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02
也就放心了,不怕再有人伸手了,對了,這方子交上去了,我自己做著賣沒事兒吧?!盄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看你說的,你這獻上去,已經是官府占了大便宜了,哪里還能不讓你自己用,自己經營?只要不是開什么大作坊,不影響上頭總體的策略,不露給外族什么的,沒什么妨礙?!?/br> 啊,這還算沒什么妨礙?這么多條件,好吧,反正老肖也沒準備弄什么大作坊,也就是自己村子附近折騰折騰,這就不討價還價了,自己也沒那樣的身份資格討價還價,還不如老實點呢。 “對了,有個事兒問問你,你知道今年勞役的事兒不?” “勞役?怎么,有人情要走?可惜了,這個不歸我們管,不過我到是知道一些服役地方的消息。這幾年外頭挺太平的,大事兒沒有,所以今年八成都是在漁村附近,清理那邊的河?;蚴乔謇砗永锏挠倌?,或是修繕河邊水師駐地,再有就是維護官道了,活計不算重。武縣令還特意采買了不少辣椒,說是到時候每個地方燉上一鍋胡辣湯,給下水的民壯驅寒,你放心,這是武縣令頭一次組織勞役,哪怕是為了不輸給那些文人呢,也不會做的太難看的?!?/br> 聽到這些,老肖心里倒是替老宋他們高興,心下暗暗的尋思,到底是開國沒多久,官員什么的,還挺小心注意,對官聲也看重,倒是便宜了老百姓了。這個消息帶回去,老宋應該也會高興的。 可這樣的認知在父子兩個往回趕的時候,卻有變得不那么平靜了。聽說和看見永遠都是兩回事兒。 就在漁村邊上,就在泥潭地,一群衣衫破舊,臉色枯黃,身體瘦弱的勞役民壯,喊著號子,在水里走著,一點一點的往岸上拉著裝滿了淤泥的籮筐,那太陽下已經被曬的發紅發黑,有些蛻皮的脊背,那裹滿了泥水的身軀,那蹣跚卻堅定的步伐,都讓老肖忍不住紅了眼睛。遠遠的,他似乎還能看到監工舉著皮鞭,遠遠的,好像還有一口大鍋在滾動著辛辣,岸上,還有幾個像是休息的勞役正坐在地上喝湯,臉色看看不清,卻聽到了輕笑。 這樣重體力的勞作,一碗胡辣湯,居然就是難得的恩典,居然就是數年間屬于輕省的活計。這讓老肖看到了這個時代的殘酷,看到了底層百姓的困苦,看到了等級森嚴的嚴厲。 “爹,我一定能考上。哪怕真的要用十年,也一定要考上?!?/br> 肖海濤也露出了堅定的神色,他不想有一天自己也不得不來做這樣的活,不想自己也變得那樣的無力反抗,所以往上爬成了必然,而讀書……他只有這一條路可走。 “走吧,回家?!?/br> 老肖轉過了頭,他不知道在怎么看下去,自己會不會流淚,不知怎么他突然想到了以往在工地的一幕幕,其實自己當初和他們又有什么區別?一樣的辛苦,唯一好的,大概就是好歹能吃飽穿暖吧! 第129章 村寨建設風 老話總說,出門走動是長見識,往日只覺得是夸大,可如今從老肖父子這一趟的出行來看,還真是收獲不小。甚至可以說,這已經不是簡單地長見識的問題了,而是一次洗禮,心靈的洗禮,讓他們對未來有了跟更加清醒的認知。特別是肖海濤,性子中屬于少年的天真懵懂,被現實狠狠的磨去了一層,單單是那堅定的眼神,就彰顯出往日不曾有過的穩重來。 一路回程,肖海濤明顯話少了些,最然臉上還帶著慣有的笑,可這干活什么的,卻少了幾分疲賴,多了幾分認真,白日里休息的時候,也不見他躲起來偷睡,而是在船艙不浪費一分一秒的讀書。 這樣的肖海濤讓老肖有些心疼,沒心沒肺,總是鬧騰的孩子不鬧了,懂事成熟了,知道要強讀書了,可他怎么就高興不起來呢?總覺得這樣的成長實在是太過殘忍,就像是硬生生的撕開整個世界的面具一樣,血淋淋帶著殘酷。 “船上晃悠的很,這會兒看書,容易傷眼睛,不差這就幾天,回去再用功來得及。咦,兒子,你看,那兒,看到沒,估計有大魚,趕緊的,把網給我,咱們下一網試試……” “今兒運氣不錯啊,看看,這大河蚌,可惜了,不產珍珠,不然咱們可就掙大發了。算了,吃蚌rou吧……” “辣椒炒螺絲,果然是無上美味啊……” 尋著各種理由,將兒子從船艙里喊出來,雖說他不是那種恨不得將孩子藏在無菌室養大的家長,知道挫折教育更容易讓孩子成才,可自己生的自己疼,到底不忍兒子一個人掙扎,故而總是利用各種借口理由,一點點的引導著肖海濤自己走出來,順帶的,還能多弄點好吃的,美食治愈系據說挺管用。 夏末時節河里河邊能吃的太多太多,每頓換著花樣的來,等著到家估計也不能吃個遍,這父子兩個倒是好好的過了一把嘴癮。你還別說啊,這么一路吃回家,等著最后一日,肖海濤的情緒已經緩過來了。還有心情說笑: “爹,網上都說,咱們國家那是吃貨國,往日我還當笑話聽,如今看來,那是一點都沒錯,就您這二把刀的水平,也能湊出那么些花樣來,這要是來個國宴大廚,該是個什么樣?山都能被吃空了吧?!?/br> 哈,虧得你爹我cao心了一路,合著就是換來了你這臭小子恩將仇報?你這是說你爹水平不咋地?不咋地不也把你喂大了?有本事,有本事你來? 等等,重點是這里嗎?為什么感覺有點雞同鴨講?肖海濤看著臉色不對,丟下田螺,轉身往船櫓邊走的傲嬌老爹,后知后覺的發現了自己嘴快的結果??上О?,來不及了,你還是接著小火慢燉,吃完了再哄吧! 逆水而行的路即使再難,回家也總是快的,轉眼間就回到了屬于村子的那個小碼頭,歷經一年的醞釀,這里已經不再那么荒蕪,往來船只雖然依舊不多,可到底也能從水路鏈接上河兩岸的好幾個村落,相互間互通下有無,所以總的來說還算是熱鬧。 不過這熱鬧不代表碼頭上的客棧和食肆生意好,畢竟附近村民什么的,多是當天往來,即使留宿村中,也有相熟的人家可以借宿,哪里用的上花錢?故而這生意對象基本全是往來客商。 看看這河上的船,大家就心里有數了,到底底蘊不夠啊,知道的人太少,客戶數量實在有限。至于食肆?到了如今,很多時候做的幾乎是茶水鋪一般的生意,賣茶水硬餅子,上個饅頭稀粥,都比開鍋做菜多了不知道多少去。 不過也因為這樣,沈婆婆倒是高興了,感覺自己十分的有用,能撐起家,養得活孩子了。只要守著那幾個土灶爐子,時不時的添點水,偶爾讓自家孩子來幫著洗個碗,砍點柴,湊一起就能穩穩的掙上一個月50斤糧食的口糧,比外頭小工的工價都差不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