反,三年不成??晌鋵肀粤⒌奶嗔?。 若是武將連成了一片,哪個皇帝坐得??? 不知道皇帝為何要如此改革,仲存實在是不敢趟這渾水。 即使現在皇帝不猜忌,不代表以后不猜忌。就像是榮王,當年先帝信任他的時候,他堪比并肩王。最后呢?還不是要用委屈自己閨女婚事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屈服,并且從此遠離朝堂,遠離他最愛的戰場。榮王世子更是郁郁不得志。 “陛下,老臣年邁,實擔不得此重任?!弊罱K,仲存還是拱手推辭。 都這么大年紀了,理想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家人平安。 卿昱嘆了口氣。他就知道,不會那么容易。 他不由自主幽怨的瞟了白萌一眼,心想若不是萌萌攔著,他剛才就已經和榮王一唱一和趕鴨子上架了。 白萌又溫柔的看了他一眼,卿昱再次收回視線,正襟危坐。 “朕知道鎮北侯年紀大了,又與家人分離多年?,F在北疆暫穩,也該年輕人出力?!鼻潢诺?,“鎮北侯的憂慮,朕也知道。只是這個位置,沒有比鎮北侯更適合的了?!?/br> 榮王揮了揮手,表示皇帝這么委婉太磨嘰了,他道:“老伙計,本王就直說了吧。你家除了你都沒在軍隊混,你便是教導出了一大批將領又如何?等你死了不就什么都沒有了?你以為你那些已經棄武從文的兒子侄子們會因為你培養了一大群將領就一拍腦袋跑去領軍?他們會領嗎?” 卿昱和白萌同時交換了一個無奈的眼神。 這小夫妻兩覺得,出了宮門,估計榮王會被鎮北侯揍。 榮王已經在家賦閑多年,不比鎮北侯還一直在戰場廝殺,這次榮王肯定會被鎮北侯揍得滿地找牙。 仲存現在就想站起來,拎著屁股底下的凳子,反手給榮王就是一下。 這人怎么說話呢?什么死啊死的?你才去死呢!理是這個理,但話能這么說嗎?! 好吧好吧,仲存也想明白了,正是因為皇帝有這樣的顧慮,又想培養將才,這個位置的確他最合適。但是他還是想拿出他的兩米長柄大刀,給榮王一個透心涼! “本宮是真的相信外祖父和鎮北侯交情很好了?!卑酌却驁A場道,“鎮北侯辛苦了?!?/br> 榮王樂呵呵道:“他辛苦什么,本王都不辛苦?!?/br> 仲存:“……” 這個人還要不要臉了?!以前在戰場的時候,這人就喜歡橫沖直撞,自己苦哈哈的跟在他后面善后,經常被他坑得一臉血?,F在下了戰場十幾年了,又給他挖坑跳?自己是上輩子欠了他嗎?! 他居然還好意思厚顏無恥的說”不辛苦”?! 仲存皮笑rou不笑道:“榮王的確是一點都不辛苦的?!毙量嗟氖抢献?!一直是老子! 榮王樂呵呵道:“看吧?” 仲存:看個屁??! 卿昱和白萌同時生出不忍直視的感覺。 鎮北侯……真的是辛苦了。 卿昱憋笑:“國武監,王叔也會兼任夫子,到時候鎮北侯和王叔又可以共事了,真是善哉?!?/br> 榮王點頭:“當然,沒問題?!?/br> 仲存很想搖頭:不,我覺得問題很大!我有話要說!你們聽我說??! 然而他的老伙計繼續拆臺:“就這么定了吧。老仲啊,反正你再怎么想躲懶,最后陛下還是會一直磨到你同意為止。所以何必廢那么多閑工夫呢?爽快點,陛下對你印象也好點?!?/br> 仲存:“……”我反手就是一凳子砸得你滿臉血! 仲存站起來苦笑著對卿昱跪下磕頭道:“微臣……愿盡微薄之力?!?/br> 卿昱憋著笑讓仲存起身坐好,將已經和白萌、朝臣商議潤色過的關于建立國武監和武科改革方案拿給了仲存:“朕只是紙上談兵,希望鎮北侯多提些意見。此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鎮北侯多盡心了?!?/br> 仲存保持著苦笑雙手接過那一疊方案,宮人給仲存端來了茶,讓他邊喝茶邊慢慢看。 仲存看著看著,就陷入了沉思。 武科自科舉誕生之時就已經有了。只是因為各朝帝王在統治穩固之后,都會打壓武將的緣故,因此武科的人才質量越來越低。稍稍有些文化的人,都會選擇文科。 各朝各代有心改革,想讓文科和武科的人才交叉考試,但根子上不改變,人又不是傻的。 到后來,武科中文試只剩下默寫武經七書,仍舊有大部分考生過不了。別說默寫不出,甚至連字都寫不全。 前代還有文人寫文章諷刺過武科群魔亂舞。 武科考生質量太低讓有才之士更加鄙視武科,因此來參加武科考試的人更少,如此形成惡性循環。 卿昱和白萌商量之后,不指望能發個政令就讓天下才子蜂擁參加武科,也不指望他們有這個閑心自己選擇考兩門,便定下了武科是“再教育”的基調。 即,武官上任的時候,必須得到相應的武科的“級別稱號”。便是軍功晉升的人,也得先去培訓,通過考試之后才能上任。 武科從下到上考試的閥門并沒有關閉,考試內容也更加嚴格,寧缺勿濫,考不上就一個都別推選來。國武監將重點轉移到對官員的再教育。 同樣,武科出身的人要進文官行列,也需要進行相關部門的考試。 便是皇帝急著要安插誰,可以先上任,但只是“代”。什么時候通過考試,什么時候轉正,如果一年未轉正,就換人。 白萌低頭喝茶。 這些改革內容其實是白萌從后世職業教育和部門入職考試中演化而來的。這其中肯定有很多貓膩,也有許多粗糙和不盡人意的地方,但它已經提供了一個理念和雛形,引導著官員們朝著更專業的方向發展,而不是學個四書五經就夠了。 若是朝臣們意識到這個問題,肯定會激烈反對。特別是一些文人,他們認為四書五經是高貴的,學透了就什么都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