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2
等到六七月里,豈不是水連澆地都不夠? 大山陰面還有沒化完的零星些許積雪,好在先前出發的時候就知道了這邊氣候比南邊冷很多,保暖衣物都帶夠了的,往北走天氣變冷,向南他們就慢慢的將衣物加上了。 進了大山縣的縣城大門,向南一路走來,越看心越沉,當初還覺得澤陂縣太小了不夠繁華,可等到了大山縣縣城,向南這才恍然發現,原來澤陂縣的縣城已經算是繁華之地了。 這大山縣縣城說是縣城,甚至還不如說是小鎮,便是縣城里的主街道都是泥濘一地,沒有鋪上青石板,道路兩邊的商鋪也都是半掩著,更多的甚至直接關著,或許是因為沒有到趕集日,所以商家直接關了門。 路上的行人也不多,偶爾有人走動也都穿得比較單薄,縮著脖子揣著手,見到向南他們的馬車經過,紛紛駐足觀望。 “這是大人們的馬車???” “不是說咱們縣令大人要來了么?” “應該不會吧,上次問衙頭不是還說要一個月么?” “難不成是路過的?” 向南放下車簾,歉疚的拉了趙悅的手,“阿悅,以后三年你跟孩子們都要陪我在這里受苦了?!?/br> 連縣城里的主街道都如此破舊,向南對這里的貧窮程度有了更深的認識。 第92章 縣衙 縣令都是住在縣衙后面的主院里, 前院就是衙門, 方便縣令辦公, 另外縣令的附屬小吏也都在前院衙門偏廳辦公。 不過小地方么,規矩并不嚴格,平時縣丞典文書甚至倉獄都不怎么在衙門這邊, 每日就來點個卯, 有事就處理一下, 沒事就溜達著到處轉轉或者直接回家,等到有事的時候衙門這邊再臨時派人去找。 大山縣的縣令即將上任, 這個上頭早就已經在向南那邊收到任命文書之后就從中央一直下達到北肅郡這邊,北肅郡郡城那邊又派了人過來下發相關文書,衙門外的公布欄上甚至還貼了公告, 讓大山縣的人知道他們新的父母官就要來了。 不過縣丞等人掐算著怎么著也得再等個一二十天新縣令才能到, 因此向南第一次抵達縣衙的時候,外面只歪歪扭扭蹲了兩個正百無聊奈蹲在門檻邊大鼓下嘮嗑的當值衙役。 向南率先下了馬車, 抬頭瞇著眼看了看衙門上那塊匾額,大山縣縣衙幾個字原本應該是淡金色的,襯著黑底匾額顯得莊重巍峨。 然而這大山縣的牌匾明顯是經歷了許多風雨歲月, 黑色底漆斑駁脫落, 淡金色大字也褪成了乳白色, 顯得有些蒼白無力。 向南忍不住抬頭又瞅了一眼,縣衙外避雨的屋檐邊角處甚至還有碎瓦甚至缺瓦的情況,縣衙大門可是衙門的門臉,連這里都如此破敗, 向南不得不懷疑后院會不會下雨天都要漏雨。 嘆了口氣,向南讓大樹去叫那兩個不知道說什么正說得特投入的兩個衙役,自己轉身將阿澤抱了下來,而后又接了蹬著小腿蹦跶著張望四周顯得格外精神的笑笑,最后再單手牽著趙悅跳下馬車。 一家四口站在自己即將生活幾年的地方,小孩兒自是好奇新鮮,向南卻有些愁眉不展。 無論是皇上那晚書房夜談還是前幾日跟付太守閑談,這些人都透露出了一個意思,就是讓向南在這里做出成果。 若是成功了,說一步登天有些夸張,但至少前途光明,若是失敗了,怕是真就要回家種紅薯…… 說到紅薯,向南有些可惜,現在大業朝還沒有傳入紅薯,土豆跟紅薯是差不多時間段傳入中國的,也不知這個時空能不能找到。 向南準備抽空寫信給周子才,讓他幫忙留意一下。 大業朝并沒有閉關鎖國,只是朝廷還沒有參與到對外海貿,民間有少許大膽的人已經開始跟海外接觸。 周子才上任的地方說是江南,其實更偏閩浙那一代,靠近大海,接觸到海外事物的機會更多。 向南當初聽說周子才要去海邊的時候就讓他幫忙留意一些海船帶回來的種子,不過當時沒想到紅薯土豆,因此并沒有詳細描述。 這回寫信過去且詳細說一說,希望能有找到的一天。 北肅省這邊的土壤向南在路上下馬車暫時休息的時候都查看了一下,這邊土壤偏干黃,種植的東西一定要抗旱性好。 若是有了土豆,至少這邊的人能有東西飽腹,無論什么年代什么地方,對于百姓來說,第一要務是填飽肚子,之后才有更豐富的物質追求。 等到物質得到滿足了,精神上的追求才能衍生出來,這也就是所謂的“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向南現在也沒啥想法,就想著先抓農耕生產,這也是北肅郡這片土地如此貧瘠最根本的問題。 人窮,地更窮。 向南想了很多,說來話長時間卻也不過幾個呼吸之間,向南抱著孩子拉著阿悅簡單的轉頭看了一下四周,那邊兩個衙役終于嚇得腿軟的從臺階上面弓著腰快步跑了下來。 或是因為腿軟,兩個衙役直接噗通跪在了向南面前,埋頭抖著嗓子跟向南行禮,“不知向大人居然來得這般快,小的們多有怠慢,還請大人恕罪?!?/br> 好歹有個利索點的連忙告罪求饒,另一邊挨著著馬長臉跪著的短下巴衙役連連點頭,腦袋亂糟糟一團不知該說些啥。 這位新大人聽說可是進士出身,這樣的大人直接被派到他們這種小地方做官,怕是心里本就不舒坦。 現在他們這般倒霉剛巧撞上了,怕是少不得要被這位大人當做“新官上任三把火”中的第一把火。 向南卻沒他們想象的那般生氣,一來向南本身就不是那種被人怠慢就要覺得自尊心受損要發火的人。 二來向南自己的妹夫就是衙役頭頭,又跟孫子那些人有來往,對這種事也可以說是見怪不怪,只要以后別再犯得這么明目張膽就行了。 “得了起來吧,今日可是你們兩人當值?” 馬長臉跟短下巴自是點頭稱是。 “縣衙大門可是縣衙的門臉,你們倆要偷懶也委實太過了,叫過往的百姓看見了可不就覺得咱們縣衙沒半點值得尊敬的么?以后警醒些,當值的時候精神點?!?/br> 簡單訓了兩句,向南又問了縣衙里縣城那些在不在,另外衙役又是否在巡視街道,不管那些人是找了什么借口沒在縣衙里,向南此時也沒追究,只讓馬長臉跟短下巴兩人趕緊去找人。 馬長臉叫馬坡,短下巴叫李甘,兩人見向南沒有發火,頓時松了口氣,得了差事也不嫌累腳,麻溜的就分頭去找縣丞等人去了。 縣丞是縣城里的二把手,是輔佐縣令公干的,典文書是管理縣衙里各種卷宗文書的,倉獄顧名思義,管理縣衙牢房的。 不過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