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2
分的振奮,說來也是慚愧,別看老肖如今被村子里的人捧得挺高,教導認字什么的,cao持的也挺紅火,這可真說起來,老肖其實在這個時代屬于半文盲。為啥?因為他能教授的也只能說認識字,而不能教導大家讀懂任何一本書,或者文章! 親娘唉,這時候的人寫東西,那用的都是古文??!文言文這東西,很多時候,一個字代表的含義就是一截白話文都未必能翻譯清楚的,你說說,這能算有文化?哪怕是府衙的告示,文言文一出,絕對是立馬抓瞎,你說說,這看不懂,讀不通的和文盲有啥差別? 好在如今正軌教學有望啊,有了這么一個人在,哪怕再不濟呢,好歹以后的告示什么的總有人解釋分析了對吧。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人才大大的。能忽悠到村子里實在是太實惠了。 老肖正美著的時候,那邊船上的箱子一個個已經都下來了,不是什么三四個,而是足足五個,正整齊的排列在岸邊,那楊七郎小心的打開了一個個箱子,細心的檢察,生怕進去了一星半點的水。果然,那箱子里全是書,一本本的就那么疊著,看著就讓人感覺十分的震撼。 “娘啊,這么多書?!?/br> 被鎮住的不止老肖,還有邊上來幫忙的人,人總是這樣,對自己沒有的更加的稀罕。對于屬于少數人專利的更是止不住的膜拜。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一直以來,這越是窮困,沒有文化的,對著知識也越發的尊重。 而這些圍攏在書箱邊的人更是如此,因為他們已經稍稍的接觸到了一些文字,對知識有了進一步的渴望和希夷,自然而然的,對書本也多了一種膜拜。即使這會讓不敢伸手去觸碰,可他們還是忍不住湊上前去看,明明就那么簡單的封面,加上幾個名字,可他們看得卻如饑似渴,也不知道從名字上都看出了什么花來。 “這是文……老肖,文啥?后面幾個字很復雜。第二個是心字不?” “文心雕龍,教人怎么寫文章的?!?/br> “咦,這我認識,這是公羊,公羊,公羊傳是不是??催@字應該沒錯?!?/br> “你個老小子,眼睛還這是厲害啊?!?/br> “我也看出一本了,看,那是老子,咦,這名字怎么像是罵人?喊誰老子?誰是誰老子?” “哪里,哪里,啥老子?” 老肖扶額,感覺被一萬點暴擊了。這些混球,這嘴巴怎么就沒有說好話的時候?不過怪誰呢?他好像沒法子要求他們懂,也不可能懂啊。老話怎么說來著?文盲不是錯,半吊子文盲最可怕。嗯,好像是這樣的。 “好了,不懂裝懂還嘚瑟上了,看看,鬧笑話了吧。上回不是說了嘛,什么子,什么子的,那是尊稱,人家孔子,列子,荀子,韓非子都是子,要你這么說,人都是兒子不成?” 老肖和老兵在一起時間長了,這說話也粗的很,看看,連兒子都出來了,這其實和人家說老子沒啥差別,也就他自己不覺得。這要是讓什么大儒聽見他這么形容那些圣人,估計能直接吐血昏迷不可。 哦,這會兒大儒沒有,童生有一個,你別說,人家這會兒也被鎮住了,一開始被驚住,那是因為他從沒有想過,這樣一個猶如文教荒漠的山村里,隨便出來個干粗活的大漢,居然也能認識幾個字? 特別是老肖,更是讓他神色詫異的很。世人知道孔子,老子不稀奇,韓非子,荀子真讀過幾本書的,或許也多有涉獵,可是列子就不一樣了,列子御風,那可是先秦道家人物和典故,既不在科考范圍,也不在尋常讀本中著墨細說的,這人居然也能知道,這很能說明老肖的知識面。 楊七郎那個高興啊,有心攀談一二,想著萬一真是個有學識的人物,那自己以后在這就有了精神交流的對象,每日里相互切磋學問,一定能有所進益,想想都覺得到時候日子過得一定很不錯??呻S即又被老肖的兒子言論給嚇了個半死,在看看這周邊其他人這老子兒子的渾說,突然又沒了說話的**。 他還能說啥?已經看透了本質??!望天,代溝太大,沒法填! 第123章 有個文人的好處 楊七郎的宅子,一開始咱們就說了,在山村通往碼頭的通道附近,在老肖家的北面石山的山腳,一處橫向狹長的地方,坐東北而面西南。東南方最靠近那恍若山寨大門的是學堂,一個大大的屋子,有尋常兩間大小,開窗頗多,雖然不利于冬日取暖,卻兼顧了光亮,里頭桌椅都已經齊備,是村中人自己做的粗糙貨,雖然不中看,卻結實的很。 學堂屋子的外頭還有一個小小的院子,大門一左一右種植著移栽來的桃樹和李樹,這是寓言桃李芬芳的意思,可見大家伙兒對這個學堂的期待有多高了。此外,還有一口不知道從哪個地方尋摸來的小鐘,掛在桃樹上,平日里刻用來做孩子們上下學的提示,若是遇上急事,這一口小鐘,事實上也能作為全村集合的示警之物,十分的實在。 至于楊七郎的宅子?在學堂的西北處,只隔著一堵半人高的土墻。三間正房建的也算是寬敞,雖然說院子不大,只和屋子差不離,屋舍也是土磚木頭制成,連著屋頂也一并是茅草,可水泥鋪過的地面,摸過的墻,連著院子北面圍墻邊另搭的廚房都和屋子一般被摸了一遍,看著就十分的干凈整齊,院子一角堆積著好大一堆的木柴還被草簾子遮蓋起來防雨。水缸等一應事物也置辦的十分妥帖。 屋子里左右兩間臥室,火炕齊備不說,連著內外室都已經做好了簡單的竹木隔斷,被隔開的每個小間怎么也能有十平米上下,別說這三個人住了,就是楊七郎在這里有了孩子,也不怕沒地方安置,從這里可以看出,這些村人是十分希望這先生能長久在這里安居的。 因為前些時候已經分送過來了不少東西,楊七郎的母親一個人慢慢的摸索著,也已經將這屋子收拾的十分齊整,家具什么的,也請人幫忙安置妥當,這會兒楊七郎夫妻過來,直接就是個拎包入住的節奏,十分的方便。 老肖幾個幫著將書箱子送到為了屋子里之后,原本應該離開,可不知道怎么的,老肖愣是往那書本上多看了幾眼,心思也不知轉到了哪里。等著反應過來,已經毫不客氣,好不見外的幫著整理起了書本。這舉動顯然有些讓楊七郎意外,這年頭,書本這東西太珍惜,借書都需要有交情的人才能開口,像是老肖這樣,一言不發,剛認識就上來直接上手的真是少見的很。 也許是楊七郎的眼神太直接,弄得老肖也有點訕訕的,忍不住摸了摸鼻子,勾著嘴角笑說道: “先生剛來,我這正好趁著整理書本的功夫,和先生好好說說咱們這村子里的情況,等著開學,你這里也好心里有數?!?/br> 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