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38
招,幾招過后。 幾招過后,那小孩突然的倒地不起。 七長老慌忙之下就要去查看孩子,被寰姬一手攔住了。 寰姬:“裝什么死,還不起來,地上涼?!?/br> 只見那小孩睜開了雙眼,一個鯉魚打挺就起來了。 七長老:“你使計?” 小孩說道:“我打不過你,自然要用計策了,要不是這位jiejie,你今日就栽在我手上了,所謂兵不厭詐?!?/br> 七長老:“你竟然知道兵不厭詐?” 那小孩說道:“您不要騙我,你功夫這么好,這么簡單的兵法怎么可能不知道?!?/br> 四長老問道:“你今年多大?” 小孩說道:“我年方有九,家中已經定有妻室,所以你懂的哈?!?/br> 寰姬實在是忍不住了,哈哈的笑了起來。 那小孩說道:“這位jiejie,看著好生面善,可是青州城本地人?” 寰姬點點頭,“可不是,你跟個神算子似得,這都知道?!?/br> 小孩趕忙說道:“jiejie說笑了,我稍后還有課要上,告辭,告辭?!?/br> 小男孩走了,他們沒有再去攔其他小孩證實什么,一行人去看了那些孩子玩的東西,所有他們玩的不是對書就是走沙盤,再就是互相切磋對打。 只有個別幾個是坐在樹下看書的。 王家人在沒有心情去查證,各懷心事的回去了。 長老們的住所已經安頓好了,王家弟子剛入學的也已經辦理好了入學手續。 沒有考進青州學院的四人跟著三位長老住到了學院住宅區,他們的證件是短期的,寰姬本想留他們多呆幾日,四處走走看看在回去,誰料他們竟然無一人愿意出門。 王玉明幾人心中憋悶,很明顯的受了打擊。他們這兩日也沒有出去玩,等準備好行囊,就帶著十個小斯回洛州了。 王家的孩子陸續的開始上學了,長老們也開始熟悉每日必做的功課。 四長老:“什么,當先生還要備課?我下了幾十年的棋,也教了幾十年的棋,就沒聽說過‘備課’這個詞,下棋對我來說就是手到擒來的事,這些我看就不用了?!?/br> 青州的教學組長耐心的說道:“幾位是公主大老遠請來的,本事自然是不必說的。只是有些事情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王老師且聽我慢慢道來?!?/br> 四長老見這里的教書頭頭的脾氣很好,“在下洗耳恭聽?!?/br> 教學組長說道:“棋盤上千變萬化,每種棋局都有不同的走法,也會有不同的深意。我們不僅僅要教會孩子下棋,還要讓他們在棋局中領悟人生的真諦,例如什么叫持之以恒,什么叫置之死地而后生,要怎么做到贏得光彩輸得漂亮,還得告訴他們勝不驕敗不餒?!?/br> 四長老不說話了,是啊,王家孩子明明就是輸了,結果他們非但不愿承認,還依然的想要給自己找借口,結果弄的一個個深受打擊。 輸贏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磨煉人的心性。 長老們深深拜服,他們要仔細學習這些教學,日后引進王家。 幾天下來,他們發現了個很奇怪的事,青州的教學貌似有些不一樣,他們從來就沒有教育他們要為青州如何如何的做。 可是那些孩子一個個都是以報效大唐,報效青州為目標的努力著。 *** 青州的孩子們上小幼基本上就是玩,在規定的時間內玩各種各樣的東西。小幼的日常投資是青州教育局開銷最大的,不管是人力還是物力都是最多的,也有人反對過,可是寰姬公主說了,人的心性是從小養起來的,‘三歲看到老’這句話并不是毫無意義的。 等到念中理的時候,孩子們就會開始讀書認字。 四書、算術、歷史(古代史、唐史、青州史)、青州律法、騎射、拳腳、音樂鑒賞,這七門功課是必學的,像兵法、書法、樂器、種植、馴養、商農、女紅、蒸煮等選修課程按照各自的需求可以任選的。 因為壓力一下子變大了,孩子們對于拳腳、騎射等發泄性強的課程都非常的熱衷。(。) ------------ 第三百六十六章 宴請官員 (第二更) 還有一項選修課程是青州孩子們都會選的,那就是“話說青州侯”。 開這門奇怪的課是為了讓青州百姓不要忘記青州侯。 青州府衙最先的初衷是為了搪塞朝廷的,寰姬公主在青州的名頭太響了,家家戶戶不是供奉寰姬公主像,就是供奉寰姬公主的長生牌位。 就連青州各地都應百姓要求修建了寰姬公主廟,所以青州府衙開了這樣一門課程,讓百姓尤其是年輕一代不要忘記青州還有一個青州侯,為此降低寰姬公主的聲望。 誰料這門課程一開,那叫一個紅火,不僅僅是學院的孩子們愿意上,就連飯館的說書的,都是每天必講的橋段。 而這門課程的內容,講的就是從李青建立李青地界開始一直到李青葬入泰陵的事。 寰姬有一次和王玉陽帶著孩子們去茶館聽書,結果就聽到了李青地界捐獻大豆的那一段,聽得那是人人拍案叫好,而且據說每到講青州侯故事的時候,那叫一個人滿為患,坐無缺席啊。 寰姬則是聽的那叫一個滿臉通紅,這誰寫的啊,把她年輕那點丟人的事全都寫出來了,這人以前絕對被她欺負過,簡直就是赤裸裸的報復啊。 寫這個故事的人,就是當初在李青地界被李青關照,人家吃飯他喝粥的那人。 他現在也在青州,他對青州侯那是又愛又恨的,有時候想想當年,那就是咬牙切齒。只是一想到后來發生的種種,又叫他佩服的五體投地,甘拜下風。 當有人提議要讓青州百姓了解、認識青州侯的時候,他自告奮勇的接下了這個事。 孩子們都非常喜歡上“話說青州侯”的這堂課,尤其是青州侯單槍匹驢去玉林關的時侯,聽得那叫一個浴血沸騰; 等到青州侯整治貪官,怕奏書不能到達天庭時發的那上百份奏書時,他們聽的那叫一個大快人心; 等講到青州侯力挽狂瀾整頓慶軍的時候,那群孩子們都心生敬畏,勢必要做像青州侯這樣忠于陛下愛護百姓的人; 再到青州侯身死的時候,無人不悲傷感嘆老天的不公。 孩子們每天回到家,就會把青州侯的事跡說給家中的長輩。 慢慢的青州百姓也都了解到了青州還有一位青州侯。 一傳十,十傳百,也不知怎的就傳到了說書先生那里,所以就有了今日茶館聽書的一幕。 王玉陽聽得那叫一個開心,托了關系借了整本“話說青州侯”的課本來看。 自家小妻子那點事,他基本都知道的差不多了,雖然細節肯定是有所夸大或是有所改動的,但是也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