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75
妻二人大江南北的走,心情無比的舒暢。 可是各地的官員不是所有人都舒暢的,有些人戰戰兢兢的,有些人則是兢兢業業的為百姓服務,生怕自己做錯事犯在公主手里。 誰曉得寰姬公主哪天就來到自己的管轄范圍,就是貪墨,也都是私底下偷偷的貪,而且不能多貪,就是貪來的銀子物件都要找地方洗白了。 三年前發生了一起大案,有人舉報兩江總督和廣州知府貪污舞弊、草菅人命。 當時寰姬公主人都沒有出現,只是傳了一句話:“對于官員,寧可放過,也不能冤枉、錯殺一個好官”,結果這話一出,所有人都在傳,這話定不會是公主說的。 時間一長,看熱鬧的人就都消停了,沒多久事情就淡了下去。 可是才過一年,兩江總督和廣州知府全都被下了大獄,他們欺上瞞下貪污舞弊的證據一個不少的放在了朝堂的大殿上,百官嘩然。 最后才知道是青州的廉政公署出動了。 他們神不知鬼不覺的南下了,還隱姓埋名的通過各種途徑,臥底到相關部門,悄悄的打探著。等真正掌握了實質的證據后,才上報抓捕。 廉政公署一時風頭盡顯,正式的出現在了大唐百姓的面前。朝廷官員最終也沒弄懂這到底是個什么樣的部門,還以為就是收集證據的探子部門呢。 大唐上下的清官、文士們一個個贊寰姬公主手下能人多,自個清正不怕查。 貪官們著急上火的開始救濟百姓、修橋鋪路,都想著為百姓多做些事把那些壞事掩蓋下去。 大唐上下一面清明,無匪無盜,百姓富足夜不閉戶。 皇上趁著這個機會,大力效仿青州,支持辦學,鼓勵農耕和通商。 大唐百姓這才知道就算讀書的也可以去種地,種地的也可以去讀書,書讀得越多,地反而種的越好。 *** 建平三十年,十六歲登基曾一度被太后架空,又被玄宗、寰姬等顧命大臣扶起的李倩駕崩了,年僅四十六歲,在位三十年。 李倩這幾年的身體越來越差了,雖說朝廷的事沒有前些年那么累人了,但是他身體確是大病小病不斷。 都說立賢不立長,但是他還是看好二皇子的。 只是二皇子性子綿軟,讓李倩實在是放心不下,就想著再磨煉磨煉他。 他曾經兩度要冊立二皇子為太子,就連輔佐的人選都選好了??墒敲看嗡蛩阆轮嫉臅r候,二皇子都會因為一些小錯讓他心生不喜,這冊封的事就暫且擱下了。 誰料李倩今年入春就感染了風寒,雖說是小病,卻一直不見好,拖拖拉拉的入了夏。 更讓人預料不到的是,李倩會因為這場風寒而逝世,而之前擱置在御書房暗匣里冊封二皇子為太子的詔書不翼而飛了。 薛董偉、程英、馬蘊等前幾年就安排好的顧命大臣分成了兩派,薛董偉是主張按照陛下事先提議過的冊立二皇子為帝; 而馬蘊說道:“陛下之前是有提議冊封二皇子的想法,只是后來壓下去了,就說明陛下還有其他想法。如果陛下覺得二皇子不是合適的人選,在觀查其他人選,如今固然沒有再這樣做的道理,而之前寫的圣旨也有可能是陛下讓人處理了?!?/br> 程英覺得兩邊說的都有道理,站在了中立位上。一時半會也爭執不下到底誰應該即位。 各位年長的皇子都開始蠢蠢欲動了,就連那些年幼皇子的母親都動了心思,如果皇上有選人選,他們自然不能做那亂臣賊子,可是如今沒有名正言順即位的人,誰不想爭上一爭。 太后寢宮內,太后身邊的嬤嬤說道:“娘娘,該休息了,如今儲君人選只能等寰姬大長公主回來了?!?/br> 太后說道:“你說這個寰姬公主,她一不是先太祖的嫡親血脈,二不是世家貴女,怎就得了先太祖的眼了,先太祖在世的時候她呼風喚雨的,先太祖不在了,先皇也是縱著她胡來,如今就連儲君都要等著她來立,滿朝文武就不怕她串了這位置嗎?” 嬤嬤大驚,“娘娘可不能說這等忌諱的話,要是讓人聽見傳了出去,咱們還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呢?您可得為了八皇子著想?!?/br> 太后嘆了口氣,“要不是為了八皇子,哀家也不可能收買內侍小太監讓他偷了那東西?!?/br> 嬤嬤道:“如今能爭的皇位的也就二皇子,其他皇子不過是跳梁小丑瞎折騰罷了?!?/br> 太后說道:“哀家就是怕寰姬公主偏心與二皇子,二皇子是唯一一個在青州呆過的人。如果就這樣等著也不是不可以,畢竟誰當了這皇上,哀家都是太后,只是總想著再爭上一爭?!?/br> 繼皇后曾氏則想擁立自己年僅八歲的兒子為帝,朝廷如今的局勢,皇上年紀大小根本就不是問題。 李出清在得知皇上駕崩的時候,第一時間聯系了王出然。 王出然得知陛下駕崩后,立刻傳達了各處邊界戒嚴的消息,并且親自調集了所有唐軍以演戲作為借口,守護者大唐的邊境。 朝廷內部爭斗他管不著,但是這個節骨眼誰要是想趁著大唐內亂,不長眼的想分一杯羹,他是絕對不允許的。(。) ------------ 第四百零七章 寰姬回唐 皇子們全都跪在靈堂守靈,朝堂的事依然有條不紊的處理著,各地官員都死死地盯著京師,生怕有什么變動。 薛董偉對立儲一事不再發表意見,他每日只和中書省、門下省共同處理著朝中大事,閑空下來就去給先皇守靈。 各地官員見上奏的奏書全都準時的批復下發,均是震驚不小。 如今的大唐竟然連沒有皇上都能有條不紊的運作著。他們對此不知道是喜好還是悲好,這是不是在說,大唐如今少了誰都不會影響大唐的發展,也不會影響百姓民生了。 李倩乃明君啊,可是這樣的大唐日后會變成什么樣的呢? 朝廷上下一時難以決定誰來即位,太后宣薛董偉進宮密談,想讓他支持八皇子。 薛董偉卻直接拒絕了,跟傳旨的太監說道:“如今陛下大喪未發,外臣不好出入內庭。立儲一事既然大家意見相左,那只能等寰姬公主入京,聽她的決定了?!?/br> 曾太后之所以著急,就是不想讓寰姬公主插手立儲一事。從先太祖駕崩起,寰姬公主就一直管著朝廷,就是她遠離京師,手依然伸的很長。 這幾年她好不容易把眼光放到了外交上,她可不想讓寰姬公主重新插手朝廷和宮中的事。 如果寰姬公主插手冊立儲君之事,她這個太后又怎么能垂簾聽政。她雖然沒有武皇的膽量自立王朝,可她也想留下名字在歷史上,而不是僅僅留下個姓氏或是封號。 這些天,有些官員四處奔走,想要盡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