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1
書迷正在閱讀:完美無缺、欲望樂園(總攻)(H)、嬌悍、獵頭人、俊兒、未來之神農空間、朗朗星空、獵星者、嬌顏賦、一言不合就斗舞[花樣滑冰]
必是有了身孕,你康家姨媽年輕時吃過苦頭,雖然眼迷富貴,卻還算是個良善的,只要周亞茹自此收斂了性子,倒也可以在康家善始善終?!?/br> 不提于氏母女二人如何唏噓周家家眷的遭遇,只說丘若蘭卻著實懵了。 周縣丞怎么會現在就死了呢? 明明前世,他在安世弘作了皇帝后,便得了貴人賞識,一路高升,官至正二品,備受安世弘的寵信。 也正是因為如此,周縣丞倒是能極大地補償被續弦虐待了的女兒周亞茹,生生將平庸的康少立扶到了從五品官的位置上。 前世死去的方蕓今生卻好好活著,而本該高升的周縣丞卻在此時就死了。 今生為何會發生這樣的改變?這難道不算是改變歷史? 第一五六章 漁翁得利 丘若蘭驚詫過后,不由自嘲道:當日說什么不能改變歷史,那現在這些不由于前世的事情,又算是怎么一回事呢。 不過,不管是方蕓也好,還是周縣丞也罷,都不是歷史中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史書是不會有一個字記下關于他們的事件,也許今世才是他們本該的命運。 想到這里,丘若蘭心中有些小泄氣,如果許多事情與前世不同,那她的先知怕是派不上用場了。 丘若蘭到底是個聰慧的,也只惆悵了一時,便勸自己道:不管他們的真實命運如何,便是真改變了命運,不過世間一塵埃,于歷史的腳步無關,自己只有把握著大方向就不會出錯的。 幸好接下來朝中發生的事件,間接印證了丘若蘭前世的記憶,讓丘若蘭增強了不少信念。 刺殺一事,經過多方調查,到底沒能糾出幕后主兇來,安氏眾人懷疑太后和劉氏,而劉氏眾人則又疑心安氏宗室。 兩邊扯皮多日,長興帝不勝其擾,最終出來和了稀泥。安撫加賞了安國公等人,又隨便尋了個罪名,將劉獻官職捋了去,這事便也算是暫告一個段落。 倒是永平郡公傷勢頗重,雖經全力救治,暫無性命之憂,卻三年五載中無法赴邊疆督軍。 相較于事情的真相,這才是真正讓安劉兩家更看重的,也是安國公等人暫時忍氣吞聲的關鍵所在。 劉太后因為劉氏被打壓的厲害。也知道安氏眾人對以她為代表的劉氏恨之入骨,如今劉獻被抹去官職,這個都督的官職理應由劉家這邊的人勝任。 長興帝聽了母親之言。搖頭道:“母親若真是為了劉氏族人好,最好讓劉氏族人就此沉寂下去。便是真給了劉氏這支軍隊,將來也未必真心待我和母親。不過這支軍隊好容易收了回來,自然不能輕易再還給那些不安分的安氏宗族,我還真得仔細尋個妥當人才好?!?/br> 劉太后向來信服兒子,此后任由劉氏族人再三地慫恿,卻不肯再插手此事。 同時。安氏宗族的人自然不甘心安氏這邊的兵權被劉氏所得,所以在長興帝跟前沒少語重心長地提起祖宗家業以及子承父業。 長興帝笑道:“諸位說的極有道理。只可惜郡公世子極少上戰場,襲了永平郡公的爵位可以,要是襲了他的督軍之職,不僅難以服眾。將來真來了戰事,后患不小?!?/br> 安氏眾人不由默然,當日永平郡公在外征戰,他的世子卻要在京城做質子,自然沒有機會下戰場。 安國公便笑著拱手道:“皇上所慮極是,既然如此,何不從領過兵的安氏宗室中選一人暫代永平郡公之職?!?/br> 長興帝笑道:“不知安國公心中可有舉薦之人?” 安國公倒是想舉薦自己的子侄們,不過他明白,長興帝必不會同意的。所以為了穩妥起見,倒是實實在在推了幾位頗能勝任的安氏皇族。 這其中就有梁王。 梁王心中暗自叫苦,他因為一個“安”字。不得不隨大家伙過來,但心里卻著實不愿出這個頭。 梁王知道自家兒子是個有志向的,這次事件,他也沒少跟著摻和,如果他再領了兵權,卻未免太打眼了。作為此次事件的受惠者,皇上與太后不心中生疑才怪。 梁王抬頭見長興帝只管微笑著看向自己。忙站起身來推辭:“老臣早年雖隨先帝打過幾場仗,卻萬萬不敢領這樣重要的差事:并非是為臣不愿為國效力,也不是怕到邊關吃苦,實在是臣有自知之明。這些年深受皇恩安逸久了,就是寶刀也生了銹,況且老臣本就才能平平,如此年紀也大了,越發不能與年輕人相比,還請皇上另擇能臣?!?/br> 長興帝笑道:“皇叔父太過謙了,您當年可是先皇最為得力的戰將,戰功赫赫。不過話又說回來,您勞苦半輩子,是我大楚朝的功臣,如今年紀大了,還是該在京城多享享清福的好?!?/br> 梁王心中說不上是苦是喜,順著長興帝話謝恩道:“多謝皇上體恤?!?/br> 最終仍是長興帝對此事拍板了:暫讓永平郡公手下的袁興大將軍代其都督之職。 這下安劉兩方倒沒話說了,但心里未免懊惱,大家忙活多日,倒讓袁興漁翁得了利。 袁興是行伍里出身,一場一場的勝仗才打出了今天的地位,況且又是一直在永平郡公手下聽令,由他暫代都督之職,倒是最合適不過了。 再則,他又另有一層身份——乃是盧國公的岳父,倒間接算是安氏這邊的人,而對于太后和劉氏來說,盧國公夫妻向來對太后感恩戴德,將來未必不能將袁興拉攏過來。 如此一來,劉安兩方心里倒是也算是勉強認同這個結果,于是安國公等人安心奔赴邊關去了,京城也終于平靜下來,眾人又開始了正常的生活。 盧國公夫人倒是滿心里得意,她沒想到,劉安兩家爭斗,倒間接成全了自家老爹,以永平郡公的傷勢,便是養個三年五載,怕也不能彎弓上馬,自己老爹成為都督指日可待,說不得將來還能封個爵位呢,她袁家總算要揚眉吐氣了。 盧國公夫人一高興,便有心來個喜上加喜,和丈夫商議等到京城歸于平靜后,就找官媒去丘家提親。 盧國公自然無異議,安世誠也暗自高興。 當日初聽太后遇刺消息,因是皇家絕密之事,安世誠又認為此事非同小可,必是安劉兩家權力爭斗引起的,到時皇室中怕又要掀起血雨腥風,怕連累到丘家,所以一直以來,不肯與丘家有絲毫聯系。 誰想當今皇上卻不愿事情鬧大,除了劉安兩家,竟沒有消息外泄,幸好事情終于過去了,安世誠便借著會友談文的機會,將家中欲去提親的事情透給了丘如源。 丘如源得了消息,頓時大喜。 雖然這次事件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外露,但是京城眾人到底還是得了些風聲,如今見皇上親自提了袁大將軍,又想到去年皇上御口稱贊安世誠,便知盧國公府不僅得太后寵信,連皇上亦是對其另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