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
書迷正在閱讀:完美無缺、欲望樂園(總攻)(H)、嬌悍、獵頭人、俊兒、未來之神農空間、朗朗星空、獵星者、嬌顏賦、一言不合就斗舞[花樣滑冰]
書名:元配之訓妻記 作者:簾卷朱樓 內容介紹: 能洞察過去未來,就一定會處處走在別人前面,成為人生贏家? 天意難測,人生大多不能事事稱心如意。 這不就有人嘆氣:想他本是皇室宗親,深受圣寵,娶位出身世家溫婉和順的美嬌娘,應是順理成章的事,難知偏與個出身低微、驕縱任性的俏夜叉湊成一對,老天何其不公! 老天曰:天地良心,俺真是公道的,這就給她換副好性情。 某人大驚:千萬不要!有道是堂前訓子枕邊訓妻,爾等如何了解其中趣味? ――――――――――― 這是一個訓妻反被訓的故事,女主本土女,性格不完美,非處事圓滑的睿智女,在雍容大度重生女和聰慧甜美穿越女的夾縫中,擁有了完全屬于自己的美滿人生。 =============== 第一章 方家獲罪 大楚長興五年,春臨人間,楊柳青青,桃李爭艷,山間曠野春意盎然自不必說,那富貴人家庭院里更是花團錦簇。 梁王府小廝王貴急匆匆穿過游廊曲欄,繞到藤蘿掩映的假山怪石,便有一條青石板鋪就的小道,小道兩旁不再有香氣馥郁的奇花異草,只不過植了些四季常青的尋常草木,洗去富貴之氣多了一分平靜高雅。 王貴哪管前眼是什么景色,目不斜視一路小跑走到盡頭,便來到一處只植了幾桿綠竹再無其他花草的靜僻小院。 此時院中一角翠色欲滴的竹層下,立著一位長身玉立的青年男子,錦服玉冠,豐神俊朗,只是劍眉微斂眼帶焦灼,又因其身處竹影之下,周身便似染了些陰郁之氣。 王貴顧不得抹去額間汗珠,疾步上前,小心回道:“世子爺,老爺上朝還沒回來,也不曾讓人捎話來,小的已經吩咐人,只要老爺一回來,立馬來報?!?/br> 青年男子不發一語,微微頷首,復又看著遠處出神,一陣風吹過,雖是春日里,倒有些涼意。 青年男子受了這一涼,不由收了心神,暗自在心間自嘲:想我安世弘乃堂堂皇室宗親,為了祖宗家業,以后還不知要走多少荊棘路呢,現在就開始心神不寧了,還敢妄談以后嗎? 王貴看著安世弘面色緩和了不少,便又說道:“廚房做了爺愛吃的幾樣小菜……” 安世弘自昨天便沒怎么吃東西,因為心中有事,此時腹中也不覺得餓,倒是一夜未眠,卻有些精神不濟,便道:“罷了,我去書房靜一靜,不許人進來打擾?!?/br> 王貴慌忙稱是,幫安世弘在書房斟了茶,便守在小院門前,悄聲應付著各院里前來探視的丫頭婆子小廝們。 大約半個時辰的光景,就有小廝跑來稟道:“老爺回府了!” 這里就有人要問了,官員散朝后要回衙署事,等到午后散值才回家,怎么梁王這么早就回府了呢? 原來這梁王與先帝乃是嫡親的堂兄弟,本就親密無間,況且還曾為先帝立下過汗馬功勞,這情分自不比他人,新皇上登基,都還要尊梁王一聲皇叔父呢。 故此梁王被特許乘轎入朝、朝堂賜座,退朝后不必應卯,直接回府休息即可,這可是旁人羨慕不來的。 梁王本不愿如此招搖,只是歲月不饒人,年輕時又曾在戰場上受過重傷,不服老不行了,喜的是他向來公事輕閑,故大多早朝后便回府休養。 王貴側耳聽了一下,書房里寂靜無聲,看來安世弘已經撐不住睡了過去,王貴倒有些猶豫起了。 幸好此時梁王正遣了人來叫安世弘過去。 王貴忙答應著,送走來人,便躡手躡腳來到書房,推門看去,卻見安世弘正怔怔靠著桌案發呆,王貴心下一嘆,爺到底還是不能安心。 這時安世弘已經聽到動靜,轉頭看過來,王貴走上前,口內說道:“爺,老爺請您過去說話”。 安世弘聞言,立時起身問道:“老爺回來了?” 王貴忙點頭道:“老爺一回來就派人叫爺趕緊過去呢!” 安世弘顧時心頭一緊,急忙往外走去。 安世弘一路飛奔來到梁王的書房里,看到梁王黑沉的臉,涌到口的話便生生壓了下去。 梁王見此臉色更黑了,吩咐左右退下,半響方對兒子說道:“今天自我上朝以來,你幾次打聽我是否回來,如今又這樣一幅衣冠不整的樣子,可是有什么要事?” 安世弘知曉事情瞞不過父親,忙正一正衣冠,問道:“諫議大夫方進被彈劾之事如何了?” 梁王撫一下胡須,冷哼道:“為父倒不知你與方進竟然還有交情?” 安世弘聽出父親話里的譏諷,只得干笑道:“兒子只是好奇罷了。方進當年極得先帝信賴,聽說為人方正清廉,口碑極好,怎么一夜之間就被人彈劾結黨營私、貪贓枉法……” 梁王定定看著兒子,點著頭接話道:“而且人證物證俱全,容不得他抵賴狡辯!” 安世弘不由提高了聲音:“這么說證據確鑿,方進是再無翻身之日了?” 梁王點頭,看兒子臉色變白,便對兒子喝道:“我素日如何對你說的,不要管閑事,老老實實做你的世子爺。真是不見棺材不落淚,現在你知道劉太后的實力了吧?方進之事,你不許再管,趕快抽身要緊?!?/br> 安世弘早已遍體生寒,喃喃說道:“真是沒想到,劉氏的勢力竟如此了得……” 先帝去世時,太子尚幼,劉氏一族在輔助先帝當政上居功至偉,皇后劉氏素有賢德之名,故朝政多由顧命大臣和太后商議定奪,托賴老天庇護,這幾年朝堂內外倒也平靜。 如今眼看長興帝已過十五歲,正該大婚參與朝政,偏劉太后這里不發一言,下面的大臣倒著急著正禮紀綱常。 諫議大夫方進感念先帝知遇之恩,更是積極,因為他為人清正、官評極佳,素來得人敬重,在此事上,便推他為首了。 就在昨日,方進已準備妥當,本要上表奏請:皇上已成年,為社稷計,大婚刻不容緩;太后年事已高,請還政皇上,以便回歸**頤養天年。 卻沒想到,早有御史提前一步上前,彈劾方進結黨營私、貪贓枉法等等,方進當時便被除去烏紗,革職查辦。 安世弘既然掛心祖宗社稷,自然在此事中也略關注了一點。他不知道方進是否真如其外在表現的那般清正,但至少不會如奏章里那般惡貫滿盈。 如今不過短短的一天一夜,便證據確鑿定了罪,可見定是有備而來,用腳趾頭也能猜到,這其中必有劉氏的手筆,想來是劉太后聽到風聲,先發制人,殺雞儆猴。 安世弘暗嘆:如此一來,怕是沒人再敢提太后還政一事,安氏的江山終要被劉太后及外戚把持,將來這天下姓安還是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