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9
平生,只是被她的女兒或者雪后山嵐先生演繹成了故事。 “早在讀到的時候,我就立即想起了三年前那篇,并且寫信給,確認了兩篇文章是同一個作者。兩篇文章是同樣的旖旎灰暗,同樣的發人深省,同樣的痛徹心扉,他們給我的感動是難以言明的,就像冬日的黃昏,冰冷、殘酷、動人。林源橋先生早在發表的時候就試圖用他狗屁不通的文字貶斥經典,我們且不論他是自不量力或是想借大師的名字搏出位,這種小人行徑我連評價都嫌臟了嘴巴。 我曾經批判過山嵐先生的,那時山嵐先生曾說過家中有一婦人和一少女需要養活,說的也許就是林海潮聲先生和她的女兒吧,發表在三年前,細算起來也許是他們剛剛相遇的時候。出身封建舊式家庭妾氏的林海潮聲先生為了保護女兒,毅然帶她逃離了森然恐怖的深宅大院,幾個弱女子寧可漂泊異鄉也勇敢地邁出了這一步,所以林海潮聲先生才沒有落得故事里采薇一樣的下場。后來她們遇到了山嵐先生,這才有了和,我們不知道他們之間的相遇究竟如何,又發生過什么樣的故事,也許是如韓海龍與靈兒,男主角被女主角搭救,也許是如郭靖和黃蓉,憨厚的男主角遇到了一個可憐的小乞丐,其中的奇遇引人遐思,但無論如何總是一段俠骨柔情,就像山嵐先生的故事一樣,有了美麗善良的玫瑰和堅韌勇敢的黃鶯,每一筆,每個字都充滿了作者對筆下人物的愛和憐惜。我不懂那些因為林海潮聲先生可憐的出身而唾罵她的人,這些人不但沒有心,更失去了做人基本的良善。 最后,如果劉五姐就是雪后山嵐先生,那么我要為自己幾年前的言行向他道歉,山嵐先生是一位大俠,無論是他的文字,還是他的為人?!?/br> 其實早在被人爆出雪后山嵐跟劉五姐有關系后,一直支持雪蘭的讀者就提出過疑議,說的語言風格跟山嵐先生十分相似,也許是山嵐先生用繼女的名義發表了吧,其實劉五姐就是雪后山嵐,畢竟很難相信十六歲的小姑娘能有這種文筆。如今被秦風爆出來后,馬上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第73章 一大早,許編輯就被幾個年輕的報社職員團團圍住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說。 “山嵐先生還好嗎?如果他家還被人打攪,咱們這么多人呢,一起去教訓那些不長眼的?!?/br> “告訴林海潮聲先生不要氣餒,我們大家都支持她?!?/br> “我看過和了,我們都支持先生一家,對付這種惡勢力就是要堅持到底?!?/br> 許編輯抹抹額頭的汗說:“好好好,我一定轉告山嵐先生?!?/br> 好不容易在辦公室坐下了,電話又‘鈴鈴’響個不停,隨便接起一個都是打聽這件事的,有其他報社的記者,有提出免費給山嵐先生打官司的律師,還有莫名其妙要給山嵐先生一家撐腰的人…… 許編輯十分頭大,有時候都有點恍恍惚惚了。一個男人能獲得這么多成就,想來是十分令人艷羨的,要名有名,要錢有錢,家有嬌妻,每天還能收到無數愛慕者的來信,甚至有明星名妓主動追捧,想一想這輩子都值了??上н@些成就都不屬于任何一個男人,而是屬于一位年僅十六歲的少女。 猶記得當初收到金條美女時的尷尬場景,如今的尷尬也絲毫不遜色。因為讀者們似乎更瘋狂了,男讀者把雪后山嵐奉為大俠,女讀者把雪后山嵐奉為英雄。 如果雪后山嵐只是個寫通俗的通俗作家,也許追捧者還不會這么瘋狂,畢竟有些人認為通俗不登大雅之堂,更沒有什么深刻的哲理讓人反思,不屬于正經文學范疇。而當人們知道和出自同一個人的手時,那種震撼會深入肺腑,就如同一些作家評論的那樣。 “雪后山嵐不僅僅是個作家,他更是一個有著深刻人文關懷和憂國憂民情緒的優秀文人,就像他的武俠故事一樣,他關心憐憫弱小,時刻注視著被社會邊緣化的黑暗角落,試圖讓人們去關注去改變。而且他寫這樣的故事并不像某些所謂的進步文人,是為了博眼球、博名聲,否則為什么不用雪后山嵐的名字發表呢?” “雪后山嵐是一個深刻的人,他無時無刻不在探討人性,在訴說著他對于忠義、仁信、俠義的理解,在他的世界當中充滿著浪漫柔軟的情懷,同時又天大地廣、波瀾壯闊,這種柔軟的豪情是人們喜歡他,追逐他的根本。因此無論還是都在訴說著同一個主題,這樣的大聲疾呼,相信每個人都聽到了他的吶喊?!?/br> “我讀過,也讀過,兩本書我都讀過,都是心頭好,所以雪后山嵐和劉五姐都是我喜歡的作者,而今天我知道,我喜歡的作者合二為一了,然后更深刻的走入了我的內心世界……” 想起最近發生的事情,許編輯心有余悸。 一個叫林源橋的無恥文人忽然向雪后山嵐發難,靶子卻是逃家的三個弱女子,社會上的流言蜚語何其殘酷,罵聲不絕,讓人覺得孤立無援。因為譴責一個人總是更容易的,人們不會在乎自己的譴責是對是錯,不過湊熱鬧一樣看著名人出丑罷了。好事者不會容你解釋,甚至會懷著最大的惡意去揣度和臆測,當看著你被群起而攻之的時候,那些惹是生非的人也許會產生一種難以言說的變態快感吧。 那時候許編輯很緊張,害怕三個弱女人會被這些嚴厲的罵聲打擊到,更害怕劉五姐會因此放棄寫作,不過不愧是寫了和的人,她不是一個普通的十六歲少女,她是雪后山嵐,無數讀者心中大俠的塑造者。她的主人公堅強、正義、不畏強權,不畏陰謀詭計,所以的作者也一樣。 都是靠筆桿子吃飯的人,既然有人敢在大師面前班門弄斧,就要小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了。 許編輯收到劉五姐的和二十幾篇評論時,簡直看直了眼,小姑娘說倒貼錢也好,把這些都發表出去。 一讀之下,不禁覺得暢快淋漓,大師不愧是大師,寫出來的東西不是林源橋那種人可以比擬的,哪怕是罵人,大師的方式也獨辟蹊徑,讓人拍案叫絕。一個善于投機取巧、溜須拍馬的無恥文人躍然紙上,加上那種特殊的風趣幽默,讀的時候經常讓人不自覺地笑出聲來,真是一篇好文章。每天在不同的報紙上發五篇評論,無論是偶爾提及,還是專門介紹,總之這篇以一種不可阻遏之勢紅了起來。很多好事之人開始專門挖掘此人的陰私事,更多丑聞傳播開來,此人幾乎成了過街老鼠,聽說他家門口每天都有人潑糞,還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