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
這三人都比李彧大個三四歲,將近及冠,無論騎射還是經學,都早已有所成。連太后安排三人在宮中行走,陪在李彧左右,一來是照例行事,新帝身邊總要培養幾個自己的左膀右臂,既然如此,還不如她先選些自己放心的。而連太后其母便為尹家女。前世也是荀楠與李彧授的課,這人也是真當的起當世大儒的名號。荀家師承圣賢,歷經十數代,而代有人才出,與其絕好的學問和家教不可謂無關。荀家家學學問好,更強調勤奮自律,天資佐以勤奮砥礪的品性,自是沒有不成才的道理。像荀家這樣真正的書香世家,幾乎從來不與皇族世家聯姻,或者是為了免遭政權更替無謂地牽連,或者是更看重其他。因此,即使荀家向來人才輩出,但也只在八侯中靠末,但無論哪代,卻都是帝王倚重之人,更有民間戲稱荀家乃天子良心。荀楠雖反對李彧繼位,但李彧既然已經成為了新帝,在荀楠眼中,李彧便是君主,再無二心。李彧是了解他這個夫子的脾性的,又加上前世的緣故,便對荀楠也是十分尊敬。不過,另他未想到的是,竟然趙翼也曾師從荀楠,倒可算作他師兄了。而尹放如今也不再到辟雍學堂,不過倒時常到椒陽殿給小圓子帶些小玩意,給小圓子指導功課,陪他一會,比他這個哥哥還上心。前世尹放曾三任尚書令,李彧對他還是很信任的,見他與小圓子相處得多了,只像哥哥對弟弟一般,倒也放心了許多。而且他如今也沒什么時間陪著小圓子,能多一個人陪著他,李彧覺得這樣小圓子不會那么孤單些。不過實際上李元在學堂里與那些小不點混熟了,倒也還好,也有了幾個自己合得來的伴,雖然也有許多他不喜歡的。不過,他記得不能給他哥惹麻煩。連芪在三人中則長得最為普通,不過也不是很像連家人,大概像了他母親,一副斯斯文文的普通書生模樣。前世連芪倒似沒有給他做陪讀,倒也從未見過這人。這人是連松的親侄子,李彧便也姑且聽之任之,且行且看了。作者有話要說: 最近在看燦爛千陽,覺得有些壓抑,心塞。。。每次看那些寫的好的經典就像情緒襲擊一樣,但是很真實,就像被沉淀了一般。。。強烈推薦白先勇的孽子啊(同志),寫得真好看,一群在社會邊緣的群體,那樣壓抑黑暗的生活卻一直保持著光的希望,每一個人都執著地追求著自己的救贖。。。結局也很好。。。有時候還是要讀經典額,那種能帶來心靈沖擊的對自己口味的經典。。。☆、10|張景李彧如今每日清晨列朝習政,辰時末起跟著荀夫子研習經學,并探究為政治國之道。幸得李彧有前世的積累,荀楠對他才得刮目相看,認為他果然天資不凡,即使在蠡吾彈丸之地,沒受過名師指點,對治國之道卻頗有見解,只是還頗為年輕,有些觀點也比較稚澀,還須加以雕琢點化。而李彧卻是心有戚戚焉,上輩子初入京時,他可是被這老夫子看不起好久,全憑忍字一決,勤奮研學,過個一年半載才讓這老頭另眼相待。午時歇息過后,未時便隨著衛尉程建習武與騎射,申時宮人便會將百官上奏的折子與太后、宰輔的批示呈給李彧學習。如今,百官上奏的折子一般都要一式兩份,一份送與太后與宰輔批閱,一份送與新帝,而批閱內容也會由尚書臺文吏謄抄。李彧晚間便研習奏折,多數時間趙翼、尹放、連芪三人要陪著一起參謀,有時費解的第二日還要帶與荀夫子處請教。這樣一來,李彧的日子就安排得很是充實,甚至可以說得上是忙碌的。這日,李彧見到一份折子,乃是庭尉吳訟所奏。其稱有一游醫名張景者,與人行醫,切病人肚腹取惡瘤,但不過三月,病人還是死亡。病人家屬便不依了,到衙門狀告張景害命。當世用刀子在人身體上割幾刀行醫可是從未聽聞,管屬縣令難以抉擇,便作疑獄層層上奏到了庭尉吳訟處。卻說吳訟這人,出身律學世家,祖上代有掌刑獄者。李彧想吳訟其父倒是個有意思的人,與自己兒子取名吳訟,可是希望無訴無訟!經世習律例者,卻還不明白人之欲也無窮,這世間紛爭便也無窮,便訟也無止休,從雞毛蒜皮到謀財害命,更大者更是干戈不止、戰火不息。不過吳訟這人,倒也是個謹慎的,奏折中稱,張景與人行醫時,已與其家屬言明,這病人命不久矣,不醫未及一月則亡,醫則幸者可再過個三年半載,不幸可能當場便丟掉性命。病人家屬也知道病人已病入膏肓,死馬當作活馬醫,而且這張景醫術還頗負盛名,醫好過很多疑難雜癥,病人家屬心里也還抱著點僥幸,希望病人能夠被醫好。不想三月后,病人還是去逝了。本來病人家屬想著也就算了,畢竟張景事先都說好了,他們才答應以切肚腹的形式行醫的。不想有家醫館向來與張景不對付,偷偷告訴他們,他們家家人,只要用藥湯續命,還是能活個一年半載的,如今張景在他們家人身上動了刀子,才三個月就去逝了。這人的身上哪能動刀子啊,動了刀子還能活嗎!一時,病人家屬又聽信了,便十分憤懣,狀告張景謀財害命。在李彧拿到的奏折批閱上,一種意見稱切人肚腹行醫聞所未聞,若是放了張景,豈不是任誰打著行醫的名號都可謀財害命了!另一種意見則稱醫館與游醫張景有私怨,只要查清張景行醫并無不當之舉,病人確乃病入膏肓,則張景即無罪。這起案件并不復雜,令李彧感興趣的是這名叫張景的游醫。前一世在京師周邊、九江廬江一帶,曾大規模發生人疫,當時僅南陽便死者大半。這人疫是一種傳染性的急性熱病,得此病后便會出現惡寒、頭痛、發燒,體內腹部腫脹、舌苔、口渴、脈沉等癥狀,若過得十來日,便會十分危險,因此死亡人數近半。而死者人數過多,尸氣過重,又會加重人疫。李彧清楚地記得,當時對這人疫做了系統地研究并對癥行醫施藥,找出法子來的,就是這個張景。李彧拿著這個奏折看了許久,趙翼湊過來道,“圣上是覺得這起案件有何不妥?”李彧瞥了趙翼一眼,不耐道,“世人愚昧,不知道的事情多了去了。豈能因為從未聽聞切肚腹行醫者便害此大才!”接觸了這許多日子,李彧覺得這趙翼還真不簡單。他經了一世,才得荀夫子如此賞識,可這趙翼如此年輕,見解便每每令荀夫子稱賞。更氣人的是,這人還武藝高強,能開三百斤的強弓。尹放還幽幽地告訴他,這人還能開更大的弓呢,騎射武功可是比衛尉程建更高一籌。練了這許久,李彧自己如今連三十公斤的弓都還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