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4
的。如果結社,我就多了好些投緣的兄弟meimei。所以很是贊成?!?/br> 趙栩聽這話倒順耳,他雖然也有十多個親兄弟姐妹,除了阿予,沒有一個親近的。陳太初也不免感慨,他和大哥元初已經多年沒見,兩個弟弟也是聚少離多。九娘聽了蘇昉所言,更是心酸不已,深為自責。六娘自小是獨自在翠微堂長大的,體會也深。蘇昕和趙淺予更是眼睛都紅了。一時間,滿桌人都悵然起來,感同身受。 蘇昉笑道:“我們八人既是親戚,又是朋友,更都在孟氏族學讀過書,也算是同窗,難得還意氣相投,此一,為有緣有份。二來我們大多都一起經歷了不少事情,不是手足勝似手足,有聚過有散過,甚至也同生共死過,此為有情有義。三來孟二哥、太初都是武官,昉不才,日后想走外翁的路,以教書為生,算是從文。六郎是親王,阿予是公主。咱們有宗室有平民,勉強也是文武雙全,有長輩有平輩,有男有女,可算是百生縮影。四來,今日給陳太尉送行,誰不心潮起伏熱血澎湃?熱淚熱血都不缺,也都憂國憂民,忠義在心。有了這四條,拋開我那點私心不說,我們結社,大善也?!?/br> 趙淺予張大嘴,為什么一件為了吃喝玩樂見面的事,到了阿昉哥哥嘴里,變得這么高尚和義不容辭呢?!怪不得爹爹以前總說什么“大趙是君王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呢! 眼風掃到趙淺予的星星眼,蘇昉不由得臉一紅:“昉一時妄言,還請各位見諒了?!?/br> 趙栩看著滿面自豪的九娘,若有深思的六娘,一臉花癡模樣的親meimei,還有一副理所當然我哥哥就是有道理的蘇昕,就連嫡親的舅母和那孟家的叔母都是一臉的深以為然,正在連連點頭。他嘆了口氣,端起茶盞。蘇瞻和榮國夫人的兒子,這是天生的吧?!到他們嘴里,道理就跟他們姓了。 陳太初起身擊掌笑道:“大郎說得好!說得對!我們結社,大善也!只是這社名,要好好斟酌一番?!?/br> 趙栩瞇起眼睛對meimei說:“你那個孔明社的名字不錯,就是聽起來老了一些,像一群老翁結的棋社?!贝嗽捯怀?,趙淺予鬧了個大紅臉。眾人也哈哈大笑起來。 魏氏笑著說:“好!大郎說得好!那我們這社啊,結定了!你們不嫌棄老人家,我們就不客氣坐上社長、副社長之位了。來來來,咱們邊吃邊議到底取個什么社名?!?/br> 一旁伺候的女使們出去通傳,幾個大伯上了十幾盤菜肴。外間的婦人們送進些酒來,行了禮說:“這四壇子,是我家自釀的好酒,這兩壇子,是果酒,給小娘子們吃著玩?!?/br> 魏氏讓婦人給四個小娘子滿上了果酒:“今日是起社的好日子,你們都盡管喝,喝醉了都到太尉府來陪我?!?/br> 杜氏笑著說:“我在家里悶了十幾年,托你們幾個孩子的福,想不到今生還能有機會再騎馬射箭。值得好好喝上幾杯!” 六娘和九娘都笑了起來,這位大伯娘平時少言寡語,處處體貼,原來還是位女中英豪!九娘禁不住開始好奇大伯娘和大伯當初是怎么認識的了。 孟彥弼趕緊給娘和叔母滿上了烈酒,討好地說道:“娘!您盡管喝!要是爹爹說您啊,您只管把他打下床再打出房!” 啊——?一桌子的人都目瞪口呆。孟彥弼腦袋上就吃了一巴掌。魏氏笑著打圓場:“你們都還小,沒聽見啊沒聽見!二郎這媳婦年底肯定娶不成了,明年春天再說吧!” 眾人都哈哈笑起來,舉起酒杯共祝今日起社。 一頓飯后,整只烤羊都只剩下了骨頭。趙淺予抱怨著今日的烤羊太過辛辣,趙栩只當沒聽見,只管自己多灌了好幾碗冷茶。等各色果子蜜餞上了桌,趙栩高興地說:“咱們先把社名定下來吧?!?/br> 眾人卻齊齊都看向蘇昉,又互相看看,頓時大笑起來。 誰說學問好就起的社名也好了?趙栩郁悶得不行。 蘇昉一愣,趕緊起身抱拳道:“說到社名,我看還是咱們一人取上一個,請社長副社長來選更好?!?/br> 九娘想了想,起身行了一禮:“既然起社,關于社名一事,阿妧有幾句話想說?!?/br> 魏氏和杜氏讓她盡管說。趙栩覺得九娘今日似乎有些刻意地疏遠自己,不明所以,更想仔細地聽她要說什么。陳太初擔心那天福田院的事使九娘有了芥蒂,也很心她想要說什么。眾人就都靜了下來。 九娘說道:“既然起社,難免會被人知曉。因為有兩位殿下在。阿昉哥哥、太初哥哥在汴京城過于引人注目。這社名最好不要過于張揚,免得有心人留意上了,倒給你們幾個增添麻煩。咱們既然是因騎馬射箭起社的,社名也不能過于脂粉氣。阿昉哥哥說的對,咱們一個人想上一個,說說自己起名的由頭,再請兩位長輩看看哪個最合適?!?/br> 趙栩和陳太初見她話語中都是在為他們著想,心底就松了口氣。 眾人也都覺得九娘想得十分周到。魏氏和杜氏笑著點頭說:“你們八個想就好了,我們不通文墨,只管選?!?/br> 孟彥弼趕緊說:“娘!叔母!你們可別算上我!我除了會射箭,其他都不會。打架可以叫我,起名就別找我了,要我起名啊,不是英雄社就是兒女社!還白白被meimei們笑話!”說得眾人哄堂大笑起來。 那掌柜親自送了文房四寶上來,鋪陳在一旁長案上。 玉簪幾個女使笑著上前磨墨,也高興得很。這汴京城里結社的無數。那唱雜劇的緋綠社、蹴鞠的齊云社、射箭的錦標社,走到哪里都是極受人追捧的。就是孟家針線房里的娘子也有入了那專攻花繡的錦體社的。貴女們和小娘子們更愛結社:煎茶社、詩詞社、賞花社、捶丸社、馬球社、但凡琴棋書畫,就沒有不結社的。出入都是成群結隊,熱鬧非凡。一到年節里就公開著互相切磋比試,也是汴京城的一道風景。就是沖著蘇東閣和陳衙內,開封府里有東閣社,內城里有太初社,竟然還有好些小娘子兩邊都入社呢。 如今可好,她們親眼目睹這汴京城第一社起社呢。親王、公主、東閣、衙內,多少社邀請都不敢邀請的大人物,和自家的小娘子們結社了!女使們腕下用力,恨不得把這墨也磨得風生水起。 作者有話要說: 注: 提前替換了。忘記晚上有事,還需人腦(電腦)分離。手機cao作貌似上次出過亂碼,待觀察。 青春日子,太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