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2
的少女粉們,很多是在上初高中的年紀,本來就很關心學習成績,就把陶清風當成錦鯉轉發式的拜了。到后來,這股詭異風氣在娛樂粉圈擴散開來,不止陶清風的粉絲,甚至是其他家的粉絲,都來蹭個不掛科。陶清風因此莫名其妙漲了很多粉,每次他發的微博下面,再也不是成群結隊的兔子頭,而是rou眼可見的很多上香表情,以及齊刷刷的“拜清風,學習心想事成123……”所以這次“番石榴”和“視野”聯合做的視頻,在轉發出圈的流量中,少不得有很大一部分這類貢獻。她們還把視頻里提到,又復習了好幾遍(因為本來就是要背誦的知識點),口耳相傳著“清風公開說過的東西,很容易考到”這種并沒有邏輯,卻經常莫名其妙被證實的玄妙言論。于是這一波,很多路人跟著哈哈哈起哄,自然也有路人跟著轉發拜學神了。當然要說陶清風本人如果知道了,會對此有什么感想,大概是欣慰吧。沙洲終于松了口氣,昨晚上他被偶像包袱壓得都快失眠了。他看到陶清風也是一臉倦容,便以為陶清風也在擔心視頻效果,這倒很罕見,因為陶清風每天都是那副波瀾不驚早起早睡的老干部作風,并不知道昨晚上陶清風做夢后屢屢驚醒,又在更深的愧疚中再次入眠,既期待又害怕,會在夢中見到燕澹生,還被他親……在這樣糾結的心事中,陶清風迎來了第五場通告,這也是他要表演的最后一場,是殺青戲。這時候距離陶清風手臂受傷,已經恢復了大約兩個星期。他雙手早能照應日常,只是不能提重物或者幅度過大。今天這場戲,是奏,琴屬于君子小六藝。陶清風從小家貧,買不起琴,但是去徐棠翁家里聽課業時,曾經跟著老師學過。學琴并非是為了娛人,而是為了正心。這幕戲的劇情,史料幾乎是空白,孟小丹便自己發揮。不過陶清風也把劇本全背下來了,并且在拍攝前,就找導演和編劇,溝通過一些看法。天勝皇帝和廣積王子的兄弟相認,這幕戲雖然發生的時間早,但卻出現在影片后期,是以回憶殺的形式交代的。當廣積王子上奏了后,以回憶形式表現兄弟曾經失散過的事,以此鋪墊天勝皇帝心中的憐惜,從而聽從廣積王子奏疏中所言,對個別舊門閥網開一面。史料中中言:天勝皇帝在叛軍大官門下幕僚中,認出了奏琴的弟弟。只此一筆記載。至于廣積王子的單人傳記,是陳列在中,內容也只有一段,交代了廣積王子少時與兄分散,后來投鴻儒周定雪門下,跟隨老師成為割據勢力的門客之一。在“梁園會”上,與當時自立為小都護的天勝皇帝姬宇相認。“梁園會”究竟是個什么會,正規史料上沒有介紹,稗官野史的眾說紛紜倒是不少。孟小丹也是抓禿了頭,她參考了石崇的金谷園,參考了三國的群英會,最后折中,把“梁園會”設定為叛軍都督的“慶功宴”。一開始孟小丹設定的劇情是:賓客滿園,叛軍都督讓門客姬悉,即是后來的廣積王子奏琴,以娛眾賓。席間小都護姬宇覺得彈琴之人面熟,就此認出那是失散多年的弟弟。陶清風也并不知道歷史上“梁園會”的具體性質,因為沒有記載傳下來。但是他看到“奏琴以娛賓客”,覺得不太對勁,就去問孟小丹。“宴飲之樂,泛愛絲竹管弦。琴之音色,恐不合宴席?!碧涨屣L這文縐縐的說辭,還讓孟小丹愣了一下,還好她想了想,就聽懂了。俗話說,“琴孤、簫傲”,古琴的音色,蒼古沉郁,需要焚香靜聽。一般宴席中,都更喜歡箏、笙,竹笛、箜篌等,更短促、更富有變化感的樂器來助興。故言箏是宴飲之樂,琴是名士之樂。雖然樂器倒不該有高下之分,但如果廣積王子真如記載中,和天勝皇帝相認時彈的是琴,那么“梁園會”,可能就不是什么大宴賓客的場合了。孟小丹之前是沒考慮到這一點,僅從影片效果,想要熱鬧一些。聽陶清風這樣一提,也頓時想到漢書藝文志里對君子小六藝的種種要求。焚香奏琴的確是不適合娛樂賓客的。孟小丹心中不禁對陶清風更是刮目相看,心中暗自汗顏,還好被陶清風提醒了,否則到時候影片上映,又有一堆指手畫腳的“考據黨”出來罵人了。傳奇劇作倒是可以無視,但既然打了歷史劇的噱頭,這方面出了問題是會被群嘲的。于是孟小丹又搞了一出“開機前一天劇本頁碼滿天飛”的改動,把“梁園會”重新改成了叛軍都督附庸風雅,請幾位鴻儒清談的學會。這樣一來,廣積王子彈琴就沒有任何問題了。劇本一改,這其中出場的群眾演員要重新安排,場景擺件有改變,甚至臺詞也跟著變動。雖然在普通三月劇組這基本都是日常cao作,但是熊子安差點沒把孟小丹又罵一頓。而且通告日期確定后,演員檔期不能改,像是這場戲里要出場的陸熹翁扮演者傅音,這場戲也是殺青。他第二天就要無縫進另一個劇組,于是出現了“前一天晚上改劇本”“第二天早上就要演”絲毫不給演員琢磨時間的尷尬局面。張風豪和陶清風還有時間日后再來加工這場戲,但是傅音明天就得走了,必須盡可能達到電影表演的效果。好在傅音是傳說中“老戲骨”,對此顯得很淡定。改后的劇情中:他飾演的陸熹翁,作為天勝皇帝的老師,兼任麾下德高望重的軍師,他當時是有名的大儒,被邀請參加“梁園會”。陸熹翁察覺到陶清風飾演的廣積王子,奏氣韻不俗,眉宇間又和自己的主上略微相似。陸熹翁想到主上曾說有個失散多年的弟弟,投到大儒周定雪門下,便計上心頭,走到廣積王子身邊,先贊他琴音雅正,又旁敲側擊打聽他的身世。在這之后就是一個轉場,姬宇收到陸熹翁的快馬密保,請他速來梁園。但姬宇不是鴻儒,進不去梁園正門,等待散會后,天勝皇帝避開叛軍都督的耳目眼線,進到“賓客散盡,白茫茫落雪”的梁園中。亭下正往弦上抹松香的青年并沒有離開。姬宇憑外貌和眼神,在未開口前,就確認了那的確是他的弟弟。未來的皇帝眼中蘊含熱淚,趨步走進亭中。廣積王子也恰好抬起頭來,目光迎接著對方走近一點、再近一點……回憶殺到此戛然而止。陶清風坐在琴邊,做出了彈琴的姿勢。一般拍戲時,會給演員找“書法替”,但是很少找“琴替”。因為書法不是一朝一夕能練成的,但是彈琴的姿勢,只要溝通好,擺出個架勢還是不太難。反正琴音都可以后期配音,只用演員擺個主要造型,基本的幾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