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9
卻又不免為沈硯犯愁——他那個性子的,此時身邊沒有自己勸著,更是無所顧及,若是隨心所欲起來,公然抗旨不娶公主,那便更糟了。歐陽旭見他病中還不肯安心修養,一味憂心勞神,便勸他:“你這病正是傷了神思得的,如今請醫調藥地治了這么久,好容易有了點起色,你又這么樣了。你若真傷心,就別干這事兒,何苦呢!”蕭索垂下頭,沉默片刻,道:“傷心一會兒,也就好了?!?/br>怎能不難過?他雖然難過,卻不覺得沮喪。這次是他自愿的,不后悔,甚至有還些欣慰。他不是單單離開他而已,他是在保護他,終于他也可以保護他了。何況也不會永遠傷心的,不過是分開,只要沈硯喜歡他,他也喜歡沈硯,人雖分隔兩地,心卻早已飛到一處。至于離別之苦,能遠遠看見他,也很好。蕭索反而心疼沈硯,自己好歹還知道內情,他卻是被蒙在鼓里,只以為自己不再愛他,那才是真苦。所幸,他的是短痛,自己的是長痛。沈硯只是深深的后悔——那日真不該逞一時意氣,放蕭索離開的。不愛又如何,至少他在身邊。如今想去見他,又不敢去;想讓他回來繼續利用自己,又委實難以張口。分明心寒如雪,卻仍是管不住自己。三月殿試那日,蕭索又見到了他。作為皇家衛率、御前行走,他必然要跟在皇帝身邊。答卷時蕭索坐在第一排,就在他眼皮底下,低頭默默揮毫,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副聚精會神的樣子。他瘦了,又瘦了。沈硯兩只眼睛嵌在他身上,挪不開。蕭索瘦了,他又生氣,又高興。他也為了分別難過,以致不思飲食、日益消瘦么?那是不是說,他心里其實也是有自己的?斂卷子時,蕭索無意間與他對視了一眼,又不著痕跡地移開了目光,仿佛他是不存在的。皇上閱完卷子,與朝臣商議半日,又聽朝臣爭論半日,最后終于欽點蕭索為狀元、劉思文為榜眼、鄭岫為探花。歐陽旭在二甲之內,名次也不錯。連中三元,古來少有之榮耀。蕭索還以為是在夢中,被內侍提點后才想起叩首謝恩。方才排名時,眾人多有爭議,多虧吏部尚書謝逸與左都御史言浚為他說話,皇上才將狀元給他。因此起身時,他又不禁多看了二人一眼。緊接著便是游街,蕭索與眾試子春風得意地領過御賜美酒,從宮門出去,只見前面大廣場上烏壓壓一地人馬,整整齊齊站在那里,正等著他們。那景象,當真壯觀至極。眾人一陣鼓噪,都不禁熱血沸騰,忙趕著過去,獨有蕭索暗暗為難——他還未學會騎術,如此高大的戰馬,如何降得住。前面牽馬的衛士都已等得不耐煩,只得拉著馬上前催促:“狀元公,請狀元公上馬?!?/br>蕭索抓著自己的衣側,輕聲問:“我不大會騎馬,可否煩勞將軍幫我上去?”那人不耐煩地擺擺手,嘴里說著行,卻沒有要扶他的意思。蕭索只得又硬著頭皮求他:“這馬甚是神駿,只是鐙子太高了些,麻煩將軍在下面……托我一托,好嗎?”進士游街對文人而言是莫大的光榮,對武人來說卻是莫大的恥辱。四軍兩衛親自護送一群手不能提籃、肩不能擔擔的文人,甚至要給他們牽馬墜鐙。這分明是讓文人壓著武人的頭□□,何況是當著全城百姓的面如此。那衛士心有不滿,又不敢直言,故而不大待見蕭索,聽他無可奈何的求告,也只當耳旁風一般,口里敷衍著,手腳卻一動不動,恨不能看他的笑話。眾人此刻大都已上馬坐好,若再不上去,他就要在大庭廣眾之下丟丑了。蕭索這里心急如焚,兩手扒著馬鞍、撅著屁股死命向上爬,奈何連馬鐙都只能勉強夠到半個鞋尖。他額角直冒汗,兩腿不住亂蹬,始終無法向上分毫。那衛士冷眼旁觀,沒有一絲要相助的意思,反而在唇邊掛著抹諷笑。蕭索正惶急時,猛地抬頭見到沈硯,忙又撲騰了兩下——免得他在心里偷笑自己。誰知他直直向這邊走了過來,那衛士見到他,忙跪地行禮。沈硯面無表情跨到蕭索身后,握住他的腰,大手一舉將他抱在了馬上,又回頭斥責:“蕭狀元不會騎馬,你不說幫他上去,還在旁邊干看熱鬧,耽誤了游街你擔待得起么?”衛士忙叩首告罪,沈硯嚴聲道:“還不快來好生牽著,再有差池,必定不饒!”說著自己跨上旁邊的御馳馬,四下張望著檢視一圈,揚手示意出發。蕭索渾身發抖,攥著韁繩的手微微泛青,一顆心要跳出來似的。他胸前戴著大紅花,身上穿著素白袍,與旁邊黑金袍佩刀的沈硯,恰如天生的一對。而此時此刻,鳴鑼開道、策馬徐行、管弦奏樂、漫天撒花的場面,像極了王公貴族的大婚之禮。他竭力忍著不出聲,迷失在全城百姓艷羨的目光里,眼中只有那個人,只有沈硯。而后者的余光似乎也在看他。蕭索直到這一刻才明白,原來眉目傳情并非空洞虛言,更非yin辭穢語。只可惜好景不長,剛走到城西,前面便sao動起來,大隊人馬堵在街口不動了。沈硯忙命人去看怎么回事,一時侍衛回稟,說祁王府大喪將路封了,此刻送喪隊伍擠在那里,根本走不過去。眾人聞言皆有不悅之色,卻都不敢聲張。百姓甚至已在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有恰好站在街角酒樓上的,仗著地利,兩邊盛況同時觀看,得意非常。沈硯無法,與熊渠衛的將軍商議定,且等祁王府的送喪隊伍過去,他們再改道直奔南城而去。事急從權,如此既不會堵在一處,也不會耽誤游街的時辰。蕭索因在第一排,又是坐在馬上,登高望遠,所以看得格外清楚。只見前面雪山壓地般的隊伍浩浩蕩蕩、一望無際,也有執幡的,也有舉牌的,也有抬神像的,也有撐帳子的。為首那人敲著一塊大木,似乎是術士們篤信的驅鬼引路之法,后面跟著兩溜三米多長的大法螺,單抬著便要四個人,每架后面另有兩人輪換著吹。再向后便是一人半高的大靈牌和三十六抬的大棺槨,執事、擺設、喪旗、奏樂人等緊緊相隨,后面數十只白紗帳,里面傳來陣陣哭聲。蕭索脖子都伸僵了,那隊伍還未走完。瞧這架勢,少說也有十數里長。路旁白幔圍擋,將百姓都驅逐在外面。漫天紙錢紛飛,地面都被覆在了底下。人群中有聲音說:“祁王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