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7
的氣喘吁吁,這會還沒緩過神來,上氣不接下氣地說道。 如意見此景象,忙回屋去取了那貂皮大氅,披到了徐妙錦身上,徐妙錦二話未說,便急匆匆地快步向馬廄走去,此時必須爭分奪秒了,如若朱權真的出了城,那她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便皆是要化成泡影。 “jiejie這是要去哪???”張氏突然出現在馬廄前,面上表情似笑非笑地抵擋住了她的去路。 “張meimei,如此危急時刻,我已經沒有時間與你解釋了,如若再耽誤半分,這寧王府和整個大寧城皆會付之一炬?!毙烀铄\心中焦急,此刻真不是爭寵邀功的時候,她本也不屑于做這些事。 “jiejie這就是說笑了!”張氏伸手撫了撫頭上的金釵,好像故意要引她看那金釵似的,徐妙錦的輕輕抬眼,視線不禁落到了那金釵上,心中不由得一怔,那搖搖欲飛的金蝶,竟與朱權送她的那只金釵一模一樣。 “jiejie可是舍不得燕王殿下走,想追隨而去???”張氏白了她一眼,不屑冷笑道。 “現在真不是說這些的時候,你信也好,不信也罷,我必須要把寧王殿下追回來!如若你再阻攔,別怪我不可氣了!”張氏未曾想到,徐妙錦情急之下,竟說出威脅她之語。 “王妃娘娘說的正是!”這時只聽得寧王府長史石撰的聲音從背后傳來,石撰也忙從馬廄中取了一匹馬,走到徐妙錦身邊說道:“老臣愿跟娘娘一同去阻攔殿下,如此情急之時,側妃娘娘就勿要再耍那妒性了!” “你……石大人!你好大的膽子!”張氏見石撰如此跟她說話,便氣上心頭,怒目圓瞪道。 “王妃娘娘,我們快走吧,再不走就來不及了!”石撰說罷,便跨上馬,徐妙錦沖他點了點頭,二人旋即便絕塵而出,朝大寧城西安門飛奔而去。 兩位王爺的輦車,已經一路從寧王府走到了西安門下,此刻儀仗隊雖然高奏鼓樂,但聽起來卻像是一首千里送壯士的悲壯之歌。 西安門外便是通往北平的官道,官道旁有一古亭,二位王爺將輦車停在了古亭旁,亭中皆是早已備好的香燭果酒。 朱權命手下人斟了兩杯酒,那上好的竹葉青一經流出酒壺,便是迎面而來撲鼻的醉人香甜。朱權執起酒杯一輯道:“逝者如斯夫,弟弟還未與兄長敘話敘盡興,兄長便要這般急匆匆地離去,我這個做弟弟的難得為兄長盡一份地主之誼,如有不如意之處,還請兄長勿怪?!闭f罷便揚起頭,一飲而盡。 朱棣倒是也忙補上了幾句客套話,什么千里念鄉親,送君千里,終須一別之類的,二人接而又是一拜再拜,互相執手,目光之中頗是留戀之情。 這道也道不盡的兄弟之情,述也述不盡的衷腸,突然間隨著一陣急促的北風呼嘯而逝,空中懸浮的雪花隨即便改變了方向,只見朱棣剎那間將手中酒杯摔到了地上,埋伏于林木溝渠中的燕軍,從四面八方躍起,瞬間便將古亭團團圍住。 這時只見兩騎快馬從西安門中疾馳而出,燕軍見狀,便執起兵器,擋在了兩匹馬面前。 “讓開!”徐妙錦杏眼圓瞪,但卻無濟于事,她終究還是來遲了一步。 “殿下!寧王殿下!”長史石撰朝古亭方向大聲呼喊道。 朱棣見此二人前來,心中暗喜到,如今大局已定,這石撰來的正是時候,也該殺雞儆猴,給歸降的大寧都司士兵以儆效尤,如若不從,便是此等下場! 團團圍著古亭的燕軍,此刻便讓出一條路來,二人下馬而行,亦來到古亭之中。 “長史救我!”朱權見石撰而來,便是裝裝樣子呼喊道,沒想到這剛一呼救,就被燕軍綁了起來。 “等等!燕王殿下可還記得所承諾之事!不曾想你竟是如此背信棄義之人!”徐妙錦上下唇顫個不住,雙眼瞪著朱棣道。 朱棣不予理睬她,只是默默走到石撰面前,冷笑問道:“哼,長史可肯降我?” 沒想到石撰倒是個有骨氣的,這大寧都司全軍上下皆已投降了燕王,石撰卻怒喝道:“呸!燕賊!除非我死,否則休想讓我降你!” “好!石長史!你想死,本王便成全你!”還未等石撰再說下句話,朱棣手中刀刃,已捅進石撰心臟,拔刀之時,鮮血瞬間便是濺了徐妙錦一身。 徐妙錦這些年雖也是見過許多世面,但在她面前殺人,還是頭一次,她此刻呆立在亭中,已分不清眼前之人到底還是不是她心中那個對她溫柔萬千,許諾她一世繁華之人。他此刻面上的神色如此冰冷,像是已經把她的心也一起凍結了起來。 朱棣走上前來,緊緊握住她的手臂,壓低聲音說道:“錦兒,事情并非如你想象那般,如今北平戰況告急,我已沒有時間跟你解釋,待到了北平,你便會明白我今日并未毀約!” 作者有話要說: 終于要回北平啦~ ☆、第84章 北平保衛戰 第八十四章北平保衛戰 正在燕王與寧王在大寧城外演戲演到高/潮之時,李景隆已率他那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逼臨北平。 燕京八景之一的盧溝曉月, 自金代以來便是享譽北平的絕佳美景, 盧溝橋出名之處不僅僅在于它的藝術審美價值,更在于他自古以來就是中原地界進入北平的咽喉, 早在戰國時代,盧溝河渡口一帶就已經是燕薊一帶的交通要道, 兵家必爭之地了。 不過李景隆來的不怎么是時候, 這十一月的北地,滴水成冰, 這會正是北風呼嘯的時候,李大將軍哪有心思賞什么盧溝曉月??! 李景隆策馬在盧溝橋上晃蕩了一圈, 只見到那一排排石獅子在寒風蕭瑟中凍得僵硬的身影,橋下河水已變成了固體的明鏡, 映襯岸邊光禿禿的樹干。 “哼, 這燕王也不過如此,如此兵家必爭之地,竟然無人防守!”李景隆對著空無一人的盧溝橋冷笑了一聲, 便率他那五十萬鐵騎, 踏過了盧溝橋, 兵臨北平城下。 朱棣如此精明之人,怎會不知盧溝橋乃是軍事要塞。只是這滴水成冰的十一月, 守一座橋的意義于何呢?就是首了這橋,橋下流水亦已結冰,一座橋怎能抵擋住李景隆五十萬大軍…… 朱棣是故意放棄盧溝橋的, 他對李景隆的了解,真可謂是堪比李景隆肚子里的蛔蟲了。李景隆向來只知紙上談兵,他見了這盧溝橋無人可守,必然會心生驕傲之氣,如此方能誘敵深入,進而困其于堅城之下。 當李景隆帶著五十萬大軍兵臨北平城下之時,燕軍已經把城門緊閉,城墻上盡是搭好的弩臺敵樓,燕世子朱高熾與燕王妃徐儀華肩負守城的大任,顯然是正等著李景隆而來呢。 李景隆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