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04
寒冷的天氣,就連黎旭也變得沒精打采。黎耀楠批閱完學子送來的策論,無事會帶著孩子出去玩,讓他們盡快適應京中的環境。又是一天休沐的時候,一大早,黎耀楠領著兒子前往四海書苑。這一天,四海書苑擠滿了人,上一次黎耀楠講課來了只有區區三十余人,今日卻翻了二十番不止。黎熙驚訝的瞪大眼睛,小小的臉上與有榮焉。黎旭勾唇淺笑,他從來都知道自己父親的魅力,父親的知識學問足夠他一輩子受用無窮。“黎大人?!庇械膶W子看見他,率先打起招呼。黎耀楠頷首而笑,溫和的目光似乎注視著每一個人:“天氣冷,一會兒就要講課,你們先去坐吧,在屋里暖暖身子?!彼暮吠瑯訜说嘏?,當然,這僅限于有人前來講課的時候。學子們立馬覺得感動了,黎大人真是好人吶。也有人不以為意,哪位大儒像他一樣沒架子,到底是不是真才實學還要看過才知道,誰知黎大人是不是嘩眾取寵。更有人一臉不屑,充滿算計的目光一看便知不懷好意。黎耀楠微微笑著,將眾人的表情收入眼簾,心中頓時有了底,今日有人前來找茬其實在他意料之中,上一次的講課的內容得罪了不少清官,有人會開始反思,也有人會想報復,今日這一課才是他真正決定名望的關鍵。安頓好幾個孩子,黎耀楠緩緩步入課堂,三個衣著華貴的少年,坐在課堂右邊的角落,很明顯他們正是奉命出宮的幾位皇子。十二皇子有些驚訝,沒想到黎大人居然如此年輕,作為還沒領差的皇子,他跟朝中大臣接觸不多,雖然早聽聞黎耀楠大名,今日卻是第一次看見真人。十三皇子一臉無趣,一個哈欠接著一個哈欠,還沒有開始聽課他就有些犯困,要不是十二哥逼迫,他早就溜出去玩了,對于拜師一事十三皇子一點也不在意,反正只要是文人全部不對他的胃口。十六皇子心中暗喜,這位大人好年輕,肯定沒什么本事,外面傳言一定是以訛傳訛,十二哥拜了他為師不僅沒有助力,說不定還會廢了,簡直天助我也,母妃說過,父皇對太子殿下很不滿意,只要自己努力一點,將來的皇位未必沒有一爭之力。十二皇子淡淡瞥了他一眼,這位十六弟年紀小小心思頗多,都是被他母妃教壞的,皇位豈有那么好爭,沒看幾位皇兄漸漸失了圣寵嗎。十二皇子以為,自己還是安份一些,做位賢王便好,曾經他也幻想過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然而看見太子變得暴躁,看見幾位皇兄互相爭斗,看見父皇越來越不耐煩的眼神,他退怯了。十二皇子承認,自己是怕了,他沒有強勢的外家,身后也沒有大臣撐腰,如果再沒有自知之明,他怕自己活不過成年。這個時候,十二皇子的心愿很小很小,只求可以偏居一偶,做夢也不會想到,有一天他可以君臨天下。同時他也漸漸明白太子的脾氣為何會越來越差,如果沒有老實悉心教導,處于那樣的一種局面,他只怕自己也會變得和太子一樣。黎耀楠端坐講臺之上,下面的學子很快安靜下來。“好了,上一課我們講了為官之道,今日我要講的是朋黨論?!崩枰穆曇舨患膊恍?,醇厚的嗓音似乎透著一種魔力,令人不自覺地想要側耳傾聽。當然,其中也有人例外,紛紛小聲議論起來:“我什么不講為官之道?!?/br>“是啊,聽說黎大人的見解與眾不同?!?/br>“我就是沖著為官之道來的?!?/br>“我也是,父親讓我來聽課,黎大人的見解確實令人深思?!?/br>“嗤!說不定是虛有其表,不敢講了?!?/br>“你胡說些什么?”“難道有錯嗎?清官不堪,貪官還該贊揚不成?!?/br>“你......”“......”下面的人七嘴八舌,搗亂的那幾個人聲音似乎特別大。黎耀楠面含淺笑,平淡的聲音不怒自威:“我講課,不許大聲喧嘩,搗亂者一律逐出課堂,上一次本官已經說過,有問題可以課后提問,現在請安靜?!?/br>“憑什么不讓我們說,為官之道,學生還有很多疑問,懇請黎大人解惑?!?/br>黎耀楠表情淡淡的:“有問題課后回答,現在是講課時間,人必自重而后人重之,上一堂課已經講完,請勿耽擱旁人學習?!?/br>刁修永憤憤不平,父親為官一聲清貧,從不貪污一分一文,家中錢財偶爾還靠母親縫制繡品補貼,憑什么黎大人輕描淡寫幾句話,便將父親的辛勞抹殺,反而成了沽名釣譽之輩,他不服氣。只是,無論他心里怎樣想,黎耀楠的說辭在情在理,上一堂沒有來聽,憑什么為了他們從而耽誤旁人的學習進度。上次前來聽課的人心中竊喜,自以為得到了黎大人的私密傳授,再次慶幸自己沒有缺席。十二皇子暗暗記在心里,這種四兩撥千斤的法子,黎大人運用得很不錯。十三皇子心不在焉,壓根沒有注意剛才發生了什么事。唯有十二皇子心里透著歡喜,黎大人雖然官居三品,威嚴也不怎么樣嘛,如果換成葉大人講課,絕對不會有人膽敢出言反駁,只是......怎樣拜葉大人為師,卻讓十二皇子有些為難,近幾日自己頻繁造訪學士府,似乎并沒有起到什么作用,或許還是得請母妃想想辦法,憑借舅父的顏面,他想葉大人應當不會拒絕。黎耀楠清了清嗓子:“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演變至今,朋黨之說已然成為排斥異己,各方勢力之間結合起來的互相爭斗,朝堂上,朋黨之爭比比皆是,魏朝時期,梁泰是忠臣,史高義同樣是忠臣,兩黨政見不同,盡管均是為了朝廷,雙方態度仍然相去甚遠,爭持日久,最后變為意氣相攻,矛盾就此一發不可收拾,魏朝后期的混亂,兩黨之爭功不可沒,梁泰逝世,史黨一時風頭無兩,梁黨一系的朝臣紛紛下馬,朝廷自此變得混亂,直到魏文帝繼位,為了抵抗史黨,魏文帝寵幸宦臣,使混亂的朝廷更加腐敗,奠定了亡國的根本,此乃史書之鑒?!?/br>黎耀楠歇了口氣,淺淺呷了口茶,接著道:“無論梁黨和史黨,在我看來,均不是好官,權勢迷惑了他們的心智,到了后期兩黨之爭已經不是政見不同,而是為了利益互相攻擊?!?/br>不少學子紛紛點頭,一臉若有所思,朋黨之爭,從前不是沒有人說過,然而卻沒有黎大人講的這樣詳細。上次黎耀楠留下的課題,正是梁泰。由于史高義權勢滔天,魏文帝一邊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