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62
真正有敵意的人根本不是他自己…… 公報私仇的也另有他人! 若不是仗著他與義父早已暗下達成了協議。他此刻定要撂挑子不干這場仗了! 實在是欺人太甚了! 一場淅淅瀝瀝的小雨過罷,京城內外春色更顯深濃,尤其是孕養一河泱泱春風的護城河兩畔。已是“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好景色。 再加上今日艷陽高照,春暖風輕,更是讓人精神備好。心情愉悅。 而孔先生正式認下江櫻為干孫女兒的認親儀式,在萬眾矚目之下。終也于今日、二月十五如期而至了。 認親儀式就設在清波館旁,單獨辟出來的孔家祠堂里。 孔家祠堂已建成數百年之久,先祖是孔子先生,傳至孔先生這兒已不知是多少代的事情了。然而若要往上數的話,最多不過隔上一代,必定是出過不同凡響。于風國有著重大影響的儒學人物。 孔家數百年的榮耀,靠的從來不是一個人的光環蒙蔭。而是世世代代的底蘊傳承,與孜孜不倦的傳學育才。 故而數百年的累積之下,這座歷經了無數滄桑卻光華不減的孔家祠堂,在風國百姓心目中,已可用神圣二字來形容。 孔先生將認親儀式設在此處,而非清波館內,更足顯其對這場認親禮的重視程度。 理所應當的,這場認親禮吸引了無數大人物前來恭賀觀禮。 其中包括代表著晉家的晉余明和謝氏,宮中的兩位太妃,君姑姑,和其余大小士族們、以及各方勢力的掌權人們。路途過于遙遠者,或是忙著打仗實在脫不開身的,也必定會備上一份厚禮,派遣心腹親自送來。 雖然,明知道大部分會被原封不動的退回來。 但這份面子上的功夫,卻偏偏是他們不得不去做的。 而為了拔得頭籌,不少人天剛放亮,祠堂的大門兒都還沒打開呢,便早早地過來了。 此刻時至辰時末,孔家專有的十里長街,車馬已呈長龍之勢。 哪怕是沒有請柬進不去觀禮的,也想渾水摸魚試探一番,若不得僥幸,那來門前湊一湊熱鬧,瞧一瞧這場面,也是很好的…… 幾位孔家的老門房卻因為在收禮單的同時還要辨別真偽請柬,更是險些要忙壞了眼睛。 其中負責宣讀來客名號的一位,此刻正望著請柬上的署名發愣,而后連地又揉了揉兩只有些發酸的眼睛。 饒是再三確定了自己并沒有看錯,但宣讀出來的口氣卻還是不太尋常。 “……韓,韓刺史前來道賀!” 老仆的聲音傳過喧鬧的人群,更顯得不夠響亮,故也并未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老仆將請柬合起,門外的一頂并不算起眼的墨綠色絨布高轎便立即被四人合抬起,穩穩當當地跨過門檻。 …… 江櫻正由莊氏和梁文青陪著呆在廂房里,規規矩矩地等候吉時的到來。 “櫻姐兒,等會兒賓客該都來了,你出去的時候可別緊張啊,千萬別緊張!人一緊張,就最容易出錯!” 莊氏在一側對江櫻交待道。 “娘——”正坐在圓桌旁嗑瓜子的梁文青無奈翻了個大大的白眼,對莊氏說道:“你都說了多少遍了呀!就算她不緊張,經你這一個勁兒的提醒,也由不得不緊張了!” 莊氏卻不理會,只又重復地向江櫻問道:“孔先生交給你的那些禮數和待客之詞,你可都熟記于心了?還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 “都記下了?!苯瓩呀舆^梁文青遞來的瓜子兒,第三遍這樣回答道。 其實孔先生并未教給她太多規矩。 先生本就不是個拘泥這些世俗繁瑣禮節的人,只是簡單地告訴了她一些哪些地方需要格外注意一些,以免鬧了笑話。 是的。先生對她的要求,僅僅也只是——別落下笑柄就好。 江櫻雖然欣然答應下來,并且為之松了一口氣,壓力驟減,但心底卻也清楚這場禮儀的重要性,以及有多少人在盯著看,縱然先生對她溺愛縱容。不愿讓她費心受累。但做人最起碼的自覺性,她還是有的。 先生處處為她著想,她便也想要為先生掙上幾分顏面。 至少。要讓人看在眼里意識得到,先生選了她這么個孫女兒,并不是因為眼神出了問題。 所以近來她也不曾真的閑著什么都沒做,而是好好地學了一番規矩。 最開始的時候。梁平得知了她的想法,大為贊賞。且還大費周章地請了國子監大祭酒吃了一頓飯,大意是想讓祭酒家的夫人阮氏抽空點撥一下江櫻這塊朽木。 大祭酒豈能不知這位被梁平‘謙稱’為‘朽木’的小姑娘不是別人,而是孔先生即將要當著天下人的面收下的小干孫女兒——這么個大好的機會送到眼前,自是沒有往外推的道理。再加之與梁平也頗算投緣,故而欣然應下。 可也不知怎地,消息輾轉竟傳進了君姑姑的耳中。 又不知怎地。君姑姑竟直接派了心腹嬤嬤上門,說是來親自教授江櫻禮儀。 對于這位突然而至的老師。江櫻情不自禁地懵了一下,但由于對方態度強勢而堅定,氣場又出奇地強大,江櫻很沒出息地臣服了,壓下了心中的疑惑,只跟著嬤嬤老老實實地學起了規矩。 這位跟了君姑姑多年,宮中掌事出身的董嬤嬤活脫脫就是一個大寫的‘權威’二字,一舉一動都稱得上是女子的楷模。 榜樣固然是好榜樣,可這位嬤嬤卻生了一副比石頭還冷還硬的性子,成日一副不茍言笑的模樣就不說了,單說江櫻動作上稍一出錯,便要被罰打手心外加眼神警告,嚴重的,還不許吃飯。 雖然作為一名不吃飯寧可死的骨灰級吃貨,且還是有著隨身菜園的吃貨,江櫻終究也沒能讓自己餓著,但短短幾日下來,卻已對這位嬤嬤存下了nongnong的敬畏之心…… 但也正是因為有著董嬤嬤這樣嚴苛的要求,才有了相對而言比較好的結果—— 所以江櫻縱是偶有埋怨,但心底更多的卻是感謝。 而事實證明,她也將這種感謝化為了實際的行動——在董嬤嬤教授規矩的期間,各色各樣兒的好吃的,她從不吝嗇的往跟前送。 雖然董嬤嬤并看不出高興的意思,但卻也沒少吃。 而最能證明這一點的便是……昨日董嬤嬤功成身退,回到君蘭院的時候,君姑姑一皺眉,一張口便是“短短幾日,怎么見你胖了一大圈”—— 董嬤嬤羞愧難當地低下了頭。 怪只怪那丫頭規矩雖然學的慢,處處都稱不上伶俐,卻獨獨有著一手好手藝。那些花樣兒特殊的吃食就且不說了,可也不知怎地,就連那些最普通不過的飯菜點心,但凡一經過她的手,味道竟無一例外的要變得好上許多倍,讓人嘗