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8
在學習上了,就是體育課也不忘抱著一本書看。 但是最后運動會結束的時候,班里最后的排名還不低,是第二。 確實是有些遺憾不是第一的,不過和其他三個快班一比較成績就很好了。 可以說,只有在這種活動中,其他普通班才有機會輕松的擊敗快班。 作為這次運動會的第二名,得到了一張獎狀,最后被貼到了班級前面的墻上。 看著墻上的獎狀,不得不說,無比的自豪。 而且每個單人項目也是有各自的獎狀的,楊一一和荊恬就很輕松的獲得了第一名,碾壓了其他人。 在高一的時候,學習的課程是最多的,這時候還沒分文理科,所有科目都要學,所以學習壓力還是挺大的。 因為到高二就要分文理了,所有分班是必然的事情,老師偶爾會提到幾句。 荊恬就問過楊一一到時候學文科還是理科。 其實如果按照自身優勢的話,文科比較占優勢,因為記憶力好,對學文科的幫助是非常大的。 楊一一要是學文科,可以說會非常輕松。 不過楊一一嫌那樣太無聊了,而且每天都要背一些官話,就很不樂意了。 而且楊一一對這里的化學生物之類的,都很感興趣,所以是偏向理科的。 荊恬得知后很苦惱,因為她一直都不擅長理科的那幾科目,文科還行,但是這樣就要和楊一一分開了,所以很糾結。 第三卷 第117章 分科 時光匆匆而過,很快就到了分文理的時候了。 最后楊一一還是選擇了理科,荊恬去了文科。 因為班級不一樣,兩個人也不在一個寢室了。 在高一兩個一直膩歪在一起的,現在也只有吃飯回寢室的時候能見面了。 楊一一還是在十一班,因為文科人少,只有八個班是文科,其余十幾個班都是理科。 楊一一從這棟樓的十一班搬到了隔壁樓的十一班,看起來變化不大。 班里大概有十幾個是以前班里的人,還有一些是初中同學,其余就不認識了。 荊恬去了文科六班,也是一個快班,在二樓。 兩個人雖然只有一層之差,但是相處時間大大降低了。 不過兩個人還是約定著一起去吃飯,一起回寢室,一起回家,除了這些時間,就沒怎么見面了。 在高中時期,除了一些好動的男孩子,大家都是呆在教室里學習或者補覺。 怎么說呢,楊一一和荊恬現在還是好朋友,但是沒有以前膩歪了。 在有好吃的時候或者好玩的,還是會去對方的教室找對方分享。 回家的時候,因為兩個人不是一個班級的,所以有了很多話題,聊著對方班級里的趣事。 高二雖然要學的科目變少了,但是任務更重了,而且難度也提升了很多,所以并沒有感受到比高一輕松。 楊一一最喜歡的就是化學課了,二高的配置的有實驗室,她們組織過幾次化學實驗,楊一一就很感興趣。 又是很快的一年過去了,她們90屆的也高三了,即將面對高考。 這次并沒有分班,還是原來那個班級,班主任也沒變。 對了,楊一一到高二分科之后,班主任很巧的是,還是原來的班主任傅濤,所以楊一一的高中三年都是他帶的班主任。 楊一一也一直擔任著學習委員,沒有變。 一進入高三,氣氛就完全不一樣了,好像一直有人在后面催著趕著似的,大家幾乎都有一種緊迫感。 學習就更加拼命了,一個起的比一個早,一個睡的比一個晚。 這關于著他們未來的一場考試,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家長,都緊張了起來。 本來周五放假周一回來的安排也變成了周六放假周日回來,大家還是挺開心的,學校的老師水平還是蠻高的,在學校學習的效率總歸比在家要高。 班級后面也用粉筆寫上了高考倒計時,不少人也在自己桌子上畫著時間表,過去一天劃掉一天,看著被劃掉的日子越來越多,班級里的氣氛也越發的緊張。 就是下課的時候,班里也是靜悄悄的,反而是一些上課的時候,班里要熱鬧一些。 老師們也盡自己的努力把自己的知識灌溉給學生,雖然班級的人很多,而且除了班主任,其他任課老師是最少帶兩個班的,但是他們還是收改作業,幫助同學們查漏補缺。 同學們是為了自己的前途,老師們是為了心中的責任。 大部分的學生對考大學的重要性就來源于身邊人對高考的重視,他們是跟著父母老師的目標往前走著。 對于考大學的意義,很少會有人真正思考過,他們只知道只是一場改變命運的機會,是一個讓前途光明的機會。 瘋狂的學習很容易造成的結果就是,不少人有了輕微的神經衰落,偶爾會頭疼的很。 不是大病就不請假,學校也配備的有醫生,和外面診所的醫生水平也不差什么。 各種假期全部壓縮,七天的變三天,三天的變一天。 就是過年的假期,也被壓縮的很短。 高三里是有這樣一句笑話的,也算是打趣吧,“我們要放三天小長假啦?!?/br> 對于這種假期,大家的感觸都很復雜,一方面為放假能松口氣而有些欣喜,一方面又為回家學習效率比不上學校而擔憂焦心。 楊一一看著拼命學習的同學們,突然感覺自己有些格格不入了,因為她實在是太悠閑了。 過完年后,離高考就更近了,大家學習氣氛竟然又濃重了,最后楊一一沒辦法,就和班主任商量了,保證市里組織的模擬考試都會參加,成績一旦下降就回來學習。 班主任時刻都關注著班里每一個同學的狀態和情況,自然也是注意到了楊一一的狀況,但是楊一一這兩年多來,一直都是這種學習態度,但是成績一直都比第二名高很多。 所以班主任沒敢和楊一一說換一種學習方法,萬一她不適應呢。 所以當楊一一提出回家學習的時候,班主任只遲疑了一小會兒,就答應了。 對于楊一一的離去,因為楊一一還是坐在了最后一排的靠左的位置,所以等她走了大半天,周圍人才注意到。 全班都注意到她的離去的時候,已經都過去好幾天了。 因為楊一一不想再動了,所以一直都占據著班里最后一排的靠左的那列。 因為大家每次調座位的時候都渴望自己能坐到前面去,沒人和楊一一那樣‘自甘墮落’,所以楊一一就沒有同桌了。 班里同學對于楊一一,最少是有一絲嫉妒的,因為感覺她很輕松就取得了別人努力也達不到的成績,盡管確實很佩服她,但是也是少不了一絲羨慕和嫉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